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們分享的這本書,叫演講的本質,副標題是讓思想更有影響力。
作者,馬丁•紐曼、鄭燕,一個是英國作者,一個是中國作者。
這本書首先提到了一個法則。
1.
梅拉賓法則——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阿爾伯特•梅拉賓(Albert Mehrabian)博士於1971年提出的梅拉賓法則,他在《非語言溝通》這本書上發表了一組有意思的數據:
一個人對他人的印象,約有7%取決於談話的語言和內容;
約有38%,取決於談話的音量、音質、語速、節奏等聲音要素;
約有55%,取決於談話時候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形象因素。
也就是說,哪怕你聽不見對方說話的聲音,也能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至少一半以上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就體現在:
視覺(visual)、聽覺(vocal)、語言(verbal)的綜合作用下,最終形成了別人對你的印象。
這就是,這本書提到的3V理論。
然後圍繞如何調整形象、聲音(聽覺)、內容(語言的組織和呈現方式),從而給對方留下理想的印象。
2.
那麼,怎麼判斷自己的形象呢?
有一個標準,
從冷靜到興奮;
從內向到外向;
從嚴肅到隨和;
從謹慎到大膽;
分別十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可以錄下來,關掉聲音,光看自己的形象。
確認差距,明確理想狀態,努力調整。
3.
365天,誰也不能天天高興,
當情緒比較低落,而又需要演講的時候,你可以通過著裝調適自己的狀態。
著裝——
比如,穿上一些比較正式的服裝,如果是女性,穿好著又得體的套裙。
穿上正裝,我們會不自覺地挺胸抬頭,這樣看起來也顯得更有精神。
顏色——
衣服的顏色,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儘量選擇一些輕鬆、歡快的顏色,
這樣你的情緒也會變得開朗一些。
聲音——
聲音也可以幫你調整情緒。
情緒不好的時候,儘量提高自己說話的音調,讓自己顯得積極一些,這樣也可以改善心情。
4.
但無論如何,
關鍵不要演,要做真實的自己。
不要模仿誰,把自己真實的狀態拿出來,是真實的好狀態。
5.
馬雲,比較優秀,首富,但穿衣,總是給人感覺,是鄰家大哥一樣。
可更多的企業家,則是這樣的面孔——
這本書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他們都好像戴著面具,撲克臉,你根本不會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也不會知道他們的真實感受。
2.他們總是滔滔不絕,但我還是不太明白他們想表達什麼。
3.工作拼命,嚴肅,正襟危坐,不是很有趣。
4.他們看起來有一點兒讓人畏懼。
5.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夠相信他們。
這是很糟糕的。我們別忘了,溝通的兩個目標——
一個是情感目標,一個是商務目標。
6.
所以,我們要改變印象,怎麼改變印象呢?
控制身體。
運動員控制身體是最容易的。
長期訓練,本身就是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強;
訓練的時候,又專注於自己的身體,專注力也好;
而且按照教練的要求完成動作,很強的執行力。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也應該如此。
有一次,我去河北科技大學演講,穿的衣服,就是直不起來。
而在演講控制身體中,手勢是很重要的。
因為手勢讓說話更有力量。
不同的手勢,不同的含義——
掌心向下,封閉的,拒絕的;
掌心向上,開放的,歡迎的。
還有,食指和拇指,捏著,很小的空間,表示具體;
兩隻手張開,表示宏觀。
這是手勢。
7.
而表情,也是非常重要——
因為表情會極大地影響別人對我們的印象。
和控制眼神一樣,我們的表情也需要刻意控制。
比如,你也許覺得動眉毛會很不自然,但如果用眼睛帶動眉毛,就會比較自然。
如果你想要給人比較穩重的印象,眉毛和眼睛不要做太大的動作;
當談論一位故去的人,或者一些比較悲傷的事時,我們的面部肌肉動得太大就會顯得失禮;反過來,如果想要對方感受到你的熱情,臉部肌肉、眉毛、眼睛動作大一些效果會更好。
記住,笑是最有力的武器。微笑,微笑,微笑。
不要一張撲克臉。
8.
而聲音方面——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對方說話聲音很高很細時,你會覺得對方有些孩子氣;
當對方說話有氣無力,同時語義不甚明瞭時,你會覺得對方內向而膽小;
當對方說話語調平穩,聲音厚重時,你會覺得對方穩重而值得信賴。
聲音有時候的確是人性格的體現。
而且是,是我們真實情緒的流露。
比如,
一個對情緒極其剋制的人,當他激動或者憤怒時難免會拔高音調;
一個向來熱情開朗的人,在遇到巨大打擊的時候,說話的聲音一定也會變得低沉。
9.
所以,我們要調整自己的聲音。
可分為三個方面:
音質方面:
多做深呼吸,吸入足夠的空氣到肺部,發聲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氣息,也一定要放鬆。
這樣就會讓你聽起來認真而溫暖,反之則會給人冷漠的感覺。
將能量注入聲音,也是傳達你的聲音強弱質感的方式。
速度方面:
說話太慢,會給人拖沓懶散的印象,當然也有可能是冷靜沉著的印象;
說話太快,會給人乾脆、果斷或者沉不住氣的印象。
音調方面:
抑揚頓挫——用唱歌的方式說話,把握聲音的抑揚頓挫,使其更具感染力。
這是在聲音上需要注意的。
10
在演講的時候,要學會使用沉默,停頓。
作用一:預警“前方高能”
作用二:欲揚先抑,吸引注意力
作用三:調整情緒,蓄勢待發
作用四:有回味,才能無窮
11
還有就是,
在我們演講的時候有三個重要的按鈕,分別是:
邏輯、同理心、個人風格。
在不同類型的演講中,三個要素會佔不同的比例,比如,
你要做一次非常專業的金融類演講,那麼“邏輯”的按鈕一定要首先按下;
如果你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並信任你的公司,那麼建立共鳴和展示個人風格的按鈕不妨多按幾次。
一場好的演講,一定是讓觀眾——
發自內心的期待,認真的傾聽,高度的共鳴
12
最後說一下,意外情況,比較典型的五種——
狀況一:忘詞兒了
原因一,準備的筆記,找不到了。
便條提示,要注意斷行、短行;
不要雙面打印,翻頁的時候,可以確保兩頁並列;
原因二:內容結構安排不科學,沒有路標。
原因三:準備不充分,排練不夠
狀況二:我到底在說什麼
對策,深呼吸,調整站姿;
一場充滿自信的演講,始於身體,而不是始於心理。
狀況三:跟觀眾互動,觀眾毫無反應
失去信心,只會被同情,廉價同情;
怒火上身,只會激化關係,尷尬收場。
對策:
專注於自己的身體,站穩,站直,深呼吸,調整內容;
轉變演講風格,如果之前快,那麼慢下來,在舞臺上可以走動;
講故事,故事最吸引人;
提問。
狀況四:PPT壞了
不要過於依賴ppt,把真實狀況告訴觀眾
狀況五:超時了。
削減。
我在電視臺直播的時候,經常幹這事兒。
閱讀更多 評論員王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