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房令!國家電網再次決心退出房地產,巨無霸房企將成為歷史?


要問昨日(23日)的微博話題誰最紅,“國家電網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毫無疑問衝上了熱搜排行榜頭把交椅。

退房令!國家電網再次決心退出房地產,巨無霸房企將成為歷史?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央企國家電網發了一份文件,說要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3月2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佈了《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關於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其中提到,國家電網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退房令!國家電網再次決心退出房地產,巨無霸房企將成為歷史?

圖片來源:中央監委網站


網友炸開了鍋,有網友表示震驚:什麼?國家電網居然也做房地產?


事實上,國家電網不僅做,而且做得挺大,但是多數人卻沒有這種印象。不過換一個詞我們就知道了——魯能


歷史淵源


魯能是國家電網旗下一家歷史淵源頗為複雜的全資子公司,歷經多次改制,其前身可追溯到國家電網山東電力集團公司下屬“三產多經”企業(電力行業內部對第三產業和多種經營公司的通稱),曾為職工持股的集體企業。


這些集體企業,屬於特殊歷史時期下的產物。改革開放後,安置電力系統無業職工家屬、待業職工子女和分流富餘職工等現實需求,催生出大批集體所有制企業。國網公司系統的集體企業主要圍繞電網主業,業務包括電網建造、房地產等相關輔業,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


說到魯能,不得不先談回10 年前的一件重磅決定。


2010 年 3 月 18 日,國務院國資委宣佈 78 家央企將退出房地產業務,這 78 家央企的主營業務都不是房地產。


退房令!國家電網再次決心退出房地產,巨無霸房企將成為歷史?


為什麼當時會有這個決定?有一個背景:2010 年 3 月,在“兩會”結束後的第一天,中信地產、中國遠洋、中國兵器集團等三家央企同一天在北京製造了三個「地王」。當日,中國兵器集團子公司以17.6億元拍得北京市單價地王,摺合樓面價3萬元/平方米。隨後,中國遠洋旗下的子公司以40.8億元競得北京市新地王。緊接著,中信地產以52.4億元的總價再創北京市拍地最高總價。


輿論譁然!各界異口同聲把對“央企地王”的質疑推到頂峰。有人細數央企地王四宗罪:製造地王,給民眾傳遞錯誤信號,損害國家政策的公信力;一旦房價回調,買單者將是全體人民;大量的信貸資源將繼續流向房地產領域,這會進一步推高房地產蘊含的金融風險;央企應給全社會倡導投資製造業,投資實業的風尚。


當時有媒體報道,央企,作為共和國長子,是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在國家下決心調控樓市的關鍵時刻,卻喪失了應有的社會責任。甚至對央企加以簡練概括:“央企是什麼?地王來解答”。


據說這件事引起了高層的嚴重關注,當時新華社曾報道,國資委要求這些企業在 15 個工作日內退出房地產。


當時的政策並不是不允許所有的央企做房地產,16 家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央企仍然可以做房地產,這 16 家我們比較熟悉,保利、華潤、中海、港中旅、五礦、葛洲壩等等——國家電網當然不在當時的 16 家正牌地產央企中


其實當年國資委下達“退房令”時,魯能作為國家電網的房地產平臺便收到了“退房令”,但後續實現了逆轉。


2011年3月,國資委以“魯能集團在被國家電網收購之前就已從事房地產業務且規模很大”為由,特批魯能集團和其他4家企業從事房地產業務。從此,魯能轉正,成為國資委直屬的21家持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之一。


15 個工作日一剎那就過去了。而我們等了 10 年,國家電網又說要下決心退出房地產。


未來何去何從


魯能集團的官方網站到今天仍然是這樣介紹的,「魯能集團是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核心業務聚焦地產、能源兩大板塊。集團擁有29年城市開發經驗,佈局全國23個省市區,累計開發建築面積1300萬平米」。


退房令!國家電網再次決心退出房地產,巨無霸房企將成為歷史?


另據媒體報道,在業內看來,魯能土儲規模龐大,資源雄厚,雖不屬於頭部房企,但一直是潛在的“巨無霸”。


魯能的房地產大到什麼程度?2017 年,它在各大房企銷售排行榜上排到 20 名左右。但奇怪的是,從 2018 年開始,魯能集團就徹底告別國內的各大銷售額排行榜——這是主動告別的,不是業務一下子下降。


他們的官方說法是,我們的業務轉型了。


轉型是什麼意思?是不是真的不做房地產了?魯能現在有這麼多業務板塊:商業產業、文旅產業、體育產業、健康產業、民生產業、綠色能源產業等等。


是不是很豐富?看上去沒有一個跟房地產有關,看起來應該是告別房地產了,但它只是裝出了退出房地產的樣子。


魯能的民生產業是什麼?是「魯能綠色家園」,就是住宅。魯能的商業產業是什麼?是「魯能城」「魯能美麗匯」,這些是商業購物中心,商業地產。文旅產業是什麼?「魯能勝地」,也賣房子。健康產業是「魯能泰山 9 號」,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都有「魯能泰山 9 號」,也賣房子。體育產業是「魯能泰山 7 號」,「魯能泰山 7 號」是樓盤名,而且有很多個。


所以魯能這麼多產業,事實上仍然聚焦房地產核心業務。


魯能每一個產業模塊下的這些樓盤,在各個城市都有佈局——他們稱這些為「項目」,其實就是樓盤。它其實做得非常大,如果今天的房企銷售排行榜仍然把魯能排上去,就算排不到 20 名,也一定在前 50 名,只是他們主動不排而已。


我們在百度上還能搜索到「魯能什麼時候開盤」「泰山 7 號 67-46 方,高層開盤 9200 元/㎡ 起」這樣的信息。


如此情形,業務轉型成功與否,只能留給業界去評判。


言叔有話說


針對退出房地產業務,國家電網在《通報》中稱,“積極與國資委彙報溝通主要思路,促請國資委明確整改工作方向。按照國資委意見進一步完善退出和轉型方案,加快推動整改工作。”在產融結合方面,“嚴控業務範圍,避免脫實向虛,制定並下發金融業務清單,實施分類管控、動態調整。”


10 年前的歷史,到今天還要重提,能不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還不知道,這就是市場的現狀。


退房令!國家電網再次決心退出房地產,巨無霸房企將成為歷史?

圖片來源:網絡


國家電網到底是繼續假裝退出,還是重組賣掉徹底退場,至今仍然撲朔迷離。


那我們又為什麼要關注「國家電網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魯能集團是否會退出房地產」這個問題?


我們認為:魯能地產何去何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檢測國家對於樓市調控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