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驱,革了清政府的命,创立了中华民国,因此被尊称为“国父”,其夫人宋庆龄先生被尊称为“国母”。现代社会已经没过“国舅”、“国丈”这一类的称谓,当然宋子文也就没办法当一次“国舅爷”了。

网上对孙中山有详细介绍,我就不再赘述了。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光绪元年,孙中山被送去上私塾,因此他有国学功底,书法当然是必修课之一。孙中山12岁就已经开始接受西式正规教育,之后出国深造,从医,又弃医从文,闹革命。因此,孙中山后期就没有精力在书法上有大的进步。

孙中山爱国,毕生留下了很多书法墨迹。有的是给朋友的题词、书信,有的是公文、公函。我认为,孙中山的书法不能用专业书法批评理论去评价,因为客观上中山先生的书法无论从技法还是从书法史上贡献,都不能与清末其他书法家相提并论。所以,也就不存在技法精妙绝伦之说。就孙中山个人的书法而言,楷书造诣大于行书,其他书体未见。楷书应以晚晴馆阁体为临习基础,也有一些唐楷颜柳的影子,加之临习一些魏碑书法。孙中山的楷书大字气势不弱,也就是有魏碑的原因。行书从结字上看,似有一些苏东坡的影子,也可能是写字习惯的原因,但可以肯定没有系统学习过行书技法。中山先生毕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民众,当然也就没有时间像专业文人那样临池书法。从中山先生的历史和政治影响来看,他的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历史见证。
虽非专业家,但孙中山的每一件书法作品都异常认真,不管是公文还是题词,其写字的态度都是一如既往的认真、细心。虽无精力顾及书艺,但从他的作品能看出,中山先生始终保持一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作者:杨文博,笔名一本,1987年生,河南商水人,工程硕士、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第三届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主席团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组织与联络工委委员、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如果觉得我们推送的文章不错,欢迎点赞留言转发。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大家奉献有温度、有高度、有态度的原创好文章。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閱讀更多 文化百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