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一天清運三噸醫療垃圾 他們沒有崩潰的時間

李仔妮,今年50歲,武漢嘉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九醫院物業項目經理。自1月中心,她和團隊人員陸續負責病房消毒和醫療垃圾清運工作。

這大概是此次疫情中非醫護人員從事的最危險工作之一。

口述人:李仔妮

一個接一個的任務

1月12日,武漢市第九醫院開設發熱門診。前一天五點半,我接到通知要連夜收拾出病房。

平時,我們白班的物業人員是早上六點半上班、下午四點半下班。接到任務時,白班的同事已經下班,但我因有事要處理還沒有離開,我趕緊給住得比較近的同事打電話(叫他們過來),等他們來的同時,我叫上了夜班同事。隨後,我們趕緊開始了工作。

那段時間任務一個接著一個,清理病區,騰病房,搬物資……很多時候都是突然接到通知,而且要求當天就要完成,加班到晚上九十點是常有的事。


講述:一天清運三噸醫療垃圾 他們沒有崩潰的時間

清理病區,騰病房,搬物資……


沒有崩潰的時間

工作強度大,風險高,又加上快過年了,說實話,那時我真的很焦慮,任務卻一天比一天重。

在這個節骨眼上,我還得了流感。在疫情發生之前,我們的同事一個接一個染上流感,我也沒能倖免。本來應該打一週的針,我只打了兩天就停了,因為實在是沒有時間去打針了。直到現在我嗓子都是啞的,就是那時感冒沒有好徹底,引發了咽炎。

但因為每天事情都很多,我連崩潰的時間都沒有。我們的團隊20多人裡還有一些醫療保障崗位是固定的,最終能做病房保潔和醫院日常清潔工作的加上我一共也就10個人。

能留下來的這些師傅們,我真的很感謝他們。他們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有自己的退休工資,他們完全可以不接這活,但他們最終留下來了。

這些師傅們說:“我們也講不了什麼大道理,也沒有錢可以捐,武漢遇到這麼難的事,我們也就只能出出力,希望能幫武漢挺過去!”

最高峰一天清理3噸醫療垃圾

1月中旬,發熱門診剛開的那段時間,因為每天都要騰房間搬東西,體力透支厲害,我曾以為那時候是最辛苦的時候。然而我錯了,最苦、最累的時候才開始。

1月24日,醫院開始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意味著我們正式上戰場。公司每天支援給我們10個志願者,但他們是生手,必須得有人帶著幹,所以我儘量不安排他們進隔離區,實在人手不夠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就帶著他們一起幹,大家也相互有個照應。

最高峰的時候一天有3噸醫療垃圾要清運,一般情況每天也有1噸的垃圾量。沒有什麼輔助設備可以幫忙,全靠我們這些保潔人員一桶一桶往外清理,每一桶都有一兩百斤。那時候也顧不上什麼髒不髒了,拖、推、拉怎麼能弄得動,就怎麼來。


講述:一天清運三噸醫療垃圾 他們沒有崩潰的時間


看到病人沒搶救過來,心裡苦

如果說清運垃圾很累的話,那病房裡的保潔則是很苦!

我是項目經理,以前不需要我進病房做保潔。但非常時期缺人手,我進了病房做保潔,現在的我幾乎成了全能手,哪個崗位缺人我就往哪裡補。

後期防護設備逐漸有了保障,我們進隔離區的保潔也全副武裝。笨重不透氣的防護服穿上個把小時就全身溼透。最初在物資緊張的時候,為了節約防護服我一天只吃兩餐,穿上衣服進了隔離區,就儘量把活全部幹完了再出來。

現在物資緊張緩解了,我們就是4小時一個班,早上6點進去,10點出來吃個飯、上個廁所然後再進去。每天從裡到外都要溼透兩套衣服。

疫情期間病人很多,病房保潔工作比平時更難做。治療過程中有些病人的血會濺到地上,還有些病人會吐在病房裡。這些汙穢我們必須及時清理,如果遇到剛做完一個房間的衛生,就有病人吐了,就得再拖一遍,有時一個房間拖六七遍才能完全拖乾淨。


講述:一天清運三噸醫療垃圾 他們沒有崩潰的時間

病房保潔工作


如果說這些都是體力上覺得苦,那看到有病人沒能搶救過來時,就是心理上的苦。有時早上做衛生時病人還在,下午去時,床上就沒有人了,留下一些換洗的衣服,怕有病毒也不可能還給家屬,我們保潔要全部收拾好,作為醫療垃圾,嚴格密封清理走。每次幹這樣的活,心裡真的覺得很苦!

那麼難,我們挺過來了

雖然我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做衛生,不用管病人的事。但是,因為這個病毒住進來的病人,都不允許家屬陪同,病人一個人住院,有需要的時候會向我們求助。

疫情之前,我沒有到病房做衛生的經歷,更別說幫病人端屎端尿了。在病房做保潔時,我遇到了一個殘疾病人,他用微弱的聲音向我求助,“師傅,我是個殘疾人,行動不方便,你能不能幫我把尿壺拿過來尿個尿”。

當時,我想他肯定也覺得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向我求助,我趕緊給他拿來尿壺,照顧他尿完才離開。

不光是我,我們其他師傅也是對病人有求必應。前兩天我們保潔主管季玉芳師傅的微信裡收到了紅包,她沒有收,是一位病人的女兒發給季師傅的。這位住院的病人年紀有些大,不會用微信。但在外地的女兒很不放心她,想通過視頻看看她。

季師傅做衛生,經過老人床邊時,老人向她求助,季師傅滿口答應了,當即加了她女兒的微信,讓老人跟女兒視頻聊了一會兒。老人的女兒很感激她,給她發了紅包。“這紅包我怎麼能收,這也就是舉手之勞。”

類似這樣的事情,我們經常遇到,有些病人出來住院很倉促,生活用品都沒有帶全,什麼肥皂、手紙、盆子之類,病人經常託我們買。

現在買東西很不方便,我們每天在醫院裡忙,早出晚歸,正好跟超市的營業時間錯開了。買不到,我們就從自己家裡找,我們的師傅包括我,都有從家裡帶生活用品給病人的經歷。總之,只要是我們能滿足的,我們都儘量滿足。

現在疫情有了好轉,出院的病人比入院的多,大家的工作也相對輕鬆了點,可愛的師傅們說“那麼難我們都挺過來了,現在情況好些了,我們能挺住,大家一鼓作氣一起努力,儘快戰勝這次疫情!”


講述:一天清運三噸醫療垃圾 他們沒有崩潰的時間

李仔妮和她的團隊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無數默默無聞的人們,在努力讓這座城市變好。感謝這些普通人做著了不起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