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初當秘書的時候,一般都比較年輕,而領導們一般都比較年長了,我們是在為自己的父輩服務著,有的領導甚至超過了我們父母的年齡。
領導之於我們,就像我們的前輩。我們之於領導,猶如他們的晚輩。就像每個子女都受過父母的責怪一樣,每位領導都有可能批評自己的秘書,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天經地義,自然規律,普遍現象。領導幹部批評秘書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就像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個性一樣。
有的領導對秘書和顏悅色,循循善誘,發現秘書的不足,點到為止,啟發自覺,“響鼓不用重敲”。比如說發現秘書酒喝多了,事過之後他們就說:“去洗手間洗洗臉吧,等腦子清醒了我們再談工作。”或者等到第二天秘書酒醒了才說:“怎麼樣?昨天晚上的酒好喝吧?讓我們多陪了你半個小時。”這麼一來,秘書一端起酒杯就想起了領導話中有話,再饞酒的人也不敢隨意貪杯了。
有的領導願意和秘書商量著辦事,把批評含在議論之中,甚至用表揚的辦法進行批評。如果發現秘書的積極性不太高,有些事沒盡到責任,他就讓秘書坐下來,表揚表揚秘書哪些事做得好,同時又著重強調秘書應該有哪些職責,並且說:“這麼多的事我就不找別人了,都交給你啦,你看怎麼樣?”
或者,告訴秘書說,你哪些哪些事情做得好,我很滿意,要是別的事情也能做得這麼好,那就錦上添花了!秘書一聽心裡就明白,領導看到自己的薄弱環節了,趕快努力吧,表揚的後面有批評,領導是在講究批評的藝術呢!
有的領導批評人直截了當,沒有鋪墊,不拉過門,一見面就抓住主題,告訴秘書:我對什麼工作不滿意,為什麼不滿意,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有什麼不良影響等等,毫無保留地給秘書來了個“傾盆大雨”。等到秘書明白了錯在哪裡,他再指點迷津,應該通過什麼渠道,採取什麼方法,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有效,以後怎樣舉一反三,遵照什麼原則解決同類問題。秘書雖然捱了一頓批評有點緊張,但是仔細一想倒是聽領導上了一課,
真正的經驗之談,事後用領導教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還真的是屢試不爽。有的領導批評人更是聲色俱厲。他可能不講場合,不給面子,但是他一定要把錯誤的危害說清楚,把錯誤的做法糾正過來,把深刻的教訓讓大家記住,不達目的決不讓步。領導往往抓住這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高標準、嚴要求,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以此作示範,提高幹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時看起來有點嚇人,但正是有點嚇人,不僅讓我們這些秘書,而且讓所有相關的幹部都深受震撼,大家從中吸取的經驗和教訓真的是“勝讀十年書”。
那麼,我們做秘書的,能夠正確地理解領導的批評嗎?
記得星雲大師講過一個故事,叫“如此一棒”。說的是一個參禪的和尚,離開原來的師父定州禪師,到烏臼禪師這裡來參禪。烏臼禪師問:“我這裡與定州那裡有什麼不同嗎?”
和尚說:“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不同啊!”
烏臼禪師突然抽出禪棒一下打過去,“既然沒有什麼不同,那你就回去吧!”
和尚說:“你使的雖然是禪棒,但是也不能隨便打人呀!”
禪師說:“你值得打我才打你呢。”說著又連打了三棒。
和尚一看,扭頭就走,心想:這算什麼能耐?我還沒拜師呢,怎麼就亂打人?
禪師知道他的心思,卻說:“我就是瞎打禪棒,也應該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和尚聽見這話,轉過身來回應:“棒子在你手中,你不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嗎?”
禪師說:“既然如此,那我就把棒子給你。”
和尚接過棒子,毫不客氣地對著禪師就是三大棒。
禪師裝作害怕和委屈的樣子,和尚立即反唇相譏:“我就是瞎打禪棒,也應該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禪師哈哈一笑說:“對你這樣優秀的人真不該隨便用棒,實在對不起啦!”
和尚一聽,倒是納頭便拜。可是沒想到禪師又大吼一聲“:難道就這樣算了嗎?”說罷,又是一棒打過去。和尚這時不但不埋怨,反而說“:打得好,打得好,原來打是親,罵是愛啊!”
於是,經過這一陣棒打,師徒二人便默契起來。
星雲大師說,這師徒二人是在運用禪棒說法,切磋禪功。他們打的不是“盲棒”,而是“慧棒”。你越是打我,我越是感謝你。你打得對,我禮拜你;你打得好,我長跪你。原來打是親,罵是愛!大師最後說:“在吾人學習時,受得了如此一棒嗎?”(星雲禪話《如此一棒》)
秘書們能不能捱得了這一棒,過得了這一關呢?
有的人的確參悟不透,捱過批評之後就躲得遠遠的,從此與領導保持距離。有的秘書甚至忘記了自己的職責,不但對批評之事不理解,而且消極怠工起來,最終無法執行領導交代的任務。
對於這樣的人,領導便不再使用“禪棒”,越來越以禮相待,彼此客客氣氣,大家漸行漸遠,最後分道揚鑣。據我觀察,多數人是能正確對待領導批評的。有的秘書總是笑著接受批評,無論領導發多大脾氣,他認準了領導是為他好,所以總是說“批評得對,批評得好,下不為例,一定改正”,而且是真心實意,決非敷衍之說。
有的秘書更有一種樸素的想法:領導的年齡比自己的父母還大,批評幾句算什麼?有的秘書捱了批評,立即掏出筆記本記住領導的要求,然後馬上就去改正,改正過後又來向領導報告結果,用實際行動證明領導批評的正確性。
有的秘書感情比較脆弱, 捱了批評以後,回去大哭一場,哭過之後頭腦清醒了,又來找領導談心,細細地分析自己的錯誤,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訓,這樣反而和領導更加默契了。
老秘們有時在一起“擺擺沙龍”。有人感嘆地說,我們這班人,自命不凡,自以為才識過人,無所不能,實際上一接觸社會,才知道才疏學淺,少不更事,真的需要名師指點。領導的批評是一片苦心,是長輩人的真情流露,是向我們傳授經驗。領導要求越嚴,秘書們工作越認真,磨鍊成熟得越快,進步也越來越大。正所謂嚴師出高徒,自古皆然。否則,躲得了領導,能躲得了自己嗎?
其實我們知道,領導批評是對事不對人的,錯了就改,改了就好,絲毫不影響師徒之間的感情。別看有的領導批評人很兇,但對秘書的關心卻是無微不至的,從工作到生活、從個人到家庭,悉心照料,關懷備至。甚至誰挨的批評最多,誰得到的關心和愛護也最多。 因為捱了批評的人工作就認真,工作一認真就能出成績,一出成績領導就更高興,領導一高興就盡人皆知,秘書工作的外部環境會越來越改善,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也越來越高,這就步入了秘書工作的良性循環。既如此,還勝不過烏臼禪師的一棒嗎?
閱讀更多 學習新風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