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鸛 雀 樓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  鸛  雀  樓


登  鸛  雀  樓


登  鸛  雀  樓

鸛雀樓,唐代河中府西南一座城樓(山西省永濟縣),高三層,為當時登高勝地。

作者登上鸛雀樓,登高望遠,西方,太陽依著高山峻嶺漸漸落下,東方,黃河波濤滾滾,向大海奔流而去,作者想窮盡自己的視力,又登上一層高樓。

作者登上高樓看見的是遙遠的大山,天上的太陽,奔騰的黃河,遠方的大海,所見之景,雄渾壯闊,此情此景,讓作者心情愉悅,意猶未盡,再登高,再看遠。

這首《登鸛鵲樓》在中國就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全詩四句二十個字,無一字生僻,無一句難懂,但給讀者展現出一幅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畫面,這不能不說是才子佳作。王之渙一首《登鸛雀樓》,也成就了千古名樓鸛雀樓。

王之渙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幷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