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順心
不會抑鬱,只要你讓他學習,娛樂,運動都正常。但是如果單獨只有手機就不好說
一街綠樹
1. 疫情期間,小孩和成人一樣都可能會出現疫情應激帶來的心理情緒反應,比如焦慮擔心,恐慌,壓抑抑鬱情緒以及失眠等問題,只是孩子的這種負性情緒可能在呈現上會和大人有所不同:比如年齡較小的孩子,此時可能出現更加粘父母,一會看不見父母就會哭鬧,或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哭喊,夜裡睡眠容易驚醒等。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可能會比以前更加敏感、固執或是擔心,可能會反覆不停地問父母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出去玩,也可能更加容易哭泣或發脾氣。
2. 疫情下短期內出現上述的心理應激反應,屬於非常事件下的“正常”反應。通過生活狀態的調整,往往一兩週的時間就會慢慢有所減輕或緩解。但如果是持續超過2周,上述的抑鬱等負性情緒通過積極調整仍然無法改善或是持續加重,嚴重影響生活學習,那就有罹患抑鬱症的可能。
3. 如何進行自測,這裡可以向您介紹專業的簡易抑鬱症自評量表PHQ-9。如果給孩子自測超過9分,需要引起您的關注。前提是孩子的年齡能夠正確理解問卷內容。如果是太小的孩子,則需要尋求兒童心理或精神科醫生進行諮詢。
評分規則:
0-4 沒有抑鬱症
5-9 可能有輕微抑鬱症 (建議諮詢心理醫生)
10-14 可能有中度抑鬱症, (最好諮詢心理醫生)
15-19 可能有中重度抑鬱症, (建議諮詢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
20-27 可能有重度抑鬱症 (一定要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
核心項目分:
項目1,項目4,項目9,任何一題得分>1(即選擇2、3),需要關注。
項目1、4,代表著抑鬱的核心症狀。
項目9代表有自傷意念。
4. 抑鬱症的治療:常用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包含抗抑鬱劑的選擇,目前國內具有兒童抑鬱症適應症的抗抑鬱藥不是很多,氟西汀是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最早批准用於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SSRI類藥物,適用於7歲以上兒童。此外,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西酞普蘭、舍曲林、氟伏沙明也是國外兒童青少年抑鬱障礙的一線用藥。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藥物說明書中均有兒童用藥警告及不建議應用於兒童的提示,因此兒童抑鬱症在選擇藥物時需和醫生充分溝通評估風險利弊後來進行選擇。
常用物理治療包括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和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對於病情嚴重、自殺或衝動風險高、藥物治療療效不佳的兒童,可考慮MECT治療,適用於12歲以上兒童。rTMS具有中度抗抑鬱效果,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或備選治療。
心理治療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心理特點、現實問題、以及疾病心理發生發展機制,運用心理學技術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與治療,目的緩解抑鬱症狀,促進個性成長完善。
精神心理科醫生顏峰
朋友,孩子本身就沒有所謂的心理疾病,你天天想,強化它的存在,總有一天真的會把自己的孩子套進心理疾病的怪圈裡,到時你就真的痛苦了。目前的傳統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對心理疾病的定義都是表面的,沒有真正抓到問題的根源,所以千萬千萬不要去查詢心理疾病的症狀,很多沒心理疾病的人天天去查症狀就把自己害了,為什麼呢?因為心理疾病的那些症狀正常人都會出現過,你說可笑不可可笑。內心負能量滿滿的人,導致思維和情緒不受自己的控制,總是往負面的消極的方向想,這才是目前所有得心理問題的根源,想徹底解決心理問題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正能量。目前傳統心理學和醫院精神科都無法徹底解決心理問題。 