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中醫的全部基本概念都是複雜而抽象的。比如,什麼是陰陽,什麼是五行?較多人理解為陰陽是古代陰陽學家提出的哲學概念,而五行是五行學家的哲學概念;至於什麼是五行的生克,金屬可以劈開木頭,所以金可以克木?聽起來真是玄之又玄啊。陰陽五行即使是哲學概念,也應該可以落實到人體,如果陰陽五行是正確的,那麼人體發生的疾病也應該符合這些道理,那麼人體的陰陽五行是什麼,又如何運作呢?

又如什麼是經絡,較多人理解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可是這個通道從形態上在什麼地方,怎麼可以兼容氣血呢?
如果不將這些概念落實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解剖結構,或者形態功能,那麼中醫在這些抽象理論上建立起來的概念,很可能會是空中樓閣,至於在這些基礎上發展的醫療應用,就更加無法推測其正確性、穩定性和可重複性了。
於是我們提出來一個路徑,就是本書的表達路徑:首先解析人體氣的物質結構、物理學特性,然後解析中醫對人體的整體認識、整體和部分之間的具體關聯,以及在這些基礎上發展的中醫診斷治療邏輯。順著這個路徑來理解中醫,你會發現中醫有一個非常系統化的體系,和現代描述的科學沒有什麼差別。
中醫之所以難學,其中一個很重大的原因,就是《黃帝內經》裡面提到的“氣”,一般非中醫專業的人,無法真正地理解。“氣”這個字在內經中被提及超過3000次,大約佔到全文字數2%的比例,如此大篇幅提到的概念,我們認為它就是中醫最根底的理論基礎。同樣,氣在中華文化裡面,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符號,漢語裡大量使用這個詞,卻無法精確地解釋它的真實含義,頗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比如,我們常說“生氣了”“氣急敗壞”“中氣十足”“氣色很好”“氣貫長虹”“浩然正氣”,中醫裡面有“陰氣”“陽氣”“營氣”“衛氣”,甚至還有專門練氣的功夫——氣功,甚至現在還流行“氣場”這個詞。我們可以看出來氣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長期從事中醫工作的人,經過多年的實踐,可能會理解氣的含義,但要想把氣解釋清楚,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是越解釋越讓人一頭霧水。現代也有人提出假設,說氣是量子或者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但對於普通人而言,這些概念還是那麼陌生和遙遠,無法感知,無法理解。
看起來,氣是一個神秘和抽象的東西!同時,由於氣又是中醫裡面幾乎最最基礎的概念,如果氣的本體無法精確定義,必將導致所有和“氣”這個本體相關的概念都會是抽象的,那麼基於“氣”這個概念產生的所有診斷和治療也將變得抽象而無法落地。
更進一步說,《黃帝內經》中講到,不但人體有氣,自然界也有氣,而且自然界的氣還和天上的星辰運行有關,自然界的氣還可以和人體的氣產生各種互動。這些關聯的方式和邏輯至少在目前看來,還很難明確地描述,更別說清晰解釋了。所以說,中醫難學,難就難在很多內容過於抽象,無法落地。反過來看,只要弄懂並解釋地清楚“氣”,許多中醫的複雜問題也將迎刃而解,可以說,“氣”就是一把打開中醫科學之門的極簡鑰匙!
閱讀更多 氣道中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