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來臨,無論是掃墓或是去郊遊,都少不了徒步,爬山等,徒步、登山可以鍛鍊身體,但是回來後,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渾身疲憊,肌肉痠痛得不想走動,每走一步雙腿都在顫抖。特別是長時間不運動或較遠距離的的徒步、爬山後。

長時間徒步後最為有效和直接緩解肌肉不適的方法就是瑜伽拉伸,緩慢,持續拉伸可以有效幫助肌肉減輕疼痛感和僵硬感。
觀察發現,腿部肌肉力量強壯,特別是股四頭肌強壯的人肌肉痠痛的情況明顯比一般人好一些。另外,股四頭肌和腓腸肌力量平衡的人、柔韌性好的人出現痠痛的情況也會減少。

以下10個瑜伽姿勢在幫助你拉伸的同時,強健你的腿部肌肉,提高柔韌性,有效緩解不適。
緩解小腿肌肉不適的瑜伽姿勢:
加強側伸展式
山式站立,雙手側平舉;雙手體後合十,成反祈禱式,雙腳打開約自己一腿長的距離,右腳轉90度,左腳轉45度,以腹股溝為折點,保持背部凹陷,身體向前屈到個人最大極限。
坐立前屈
長坐姿在墊面上,腿部肌肉收緊,腳尖回勾,吸氣,雙手向上舉過頭頂,呼氣,身體向前向下,腹部胸腔靠近腿部,雙手握住雙腳掌或放在雙腳的後側。
緩解四肢不適的瑜伽姿勢:
英雄式
跪立,雙膝相靠,雙腳分開約45釐米。臀部坐在墊面上,而不是身體坐在腳上。雙腳放在大腿側,兩小腿內側要緊靠大腿外側。腳趾朝後,放在墊面上。背部挺直。雙手結禪那手印,放於恥骨前側腹股溝處。保持自然順暢的呼吸,可以嘗試腹式呼吸。
舞蹈式
山式站姿準備。雙手扶髖,重心先過渡到右腳上,曲左膝,左手從左腳踝外側抓住腳背,吸氣,右臂順著右耳向頭頂伸展,掌心朝前。呼氣,左手拉左腳向上抬高,上半身慢慢前傾,手臂向前伸展。吸氣,提胸腔向上,伸展右臂,呼氣,左髖下沉,保持髖部平行;左手和左腳隨著呼吸相互對抗慢慢向上抬高,始終保持右大腿肌肉收緊,膝關節無超伸,右腳內側壓實墊子。
用於拉伸膕繩肌的瑜伽姿勢:
雙角式
山式站立,雙腳分開大於一腿長,吸氣,抬頭,挺胸,以腹股溝為折點,保持背凹,身體向前向下,與地面平行,雙手依次放在地板上,呼氣,身體繼續向前向下,彎曲手肘,頭頂接觸地面,身體的重量放在兩腿上,雙腳、雙手以及頭部在一條直線上,手肘內夾。
半劈叉
從低弓步開始,在伸直前腿時將指尖帶到地面,然後將臀部向後伸向腳後跟。在此檢查您的動作然後進行相應調整。保持背部延展,這種延展直到頭頂,保持至少10次深呼吸,然後在另一側重複練習。
伸展外髖的瑜伽姿勢:
鴿子式
跪立,屈右膝向前邁至雙手之間,右腳在髖部的下方,腳背貼地,小腿側面貼在墊子上,上半身保持挺直,手臂支撐在身體前方的位置上;呼氣,左大腿根下沉放鬆,左腳背貼在墊子上,頭向後仰,感受脊柱的拉伸;雙手撐地,把臀部向上稍抬一些,慢慢將右腳向後,撤回到雙膝跪地,大拜式休息放鬆。
四字伸展式
躺下來,彎曲膝蓋,左腳踝放在右大腿靠近膝蓋的位置,彎曲手肘拉大腿靠近胸腔,保持肩膀貼地,脖子放鬆,保持至少30秒
用於內臀拉伸的瑜伽姿勢:
蝴蝶式
長坐姿,屈左膝,左腳腳後跟靠近會陰處,左腳掌貼緊大腿內側,屈右膝,雙腳併攏,腳後跟,大拇指相互貼靠,吸氣,身體向上立直,呼氣,雙腿向下靠近地板,上體向前屈。
站立前屈
山式站立,雙腳打開與髖同寬(或雙腳併攏),腳尖指向正前方,雙手經體側向上,以腹股溝為身體的折點,上體延展前屈向下,保持手臂和雙腿的伸直,抬頭,眼睛看向前方;呼氣,軀幹繼續向下,再次延展;吸氣,保持背部凹陷,伸直手臂,用指尖手臂的力量帶動上體還原到山式。
在戶外探險之前和/或之後加入這些姿勢可以幫助減少肌肉緊張和痠痛。嘗試保持每個姿勢至少3-5次深呼吸,以獲得更大好處。
閱讀更多 語雨愛瑜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