找心理諮詢師諮詢只能起到暫時緩解的作用,時間一過,症狀又來了,繼續痛苦,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需要諮詢師陪伴,花費就像無底洞,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如果找精神病科醫生吃藥調理,效果甚微,而且副作用非常大,吃過的人都能體會越吃身體越差,腦子像壞掉了一樣,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語言能力下降,所以這兩種方式都不可能解決問題。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超心理學--量子力學+能量狀態理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一切心理問題,無論症狀有多麼嚴重,不用吃任何藥物,沒有任何副作用,好了以後不會再復發,徹底打破了“心理癌症、需終生服藥、不可治癒、容易復發”等這些讓人陷入絕望境地的錯誤觀念,真正能幫助患者獲得重生,過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看到世界上十幾億患者到處尋醫問藥,花費很多錢財,一直找不到正確的方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每天過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活,真的是不忍心。我是親身經歷者!願世界上所有心理問題的人都能早日找到正確的方法,早日擺脫困苦,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覺醒人生2020
長時間不出門不會引起抑鬱症,但是如果長時間讓自己陷在抑鬱情緒中,是很容易滑入抑鬱心境,進而得抑鬱症。抑鬱自評量表可以從網上搜到,可以自己做測評,但是在做抑鬱自評量表的時候,同時需要做焦慮自評量表,有抑鬱情緒的人,很多會存在一定的焦慮成分。不過還是去醫院做詳細診斷比較好。至於治療抑鬱,如果是抑鬱情緒,可以找心理諮詢師做調整,如果診斷結果是抑鬱症,需要聽醫生的合理用藥,同時加入心理諮詢調解內心情緒。
啊粟啊
抑鬱症與能不能出門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對於孩子情緒來說,無法外出確實存在一定的影響。\r如果想做關於抑鬱症的檢測請到專業的機構進行,抑鬱症自測在臨床上主要是採用抑鬱自評量表進行,根據量表進行主觀的判斷患者抑鬱的感受。下面提供一些日常防治抑鬱的心理小妙招:\r1、可以多聽輕鬆音樂,舒展自己的心情。\r2、主動面對生活,以積極的方式活在當下。\r3、多與人交往,尤其是性格活潑開朗的人。\r4、走路時抬頭挺胸,充滿自信。\r5、多活動,加強鍛鍊,養成良好的習慣。\r\r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繼續探討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學,也請轉發、收藏或點擊上方【找心理】 關注我們!
找心理
與其擔心結果,不如提前預防,自己創造點遊戲互動,適當室內運動,定點學習,找點有益身心健康的節目一起歡樂一下,放鬆的談天說地交流一下,等等,給小孩講講現在形式,也是一種對抗困難的成長方式,相信小孩的吸收和學習能力,對自己的小孩要有信心,首先自己就要有信心。個人觀點,謝謝。
鍾呵呵
是否會得抑鬱症主要看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氛圍。如果是留守兒童,本來就缺乏與父母的親子互動,又長時間不能戶外活動,與小夥伴玩耍,心情抑鬱的可能性大一點。或者是家庭的氛圍不好,父母之間感情不和的對孩子影響也會大一點。關於如何自我檢查抑鬱,關鍵的一點是看孩子有沒有長時間情緒低落的表現。比如以前願意做的事情現在提不起興趣了,以前很愛活動的現在不太動了之類的。發現這些苗頭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互動,多說說心裡話,在家裡簡單的做些運動比如跳繩,健身操。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和未來,很多的心理疾病都是兒童時期慢慢形成的,所以家長們要多關注孩子們的心理!
劉蓓43
疫情期間長時間不出門,我學得小孩會得抑鬱症。大人都會得抑鬱症,其解小孩不會的。如果小孩老是說好無聊好煩啊之類的話,你要小心一些了。儘量找一些感興趣的事讓他做,引開他的注意力,或和他在家做一些親子活動,如一起玩遊戲、陪他看動畫片科技片之類,就是儘量高質量多陪他一起。
維維媽
沒有必要過分擔心。。。該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疫情過去以後發現有什麼問題再考慮解決,一點點問題也沒有,耽誤不了任何事情。。。該來的一定會來的,擔心害怕沒有用。不該來的,擔心害怕也不會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不是?
羅桂田心理諮詢
疫情期間別說小孩兒就連大人都會抑鬱的!但是我們可以自行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