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大臣與皇帝之間如何相處,這是一道千古難題,因為君心難測,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險。如果遇上秦皇漢武這樣開明的皇帝,只要交出兵權,就可以榮華富貴、安享天倫之樂。若是遇到漢高帝、明太祖這樣嗜殺的皇帝,就算功臣再怎麼低調,也躲不過悽慘的下場。

元朝末年,群雄逐鹿,朱元璋率領一支強有力的起義軍,在文臣武將的幫助下,建立了大明江山。按照歷來傳統,皇帝對開國功臣進行加官進爵,表示對下屬功績的肯定,在眾多開國功臣中,有一人是既是朱元璋兒時的夥伴,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被封為穎國公,他就是傅友德。

傅友德,家裡世代為農,加上元朝末年統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農民紛紛起義,他也參加了農民起義。加入紅巾軍之後,傅友德在劉福通部下效力,並跟隨上司李喜喜進入蜀地,那一年剛好徐壽輝佔領重慶,並派部將明玉珍佔領四川。於是,他投靠了明玉珍,由於得不到重用,之後又投靠陳友諒。
幾經反轉都得不到重用,傅友德有些心灰意冷,直到朱元璋進軍江州,他認為時機來了,於是投靠了心中的明主。人生就是這麼喜劇,傅友德一投靠朱元璋,馬上被提拔為將領,跟隨常遇春南征北戰,立下許多戰功。
傅友德每次作戰都是英勇無比,在鄱陽湖之戰時,他駕輕舟大敗陳友諒的前鋒,身上多處受傷,作戰卻越來越猛。朱元璋久攻武昌不下,傅友德率領一百人打頭陣,面部和肋下各中一箭,依舊不怕死往前衝,最終拿下勝利。
打仗玩命又屢立戰功,傅友德很快得到賞識,職位也越升越高,先是雄武為衛指揮使、再到淮行省參知政事,成為朱元璋的心腹大將。明朝建立之後,他被封為潁川侯,得到免死鐵券,子孫都可以世襲,可以說是光宗耀祖。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一般人如果有此榮譽,可以安心享福了,但是傅友德沒有這樣做,繼續為大明帝國開拓疆土。多年來,傅友德幾乎參與了明朝之後的所有重大戰役。西伐巴蜀,朱元璋親自為他寫《平西蜀文》,稱讚他的功勞第一;北征大漠,創下七戰七勝的傳奇戰功;南平雲貴時,僅用一百多天就能平定貴州、雲南兩省。
戰功赫赫,傅友德對於明朝的統一居功至偉,朱元璋稱讚賞道:“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因此被封為潁國公,俸祿三千石,再一次得到免死鐵券。免死鐵券的用處,就是持有者犯了死罪,此券可以免死一次,這是有巨大貢獻的重臣才能得到,傅友德連得兩次,可見對明朝的貢獻有多大。
但是,免死鐵券並不能免死,反而成了一道催命符,當時有32人獲得免死鐵券,後來幾乎被朱元璋殺得一乾二淨,震驚朝野“藍玉案”,涼國公藍玉被朱元璋殺死,一萬多人遭受牽連。傅友德沒有受到此案的波及,但是他與藍玉私交甚密,又是戰功赫赫的大臣,女婿又是手握重兵的藩王,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對他也產生了殺念。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設宴邀請朝廷百官,看到一個門口守衛沒有佩戴劍囊,恰好這個守衛是傅友德的兒子,他沒有當面指責,卻有了一個殺人的藉口。在宴席期間,朱元璋與傅友德對酒暢飲,說他兩個兒子不懂規矩,命令傅友德送上兩個兒子的首級。
傅友德聽完朱元璋的話,沉默了幾秒鐘,隨後緩緩走出門外,將兩個兒子首級帶了進來。朱元璋看到之後,卻假惺惺責怪他殘忍冷血,而傅友德早已看穿皇帝的把戲,於是說道:“你不就是想殺了我們父子嗎?”說完便自殺而死。
傅友德當場自殺,這是朱元璋沒料到的,他認為這位老臣會跪地求饒,而不是以下犯上。為了發洩自己的怒火,朱元璋將傅友德全家男女發配到遼東、雲南,作為頂撞皇帝的後果。
誰能想到,曾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的老臣,竟然會有這麼一天呢,實在是令人心寒。
閱讀更多 南書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