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溺爱”之下,流量明星的歌曲,真的就不能听吗?

现在有了网络,而且有了直播模式以后,明星和网红都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产品不用向大众传播,原来的模式效率太低,只要像粉丝表演就行了,大部分人看了都是不给钱的,白看。而粉丝不一样,能直接产生效益,所以以后像那种大众偶像只怕越来越少,饭圈内的喜欢的不得了,饭圈外的只怕名字都没听过。

粉丝“溺爱”之下,流量明星的歌曲,真的就不能听吗?


我父母喜欢腾格尔,李谷一,邓丽君这种曲风。后来周杰伦开辟了快的曲风,刚开始受到谩骂,很多人不能理解,后来80后接受了,周杰伦,许嵩,陈奕迅这一批,喜欢把故事和生活融入歌词,让人产生共鸣,但是60后还是很多不喜欢听的。现在周董很多粉丝都是工作群体,追星群体是95后,而当今由于互联网太过发达,歌真的太多了,像杰伦需要细品的歌根本就搞不出来,现在就是洗脑为主题,听一遍抓不住你的心就没了,根本不会听第二遍。

粉丝“溺爱”之下,流量明星的歌曲,真的就不能听吗?


其实,好的歌,无非就是传唱度高,只要喜欢,大众认可就行了,就像以前民族美声看不起流行歌一样的道理。在我看来没有谁比较高级谁比较专业就应当要比别的歌手受欢迎,排名应该在前,这种说法恐怕站不住脚,音乐是一种欣赏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就像有的人喜辣有的人喜甜。

粉丝“溺爱”之下,流量明星的歌曲,真的就不能听吗?


听歌看剧对于大众本就是一种消遣方式,听的人看的人喜欢就行开心就好不是吗。再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子,有些“德高望重”的前辈本身对于带着“流量”标签的新人们都有偏见,就像肖战说的,人心这东西一旦认定了就很难改变,所以,做自己就好,简单点就好。

粉丝“溺爱”之下,流量明星的歌曲,真的就不能听吗?


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问题。如何在激烈竞争下存活并越过越好?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如果仅有艺术性一个标准,那就会催生大量艺术家。但娱乐圈从来都是名利场,艺术不过是用来维持逼格的面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