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道德經》,對你有沒有什麼影響?

傻傻的等你回頭


聽王東嶽老師講,全世界在前神學時期只有一個半思想家,一個指老子,半個指孔子。我完全贊同老師的觀點。能夠有機會學習到《道德經》是一種巨大的福報。自己接觸此經也有二十年曆史了,但只到最近才算是真的學到點感覺。聽劉豐老師說生命只有一種真正的意義與目的,就是要“被喚醒”,這個觀點非常贊同。《道德經》是全屬於全人類智慧的寶藏,深入學習體悟後的第一感覺就是懂得了感恩,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有種想哭的衝動。第二感覺就是知道自己幾十年是靠無知愚昧私慾和奴性思維慣性活過來的,挺悲哀的。第三感覺就是一定要堅持學習體悟下去,再通過諸多老師的助緣、加持,儘早喚醒自己內在的圓滿智慧。第四點收穫是,學著用“道”和“天人合一”的全息傳統文化意識理念,重建生命情感觀念,並努力指導生活。總之,潛移默化的影響很深很廣,直到夢裡也有此類思考的感覺。感恩感謝傳統文化、老祖宗和現代諸位老師們。自己受益匪淺,也感謝您的問題。謝謝


妙力690215


如果不是這次肺炎疫情,我也許就不會有閒功夫學習《道德經》了。

週期屬性。宇宙天地,天下萬物,世間萬事,都有周期屬性,都是從萌芽、發展、頂峰、衰退、滅亡這個週期律。應用之道,在於掌握週期規律,必須要順應週期,不能逆勢而為。天下成功的大道,就是順勢而行。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天,此之謂!

自己是不存在的,只有碰到了什麼東西,反彈回來,才能認識自己。所以,世間萬法,終在於實踐。壓力越大,反彈的越強,能力就越強。如同自然界,環境惡劣,生命力強悍,而溫室的花朵,則不堪一擊。

柔能克剛,弱可勝強。在於道之用,順應週期性,順應天時(週期的階段),而不要逆天而行。天下大事大勢,可盡人力,無需過分關注結果,這是方法論。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補有餘。人道源自人類自私自利之屬性,天道在於萬物為芻狗之無意識。

學習之後,我的身體裡彷彿住著一位老師,他身懷上古時期先民們的智慧與經驗,在百家爭鳴的時代,已為諸子所共仰。不嫌千年後的我根基淺薄,天資愚鈍,在生活中耐心教導我人生哲學。





史不說


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的璀璨明珠,是世界和平的靈魂。據有關部門統計,《道德經》在二十世紀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排名世界第二。進去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老子的《道德經》已超過《聖經》排名第一,這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莫大的榮耀。

《道德經》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柔”的智慧,“善”的力量。

《道德經》有言:“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老子對於社會與人生有著深刻的洞察,他認為世界上的東西,凡是屬於堅強者都是死的一類,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類。因此,老子認為,人生在世,不可逞強鬥勝,而應柔順謙虛,有良好的處世修養。柔弱是一種具有彈性的堅強,和溫柔的人相處總有如沐春風之感,也同時具有令人陶醉的親和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