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胭脂用的紙是怎樣的,怎麼做?

用戶1370516314637


應該是棉紙,比較柔軟,在浸入各種紅色的花汁後曬乾,即便於保存,利於剪裁,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浸潤在歷史的長河中


其實也簡單!

最初是用紅色的花瓣,加香料如丁香,茴香等等

搗爛成汁,加酒,再加牛油牛骨髓等動物油脂用小火慢慢的熬。

先秦時加硃砂,不過一定要在熬好後,再加植物油

中國最早的自古就有植物油,精油,但不是用來炒菜的,而是用來美容的。

如桂花油,玫瑰油什麼的!

當時是硃紅色口脂(硃砂是硃紅色的)

再用木質紙來滲透,再明曬乾,這樣不易壞掉。

北魏《齊民要術》中記載,動物油脂中加入香料凝固,用青蒿、硃砂調色,就可以做出色香具佳的紅色唇膏。

但是硃砂太貴!

第一,硃砂價格不低,一般人用不起。

第二,硃砂有輕毒。

第三,硃砂不溶於其他物,太粉,不滋潤。

後來有藍紅這種花出現,取代了硃砂。

也讓口紅胭脂這物,進入尋常百姓家

藍紅是種引進植物,鮮紅不易掉色,古時的畫也用。

但也可以用其它鮮花製作,只是不要用的時間過長,天熱易壞。

其實《紅樓夢》裡面就有記載。

賈寶玉用玫瑰來自制作口脂,把花搗碎出汁,用棉花滲透,或用紙滲透。

用紙滲透的紅色顏料容易保存。

但是顏色比較單一,不夠護唇。

不過抿的時候想顏色淡的時候少沾點水,反之亦然。

這種簡單法。總比沒有強在。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不例外,古代的小姐姐們也需要化妝打扮,那她們用什麼化妝品?很多影視作品裡都會有這麼個鏡頭,就是古代女子出嫁或者早起出門前,端坐於鏡臺前,抿一張紅紙,這張紅紙是否就是胭脂?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的胭脂和化妝品吧。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

女人天生愛美,不分年齡,不講朝代。現在的美妝用品是琳琅滿目,光口紅色號就讓男生頭暈眼花,但是在愛美的女生來看,她們永遠都少一隻口紅。那麼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女子又怎麼讓自己的臉色更加紅潤出彩?

自古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沒有現代口紅粉底腮紅?那就製造純天然植物口紅和彩妝用品,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古代小姐姐追求美的步伐。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胭脂,胭脂在古代,就是面脂和唇脂的總和。從分類上看,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這兩種脂是用在不同地方的胭脂吧,

但是它們的成分都是一樣的。那麼最早被運用的彩妝胭脂是何物呢?是硃砂!

硃砂是據史料可考的最早的彩妝用品。硃砂指紅色的天然礦石,把它研磨成粉、漂制後就得到紅色顏料的硃砂了。最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古代小姐姐,特別是歌舞姬和宮女就把這些紅色顏料塗抹在臉上,這就相當於現在所說的腮紅,不過估計那會的腮紅應該很容易掉粉。

古代化妝宮女圖

當然,這個硃砂不僅可以塗臉當腮紅,還可以塗嘴唇當口紅。不過我前面也說了,硃砂是礦石研磨過濾而來,本身不具備黏性,塗到嘴唇上很容易掉或者被口水給融化了。但這沒有難倒古代的千千萬愛美少女們,她們忘硃砂里加入動物的膏脂,問題就解決了,加入動物膏脂的硃砂,形態和功能都和現在的口紅相近了,只不過使用的時候只能用手指輕輕的沾到嘴唇上,不夠現在口紅方便的。至於題主說的胭脂紅紙,應該就是一張普通紅紙,史料中並沒有相關的證據證明有哪個朝代的女性用紅紙化妝,估計是影視作品為了增加古裝看點而設計的環節。

上面說的其實就是我們中原文明裡的土製胭脂產品,而歷史或者文學中所指的胭脂,一般是指外來的化妝品,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胭脂。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不僅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還帶回來很多風土民俗物品,胭脂就屬於其中的一種。張騫帶回來的胭脂來自匈奴地區,是一種用紅藍花萃取紅色素製成的彩妝用品,

這個胭脂可以說是純天然植物配方了。後來也有種說法是說胭脂不是外來的,是自商紂王時期就有的,據《中華古今注》裡記載,胭脂“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作燕支”,這裡的“燕支”就是胭脂。不管是國產還是外來,胭脂作為古代的化妝品霸主地位無可撼動,它也成為古代女性的代名詞,出現在各種詩句書籍裡。

結語

愛美之心自古就有,胭脂的發展就是古代女性的生活和地位發展史,一點絳唇,幾分姿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