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走下神坛:缩编、调岗——银行从业者的未来“收窄”

曾几何时,银行被认为是“最体面”的工作——稳定、高收入、高福利且人脉宽广。

但是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线上三方平台的崛起,以及互联网公司在无人化技术上的突破。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缩编、减员,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六大行亦不能幸免:

根据六大行去年发布的年报显示,邮政储蓄银行网点数量较上年末减少79个,农业银行网点较上年末减少280个,工商银行网点数量较上年末减少88个,建设银行营业机构较上年末减少57个,交通银行网点较上年末减少29个。


只有中国银行是唯一一个网点数量增加的(增加52个),但中国银行的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的替代率已经高达 93.99%。

银行的线下网点逐渐被线上系统取代的后续就是:六大银行的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裁员潮”: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六大行员工数量就合计缩减近3.5万人

具体来看,截至去年6月末,邮储银行员工总数168315人,较去年末减少2494人;农行员工总数464454人,较去年末减少9237人;工行员工总数439150人,较去年末减少10146人;建行员工总数340404人,较去年末减少5567人;交行员工总数86425人,较去年末减少3117人;中行员工总数305823人,较去年末减少4296人。

其中缩减的“主力军”是包括:大堂经理、柜员、现金清收等运营岗位,普遍量定标准中的重要指标为学历和业绩能力。

在大量重复工作逐渐被机器算法替代的今天,曾经堪比“金饭碗”的银行运营岗,正面临着离职和转岗的“二选一”。

而选择转岗的银行柜员,绝大多数都会被安排到背负着沉重业绩压力的营销岗位。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银行就“不再招人”。相反地是,绝大多数的银行都在向“技术流”人才抛出橄榄枝:

平安银行2018年年报披露,科技投入大幅增加,IT资本性支出25.75亿元,同比增长82%。与此同时,该行2018年末全行科技人力扩充到近6000人(含外包),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4%。

而以腾讯牵头发起的微众银行,更是做到了“0线下”模式:有数据显示,微众银行IT人员(不含风险、运营等领域参与数据分析人员)比例一直在50%以上。

其中,后台开发工程师、JAVA编程师、、有银行/金融/财务或者互联网系统开发经验的程序员更是被高金悬赏的新“钱途”职业。

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指出,银行IT建设较为完善且技术自主性强,除国有大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头部银行外,部分地方银行也在布局人脸识别、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整体技术资金投入与增速均领先其他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