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1
有這樣一條新聞:
雲南小夥兒崔慶濤,在工地上收到了自己的北大錄取通知書。母親和他合力打開大紅信封,父親不認識字,讓妻子一個字一個字念給自己聽。
一家四口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上,拿著北大通知書,格外喜慶。

還有這樣一條短視頻,最近也刷爆了很多家長的朋友圈。
湖南益陽市圖書館,一位8歲的女童抱著剛滿週歲的弟弟,坐在地板上看書,媽媽在不遠處選書。
小女孩嘴上吐槽“抱著他根本看不了書”,一邊拿著書認真地翻閱,真正的做到了“手不釋卷”,令我這樣的家長都自愧不如。

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不管是工地的寒門學子,還是抱娃的小妹妹,孩子們的天性裡都藏著對知識的好奇、對閱讀的熱愛。
2016年《中國城市兒童閱讀調查報告》曾調查了3-14歲孩子和家長的閱讀情況,調查的結果卻讓人瞠目結舌:
家長更希望孩子讀有教育意義的書,孩子更願意讀輕鬆有趣的書;
62.9%的家庭中,每年為孩子購買的書籍在10本左右;
影響孩子閱讀習慣養成的有三類人:父母、老師、同伴,父母居首位;
父母越重視孩子的讀書,孩子越容易養成閱讀習慣。
這份調查直接暴露了孩子和家長們的閱讀現狀:不知道讀什麼、養不成閱讀習慣、閱讀量不夠。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但是怎麼才能讓孩子愛上讀書呢?
2
周姐也曾為女兒的閱讀問題走過很多彎路。周姐在女兒剛懂事時,就給孩子買過很多兒童經典書和繪本,家裡的書架堆滿了孩子的書。
周姐心想:書房,是家裡最大的不動產。多給孩子買書,肯定沒錯。
沒想到,女兒放學回家不是抱著iPad玩遊戲,就是看動畫片,始終對書提不起一丁點興趣。
娃娃不愛看書,直接體現在不會寫作文、表達能力弱、缺乏想象力和求知慾。
前幾個月,她跟我吐槽後,我立馬從收藏夾發了一個聽書鏈接給她,讓她換種方式——給孩子聽書,而不是“讀”。
周姐抱著試試的心態,開始在孩子吃飯、睡前的碎片化的時間放一段聽書。沒想到,女兒竟聽得津津有味,每聽完一本就不停地追著她要聽下一本。
而且,孩子還能把聽書的內容,複述給同學,表達能力明顯有了提升。
女兒從一個愛玩遊戲的小孩,變成了愛讀書愛分享愛思考的好學生,周姐一直感謝我當初發給她的聽書鏈接。
聽書,不僅激發了孩子的興趣,還增強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這並不誇張,之前曾經有人向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諮詢: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
松居直先生回答:靠耳朵。
聽書,讓沒有感情的文字變得生動立體,孩子更容易產生興趣,也更容易理解書中知識。
3 孩子年少時讀過的書,藏著他未來的模樣。
我的朋友張哥是中學老師,平時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奈何孩子天性使然,並不總是喜歡安安靜靜坐在書桌前看書。
張哥開始讓兒子接觸聽書,孩子很喜歡,一方面不牴觸,另一方面還能跟爸爸討論聽書內容,父子倆不知不覺也親近了不少。
我曾疑惑,為什麼一定要孩子聽書?張哥的一番話徹底讓我開始重視孩子的閱讀情況。
4-12歲的孩子,求知慾和對世界的好奇心都很強,這個時期養成讀書習慣,以後才會主動找書、看書。
就比如我們看到的是出口成章、驚豔全場的董卿,但董卿回憶童年時曾說:
“小時候父母讓她讀書,最早也有被逼迫的成分,但慢慢地就養成了習慣。”
高曉松算是公認的知識面廣,什麼知識點都能信手拈來,他自己爆料童年是在書堆裡度過的。
那時沒有微博,沒有電視,家裡走廊上都是書,收音機裡天天播的就是《岳飛傳》。高曉松就是在這種聽書、看書的氛圍下長大的。
從短期看,聽書能讓孩子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從長遠看,小時候聽的書,幾乎構成了他長大以後的格局和認知。
告訴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才苦。家長的每一次選擇,都與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當你選擇讓孩子聽書時,就會發現:
第1周,孩子聽完了2本書,會問你書中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好比“太陽為什麼會東昇西落”“月亮為什麼不會掉下來”,聽書激起了他的想象力。
第4周,孩子聽完了8本書,開始複述他聽完的《窗邊的小豆豆》《狼王夢》給你聽,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好,在學校也越來越受歡迎了。
第8周,孩子聽完了16本書,已經學會了分析書中的人物關係,開始用不同的語言與事物關聯起來,從中提取有意義的東西。
