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是人类用于交流的最古老的信息载体之一。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地图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地图像一座桥梁,让人们脑海中的空间方位信息和现实世界里的地理信息保持沟通。自古以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点、方位和距离等信息,正因如此,相互隔绝的大部分古文明都在其早期阶段便发展出了某种形式的地图。随着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逐步加深,积累的地理知识越来越多;出于交通、管理、军事、建设等目的,人类对地图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新的知识和需求推动着制图学不断前进,而新的地图则记录下了人类不断增长的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在这个系列里,我们将一起回顾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历史,并从中窥探制图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如何相辅相成的。
从壁画到地图
谁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地图?这是个早已无从考证的问题。根据谢菲尔德大学教授马尔科姆·刘易斯(G. Malcolm Lewis)的说法,当人类在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学会了用几何图形来交流之时,地图便已经诞生,因为几何图形及其拓扑关系能够有效地传达地点、空间和方位等地理信息。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地图雏形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大约6000年前)的土耳其南部。1958年,英国的考古学家在土耳其中南部发掘出了举世闻名的加泰土丘——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定居点遗迹。在这座远古村庄中某间屋子里的一面墙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幅有趣的壁画:在两座充满砂土的山峰之下,整齐地排布着街道和院落。其中一座山峰的顶端还冒出了烟雾。考古学家们很快便意识到:这幅图描绘的正是这座古老的村庄本身。街道和院落是村庄中的民居,而背后的两座山峰体现的是村庄附近的哈森火山。这座火山曾在大约6200年前喷发过,炸出了一个破火山口,正好对应了图中两个山峰之间的凹陷。村庄的居民很有可能曾目睹过这次火山喷发,因此才在地图里的山顶上画上了一些表示烟雾的线条。

加泰土丘的地图(图片来自堪萨斯大学网站)

加泰土丘在土耳其的位置
根据其他出土物件的种类和摆设来看,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幅古地图所在的屋子很可能是一个宗教场所。实际上,在欧洲和中东发现的大部分新石器时代的古地图,其出土的位置或多或少都与宗教有关。诺丁汉大学的历史地理学家凯瑟琳·史密斯(Catherine Delano Smith)认为,这些史前时期的古地图很可能是创作于祭祀或其他宗教活动期间。它们所记录的都是当下的一些场景,并不会考虑到地图是否在将来能有别的用处。图上也缺少必要的方位和比例等空间信息。
正因如此,一部分地图学家拒绝承认这些早期的图画是真正的地图。在他们看来,地图必须承载一些有关空间的关键信息。加泰土丘出土的这幅壁画(也包括一些其它的“古地图”)并没有起到传递任何空间信息的作用。虽然它包含了村庄中的街道和院落以及远处的山峰,但这些内容仅仅是作为普通的绘制对象出现的,和其它壁画中的物件、风景乃至花鸟鱼虫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因此,这一部分地图学家认为加泰土丘的这幅图画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风景画,却并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
那么,在西方文明圈里,得到广泛认可的最早的地图是哪一幅呢?一般认为是发现于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布雷西亚省的贝多莱纳地图(Bedolina Map)。这幅地图是卡莫尼卡山谷岩画群的其中一幅图画,被刻在了贝多莱纳的一号岩石上。这块岩石宽4.3米、高2.4米,上面密密麻麻地画满了房屋、道路和田野,甚至还画有行人和动物。如果是加泰土丘的那副壁画只能被称作风景画的话,贝多莱纳的这幅岩画就是无可争议的地图。
贝多莱纳地图拓片(维基公共)
贝多莱纳地图的发现位置
这幅绘制于大约3000年前的古地图,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城市街区平面图在风格上已经相差无几。这幅图以正向俯视的角度绘制了一个村庄中的地理要素。在图中,道路、房屋和田野都以简洁的线条和矩形勾勒,其中在表示田野的矩形中被填满了点状的图案,从而和房屋区别开。当然了,作为早期的地图,它和现在的地图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被绘在图上的人和动物——这些非地理要素在现代的正规地图上,一般是不会出现的。不过,历史学家们却从这些“额外的”要素里解读出了耐人寻味的内容。
根据考古学家的理解,图中的人物可以被分为两类:农民和猎人。因此,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幅作品的绘制时间,和当地的居民(卡穆尼人)从采摘渔猎的生产方式向农牧业过渡的时间大致吻合。在大约2500到3000年前,卡穆尼人与意大利北方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发生了接触。伊特鲁里亚人是另一支生活在意大利北方的古老民族,他们曾拥有先进的文明,被誉为古罗马文明的孕育者。在和伊特鲁里亚的交流中,卡穆尼人学会了农耕,也学会了文字,并很快走进了铁器时代。在这一重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卡穆尼人在岩壁上刻下了反映他们生产生活的诸多壁画,其中也包括这幅描述他们生活的村庄的古地图。甚至有学者认为,这幅地图是贵族用来宣称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如果该观点属实,那么这幅贝多莱纳地图很可能也是西方文明史上的第一份“地契”。
亚平宁半岛周边约公元前1000年的形势示意图
面朝大海:太平洋上的古地图
早期的地图并非是西方文明的专利,由于地图有承载地理信息以及指导方向等与生俱来的实用功能,世界各地的多数文明在其早期阶段就发明了地图。从印度中央邦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农耕地图,到古代马里人绘制的传递水文知识的尼日尔河地图,再到美洲原住民的瓜达卢佩山剖面图,地图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初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地区,早期的地图都是以图画的方式出现的。正因如此,中文里早已有了“地图”一词,后来在翻译“map”等词汇时,译者便将其和“地图”相对应,这让我们一直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即地图首先得是一幅图。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无可厚非,然而在一部分制图学家看来,map这个词(及其在许多其他语言里的对应词)里既没包含“地”,也没包含“图”。他们认为,只要是通过某种形式的标志或象征来表达空间信息的工具,都可以被算作是map。该空间自然可以是地理学上的方位,也可以是其他的空间(比如生物学中反映细胞内部的图),甚至概念上的空间(比如西方近代一度流行过的“文学地图”),在此按下不表。而“图”这一意象更不是在定义map时的必要条件。在欧亚大陆之外的一些偏远地区,文明早期阶段的“非图像”地图并不罕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生活在太平洋诸岛上的古代大洋洲居民们所制作的早期地图。
对于生活在太平洋的岛屿上,需要长途航行从而找到下一片陆地的古代大洋洲居民来说,能够指示方向的地图尤为重要,甚至是性命攸关。根据考古发现,早在5万年前,大洋洲便迎来了最早的居民。当时,地球还处于冰河时期,海平面较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与东南亚连成了一片,让早期的人类有机会涉足大洋洲的土地。从此,人类迈出了探索太平洋的勇敢步伐。对于这些早期的海洋民族来说,在茫茫大海里行船,最重要的参照物便是漫天的繁星。正因如此,大洋洲最初的古地图所绘制的并非蔚蓝一片的海水,而是每晚在人们的头顶闪耀着的星空——对于他们来说,记录下星空的图案,对于寻找方位和确定距离来说更为有用,因此他们会将星空的图案刻画在独木舟上。
閱讀更多 澎湃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