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基本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悅連城 通訊員 尚明達

春和景明,惠風和暢。3月31日,漫步在滑縣牛屯鎮何莊村,只覺街道寬敞明朗,房前屋後乾淨整潔。“這兒是雜貨鋪,那兒是修車店,前面住著貧困戶何春沛,他家門口有一排竹子,特別好認……”駐村兩年,第一書記王紀超對村裡的情況瞭如指掌。

滑县: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基本功”

在村委會工作的王紀超

王紀超是滑縣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2018年4月被選派到何莊村任第一書記。“剛駐村時,生怕自己幹不好。後來發現,只要練好‘基本功’,就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王紀超抬頭一笑,眉眼彎得像月牙。

走訪調研、摸清村情,便是王紀超說的“基本功”。何莊村位於縣城南部35公里處,曾是國家貧困村,共有551戶、1887人,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144戶、459人。這裡既無像樣的經濟實體,又無雄厚的村集體產業,如何才能拔掉“窮根兒”?

為了把問號拉直,王紀超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共同勞動,給貧困戶講政策、找路子、共謀發展。哪家適合產業扶貧、哪家適合教育扶貧、哪家需要技能培訓,他心中有數。

“只有深入到群眾中去,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王紀超說。

滑县: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基本功”

王紀超(左一)在貧困戶寧新梗家中查看收貨的金銀花

身子“沉下去”,問題就會“浮上來”。何莊村的脫貧戶寧新梗種了4畝金銀花,因銷售渠道不暢,大部分都賣給了流動的藥材販子。王紀超讓寧新梗購置包裝盒、印製標籤,把金銀花產業做深做細,又幫助她尋找銷售渠道。經過一番“折騰”,金銀花銷往西安、鄭州、安陽等地,寧新梗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滑县: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基本功”

王紀超(右一)在貧困戶何雲景(左一)的大棚裡查看甜瓜長勢

何雲景是2016年認定的貧困戶,妻子、兒子、兒媳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在王紀超鼓勵和幫助下,他在大棚裡種上蒜苗、黃瓜、豆角等果蔬,一年能掙2萬來塊錢。

滑县: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基本功”

王紀超(左一)到貧困戶何春沛(右二)家中瞭解情況

貧困戶何春沛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兒子在十幾年前因故身亡,孫子孫女正在上學,舉家艱難度日。王紀超多次協調,為何春沛家申請了5萬元的救助金。

腳上沾滿泥土,心裡裝著鄉親。駐村以來,王紀超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為群眾想辦法、謀出路。他們擴建附近的製衣廠,解決了100餘人的就業難題;他們發展金銀花、山藥、大蔥、甜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遠銷省內外;他們的努力下,何莊村新增了垃圾箱,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大街小巷全部硬化。

何莊村有四條主幹道,分別叫人民路、小康路、致富路和幸福路,既是這裡的脫貧藍圖,又是王紀超的奮鬥目標。“下一步,我打算壯大特色產業,對金銀花、山藥等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帶領大家夥兒脫貧致富奔小康!”他的話擲地有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