第16周,孩子聽完了32本書,開始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有了專屬自己的一套邏輯和思辨方式。
第25周,孩子聽完了50本書,有了氣質上的提升,出口成章,對待各種問題能應對自如,寫作能力也突飛猛進。
4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
2017年,我國有兩成以上的國民有聽書習慣,其中,0—17週歲未成年人的聽書率為22.7%,與成年國民基本持平。
無論孩子身處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走在大街上每5個小孩中,就有1個人在聽書。
不是不想陪孩子多讀書,而是自己太忙了。
不是不重視孩子的教育,而是孩子不愛閱讀。
不是不知道讀書的好處,而是不知道給孩子看什麼書。
在這個最讓孩子放鬆的暑假,為了讓孩子們更加自律,實現彎道超越,我們重磅推出《影響全球少年的50本好書》。
我們前期採訪了300餘名父母,深入瞭解100多個家庭,和父母零距離溝通,對內容不斷優化和升級。
依照父母們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選書、如何與孩子加強互動和溝通、如何讓孩子主動閱讀等痛點出發,遵循4-12歲的兒童發育規律,按照孩子成長所需的5個維度進行了歸納整理;
從豆瓣評分8分以上,美國亞馬遜年度兒童暢銷榜上榜好書等數以萬計的全球好書中精選並制定了“奇幻冒險、歷史人文、名家經典、人物傳記、科普百科”等5個分類書單;
每本書都由知名兒童學者、兒童知識專家等頂尖高手精心講解、輸出精華,再由專業電臺主播、主持人輸出音頻最終組成這份價值飽滿的《影響全球少年的50本好書》。
原價198元,現在僅需69元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立即搶購
全年50本好書精華
每本30分鐘
原價198元,現在僅需69元
每本僅需1.3元
聽書模式,讓孩子在各種場景隨時汲取知識:
上下學路上、吃飯、洗澡、睡前……任何不被注意的碎片化時間,你都可以給孩子聽書,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汲取了優質內容。
5大分類,海量優質童書:
歷時6個月,耗費2000個小時,專業兒童閱讀研究者字斟句酌,每週持續更新3本,一年暢享50本優質童書。
生動有趣的浸潤式講解:
採訪300餘名父母,由專業團隊邀請專業兒童導師精心歸納、輸出精華,再由專業電臺主播、主持人深入淺出地誦讀百餘篇孩子最想聽到的趣味知識,讓孩子浸潤在故事裡,在不知不覺中吸收書中知識,邁入文學之門。
DIY親子互動,讓閱讀動起來:
深入100個家庭,和父母零距離溝通,策劃出一系列有趣又有料的親子互動:答問題、做任務、玩遊戲、讀金句,讓父母做孩子最好的老師,在生活中更好地啟發孩子。
一年之後,你會感謝今天為孩子做出正確決定的自己。
左右滑動,查看用戶評論
原價198元,現在僅需69元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立即搶購
全年50本好書精華
每本30分鐘
原價198元,現在僅需69元
每本僅需1.3元
《影響全球少年的50本好書》將解決媽媽們的這些問題:
孩子一看書就犯困,轉身就玩遊戲、看動畫片去了,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愛上讀書
《影響全球少年的50本好書》遵循兒童發展規律,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樂趣,20分鐘,就能汲取一本書的知識。
孩子不夠自信,不愛與人交談,怎麼辦?
《影響全球少年的50本好書》讓孩子大量地汲取知識,知識量夠了,自信隨之而來,與人交談的時候,他就能夠做到侃侃而談,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孩子老讓我念書,還要求聲情並茂,念一次不夠,總讓我念三四次,真是太累了!
《影響全球少年的50本好書》為家長們節省了給孩子唸書的時間成本,還設置了DIY親子互動版塊,擴展孩子思維的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關係。
不管你的孩子出於什麼原因無法愛上讀書,《影響全球少年的50本好書》都可以幫助孩子實現量變到質變。
—適宜人群—
1.4—12歲的孩子和父母
2.常常不知道給孩子讀點什麼好的父母
3.日常工作忙,總有各種理由陪不了孩子的父母
4.想獲取更多知識養分,總感覺“吃不飽”的孩子
5.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的父母
—你將獲得—
✔️知道可以陪孩子讀哪些書
✔️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讓孩子實現能力和成績的雙重提高
✔️增進你和孩子的親子距離,促進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