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第二站崩密列離女王宮大約20分鐘車程,名字很像這個寺廟的風格,大批崩壞的石塊,被植物腐蝕的廟宇。吳哥窟將近500年沒有人維護,其他寺廟雖然也有不同程度崩壞,但都不如崩密列程度嚴重。

吳哥窟寺廟門口多見的蛇雕像叫那伽(Naga)。那伽是多頭蛇神,有三頭、五頭、七頭、九頭之分。傳說五頭蛇是水神,七頭蛇是保護神,九頭蛇則是至高無上的皇族象徵。高棉人奉蛇神那伽為神靈。它控制雨水,與國家的繁榮息息相關,在吳哥窟,隨處都有七頭那伽的守護,代表彩虹,是連接天堂和人間的橋樑。崩密列也是一座供奉溼婆神的廟宇,因為遠離暹粒市,許多旅行團都不會來這裡。

把這裡作為旅行的前幾站還是挺有特色的,如果先玩了小圈和大圈再來這裡就會覺得有些無聊,寺廟的損毀過於嚴重,多處細節都不可靠。許多人形容吳哥窟是壯觀的廢墟之地,就是因為崩密列這種風格吧。
崩密列一般有兩個停車場,分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寺廟不是很大一般就是先在外圍繞一圈找到入口沿步道出去再繞回進入的方向即可。
依稀可見的溼婆神和他的坐騎公牛南迪。
中午被司機拉到了他們公司合作的餐館用餐,大圈的餐食也沒太多選擇,三天的行程裡去了兩個他們合作的餐館,味道一般我們也沒有太多要求,填飽肚子趕緊繼續行程。
第三站洛士建築群。這裡被人們稱之為高棉藝術的開端,建於公元800多年間,吳哥王朝曾在羅洛士定都70年。
這三座寺廟相距不到5分鐘,目前開放的有兩座:神牛寺,巴孔寺。
神牛寺就是供奉溼婆的坐騎公牛南迪。
在這裡可以看到更為原始的吳哥雕刻。
巴孔寺是此類寺廟我認為最好看的一個,後面大圈會看到幾個類似的寺廟,到達寺廟頂端會走過長長的步道,我視頻中的一大段延時拍攝就是描述的此處。
巴孔寺依然是一座祭祀溼婆神的寺廟。我們去的時候廟部分廟宇建築仍在修繕。
巴孔寺的全貌
來之前就聽說洞裡薩湖是柬埔寨最窮的一片地區,裡面居住的水上人家本屬於越南人,現在卻成了越南柬埔寨都不管的遺棄人員,這裡基本上就是觀看他們貧窮的生活順便看下湖區的日落。
洞裡薩湖是此行在暹粒唯一額外收取門票的地方,船票加門票是20美金。我個人覺得這裡挺值得來的,水上人家景色難得一見,湖區的日落也異常壯觀,這方面見仁見智,如果你看了照片覺得這裡好就可以在外圈的行程中加入這裡。
值得一提的是水上人家得到了政府一些救濟離開的也越來越多,以前據說有十幾萬現在外面湖區大約200戶,內部估計也沒剩多少了算是一個好事。
我們幾個乘坐的是一艘小船,一路前往獵奇的人還不少,大小船隻絡繹不絕。
遠遠的導遊介紹說這是水上人家的學校,孩子們每天都要划船過來上學,不過看樣子也就有兩間教室能容納幾十個孩子就滿負荷了吧,想改變命運還是一定要先想盡辦法離開這裡。
船行之間都是打著船前來要錢的孩子,每每遇上這種情況我是不會給錢的,如果是靠才藝靠努力生活我會給一些小費,直接過來要錢給錢了不是助長這樣的風氣嗎。
在一件事一個景上每個人看到的東西果然不同,母親看到的是貧苦一路上都在吐槽,我看到的卻是另外的一種人生,前陣子讀完了英文版的人類簡史,原始智人本來靠著狩獵採集過活經歷了農業革命變成了靠種植養殖過活,書中把農業革命歸結為一場騙局,因為這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生態。
這些依然生活在水上的人家也是如此,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希望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具備了這樣的權利和能力再去選擇在水上生活才能找到幸福吧,而不是現在這樣因為貧窮變成了人們獵奇觀賞的景物。
去過富足的歐美,又去過很多貧瘠的國家,我也終於找到了一絲內心的平靜,看著怎樣的生活也不會覺得新奇,這也是最終發現自己嚮往生活和堅持這個想法最好的途徑,世界觀因觀看世界而產生,最好的生活也因看到了無數人的悲苦快樂而堅定。
觀看日落在水上人家周圍的幾個類似度假村的露臺上,餐廳購物咖啡躺椅應有盡有,貧窮的人們變成了相對富足人們觀賞的景色,想想真是悲哀啊。
“度假村”裡連寵物都賣。
洞裡薩湖是完全不禁飛無人機的,我在這裡放飛了一下。
其實整個湖區所剩的水上人家已經不多了。
目測大概200多戶,傳聞中十幾萬人如果住在這裡整個湖都會佔滿吧,傳聞畢竟是傳聞也是引領遊客來的噱頭。
這是所有船舶停靠的“度假村”,周圍看去有大概3-5個。
其實洞裡薩湖的日落本身就能值回票價了。
回程的時候明月已經掛在半空,看過電影侏羅紀公園,不知道未來窮人是不是也會像恐龍一樣成為人們觀賞的玩物,不過那樣也是建立在世界99%的人都脫離的貧困的基礎上吧。
閱讀更多 與我前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