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甯浩、徐崢共同監製,徐崢、週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那麼你瞭解電影幕後的冷知識嗎?

1、要說這部電影是怎麼來的,其實是導演文牧野和甯浩在吃火鍋的時候,兩個人談到了這個新聞。於是甯浩提議不如我們把這個新聞拍成電影吧。兩個人一拍即合,就這樣一部票房32億的《我不是藥神》就在一頓火鍋裡誕生了。當時定下來要拍這部電影的時候連劇本都沒有,因為一切都在火鍋裡。

2、電影是根據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為原型改編而成,劇中程勇因走私仿製藥而入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陸勇並沒有那麼慘。檢察院2014年7月21號以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之後在15年的1月又決定撤訴,所以陸勇沒多久就被無罪釋放了。
3、王傳君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完全顛覆了以往關穀神奇的形象,為了表現出劇中的病弱,他堅持每天完成8000次跳繩足足減重20多斤。為了拍好病床上的一場戲體現那種奄奄一息的感覺,他熬了兩天兩夜不吃不睡,最終呈現了那種整個人彷彿坍塌的感覺。而另一場吃包子的一場戲,王傳君為了把這個鏡頭拍到極致足足吃了44個包子和5碗麵。雖然當時肚子已經撐的不行了,但是拍出來的感覺卻是十分飢餓的感覺。這場戲拍完之後他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吐得不要不要的。
4、電影中黃毛死後陸勇的那場哭戲足足拍了兩天才通過,剛開始在拍攝的時候徐崢一滴眼淚都擠不出來,整個劇組都坐在那裡等著,而當時已經很晚了大家只能收工。身為演員前輩的他當著那麼多新人的面愣是擠不出一滴眼淚,面子就很過不去。當天晚上的他以劇中角色的身份給自己寫了一封信誰也不知道徐崢到底寫了什麼,但是在第二天演這場戲的時候嚎啕大哭。
5、電影從開拍到結束中間換過很多次名字,最早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生命之路》,可發現這個名字有點太過於正式。然後又改成了《印度藥商》不過卻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為了契合藥神這個點後來進化為《印度藥神》不過給人的感覺卻是像印度神油,後來又改成《中國藥神》。但卻怎麼看都覺得不太對勁,最終改為了《我不是藥神》這個名字。當時劇組的名字改來改去連工作人員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劇組名字叫什麼。
6、電影中販賣的格列寧現實中的名字叫做格列衛,當時格列衛買起來相當麻煩,每週只有週二和週四才有供應,而且價格也是天價。原價是23458元一盒,每盒30粒,相當於每粒781元折算一下這東西比黃金還貴,巧合的是藥的顏色還是金黃色的所以很多人都把它叫做金豆豆。成年人每天一粒的話,一年下來光吃藥的費用就得花費28萬。所以在劇中老太太說自己三年吃掉一套房子完全沒有問題。
關注我,分享更多電影冷知識。
閱讀更多 綿羊講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