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保障口腔急诊患者的就诊需求,牙周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支援口腔急诊,守护广大患者的口腔健康。

践行初心 守护健康
在接到医院党委下达的“动员令”后,牙周支部党员全员请战,第一时间报名了急诊值班。职业赋予了责任和使命,他们是党员,更是一群坚守岗位、守护人民健康的医护人员。如尚在哺乳期的张忻医生,面对疫情,她毅然放下了母亲的角色,将年幼的子女托付给家人,加入到医院的急诊队伍中。
张忻医生(左)
党员们在疫情期间的先锋作用,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在医院党委下达《全力做好弛援湖北准备工作的倡议书》后,牙周科95后护士吴科影向支部请缨,加入备战队伍。她说,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申请援鄂,她也是同样的心情和想法,也有着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一线。
特殊时期的心理关怀
疫情期间,口腔急诊的患者大多是牙痛患者,牙周支部的医护人员竭尽所能为患者解除疼痛。
支部书记蔡霞医生(左)和护士卢飞
支部书记、牙周科副主任蔡霞说:“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不仅要帮助患者缓解口腔急症,还要关注她们的情绪健康。”她分享了一个接诊的经历,一名70多岁的女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癌药物而出现颌骨骨坏死,反复感染疼痛,需要定期进行冲洗和换药,近期由于疫情防控延误了换药,整个人的状态非常焦虑。蔡霞温柔地解释诊疗过程,治疗时尽可能轻柔地操作,治疗后细致地开医嘱、指导用药,还请护士陪同缴费拿药,整个诊疗过程充满关爱,在疫情期间显得格外温暖亲近。
诊疗结束后,老人感激地挥手再见,满意地离开了诊室。特殊时期,隔离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为患者服务的赤忱之心。
在急诊中,医护人员遇到不少牙龈自发性出血的患者,严重的自发性大量出血无法停止。孔经贾医生一个值班日就遇到了3例,其中2位患者是年轻人,还有一位是有高血压史的老人,孔医生为他们做了应急处理。
遇到这样的患者,牙周支部的医护人员在治疗后会加一轮科普“治疗”。因为该症状大多是牙龈炎症的表现,并且都是由于口腔卫生维护欠佳引起的,这类患者往往牙龈缘附近长期存在大量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最重要的“治疗”就是养成良好的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等疫情过后来牙周科做牙周治疗。
↓↓↓
医护人员总结预防牙龈出血的科普
单纯的牙龈出血大多是牙龈炎症,常常表现为刷牙、进食等轻微刺激下牙龈渗血,或晨起时口腔内有凝血块。这种轻微的出血,一般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想要改善牙龈出血情况,应该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
①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两次,每次至少刷3分钟;
②每天使用至少一次牙线或者牙缝刷,来帮助清洁牙齿邻面;
③配合使用漱口水,每次含漱1分钟;
④改善生活习惯,包括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戒烟,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如果遇到牙龈自发性大量出血且无法停止,请不要慌张。首先,可请家人协助找到具体的出血位置,如果出血部位存在食物嵌塞等现象,可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轻柔地清除,再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压迫出血位点3-5分钟,反复多次,直到出血停止。
若是特殊人群,如肝肾疾病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血液疾病患者、孕妇等,这种出血情况可能与其全身状况有关。若牙龈大量出血且无法通过以上方法止血,请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及时到医院就诊。
閱讀更多 浙大口腔醫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