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SPSS進行數據分析時,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現有的數據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那這就需要我們在原始數據的基礎上做進一步處理,怎麼辦?
當然,處理數據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運用Excel工具,但是如果當你正在用SPSS,又不想把它導出到excel再進行,對的,SPSS本身就自帶流量,讓我們更加方便高效地達到目標。
今天,小編就要介紹一個來自SPSS強大功能的“計算變量”功能。如圖1.1。

圖1.1 “計算變量”功能
當然要利用案例來分析和介紹,本文就採用了“A班學生三門課程成績.sav”的數據。
Step1:打開數據,點擊“轉換”,選擇“計算變量”。彈出如圖1.2的對話框。
圖1.2 “計算變量”對話框1
Step2:首先,在“目標變量”框中輸入一個新變量名或者已經存在的變量名,比如本例中輸入“A班平均成績”(圖1.3區域1);
然後,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函數組下的函數類型,比如本例中,我們選擇“統計”函數下的“Mean”表達式(圖1.3區域2),去求均值;
接下來,如果我們不清楚自己所選擇的函數到底有什麼用途,我們可以看到系統默認的一些函數,每個函數的用途和功能都有說明。見圖1.3區域3;
最後,把需要用的變量移至右邊“數字表達式”中(圖1.3區域4)。
圖1.3 “計算變量”對話框2
Step3:完成了以上步驟後,點擊“確定”,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生成的新變量了。如圖1.4。
圖1.4 “計算變量”結果圖
相信,細心的你肯定會發現,計算變量對話框下面,不是還有一個“如果”按鈕嗎?那這個按鈕有什麼用處呢?
好,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介紹“如果”,還是用本例,那麼如果我只需要求出A班女生的三門平均成績,怎麼做呢?
當然,Step1和Step2跟前面的求總體平均成績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①Step1的目標變量可以更改為“A班女生平均成績”,當然你也可以不更改。
②在Step2的基礎上,點擊“如果”,彈出對話框“計算變量:if個案”。如圖1.5。
圖1.5 計算變量:if個案 對話框1
Step3:將“性別”變量移至右邊“在個案滿足條件時包括”,設定“性別=2”,表示女生。然後點擊“繼續”,如圖1.6。
圖1.6 計算變量:if個案 對話框2
Step4:最後單擊“確定”,就會生成另一個新的變量“A班女生平均成績”,如圖1.7。
圖1.7 A班女生平均成績結果圖
有沒有看完和體會到“計算變量”功能的操作流程呢?是不是想要動動手指操作一番呢?
在公@眾@號“SPSS學堂”,輸入“20180115”即可獲得文中數據哦。
閱讀更多 SPSS學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