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週三金,今年64歲了,家住山西省平陸縣中條山區農村,我老家是河南省南陽縣農村人,因為當年老家遭遇荒年所以在19歲的時候跟隨父母親投靠到了平陸縣的姑姑家,後來落戶在了中條山區大山之間,我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深處,在這深山中生活了45年,雖然身處大山,但是經歷了時代變遷,特別是最近疫情發生的一個多月,讓我真真實實感受到了祖國的變遷和強大。

先說說我今年一個月是怎樣過來的吧,我周老漢一個人在大山裡養豬放羊已經45年時間了,按照老習慣我在除夕那天晚上就要回到山上的村子裡,和一家老少過個團圓年,吃個年夜飯,中午1點多鐘我把豬羊餵飽,坐在窯洞門前等著兒子來接我,2點多鐘他上山來了告訴我武漢發生了新冠肺炎,按照村委會的通知任何人不能隨意離開居住地,要進行原地隔離,因為我的豬羊需要照看,他給我留下一下過年的吃喝東西就走了,並且囑咐我千萬不可離開。
我住的大山深處原來有20多戶人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當地政府進行幫扶工程,大多數農民都遷出大山集中住在移民新村,我的家人也住到了新農村,因為我要照顧家裡的豬羊就堅持生活在這裡,所以大山之中就留下了我不一個人。兒子走後村幹部打來了電話,詢問徵求我的意見是回村過年還是留守大山,只能選擇其一,負責不能兩頭亂跑,要遵守國家政策規定。圖為老周自行封閉山路。
我想了一想作為一個農民在國家面臨困難的時候,也出不了大力氣,只能選擇堅守深山,不給國家添亂,就回復村幹部我不回村子,一個人在大山裡自行隔離,和我的豬羊雞鴨為伴,說實話我一個人在大山裡生活了幾十年,寂寞和孤獨對我來講都不是個事,田園生活才是我的人生追求。
我一個人沒有享受往年回家過年的天倫之樂,但是延續著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啥大的失落。大年初一我煮了兒子送來的羊肉餃子,先面對河南老家方向給老祖宗行了跪拜之禮,然後吃餃子喝了2兩老白汾,當然少不了我每天必吃的清水煮白蘿蔔養生飯食,然後9點鐘趕著豬羊上山去放牧。
我是個上個世紀70年代的高中畢業生,原本在老家上高中成績優秀懷著上大學的夢想,但是因為家庭經濟緊張的緣故才跟著父母逃荒來到山西農村,從此夢想破滅在大山之中,在這裡我心有不甘,但是無可奈何,為了生活,我先是學會了木工匠人的手藝,後來又學會了鐵匠,但是無一所成,最終還是當了農民,靠種地為生。
22歲那年我娶了一位同鄉的河南姑娘為妻組建了家庭,生活在了這大山之中,後來生下了兒子,再後來家人們在改革開放後搬到了山上的移民新村,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選擇了留在深山之中,放養豬羊勞動致富,每年的收入都在20多萬元。
我留守的山區農村距離家人移民的新農村大約10多公里的距離,來來回回一次很不方便,現在的孩子們生活壓力很大,為了不給兒子添麻煩,我囑咐他不要管我,只要他們生活的好就是對我最大的安慰。我獨居大山裡清心寡慾,喜歡吃清淡的食物,白蘿蔔就是做好的養生食品,我在大山裡種了2畝白蘿蔔,收穫後儲藏在土窯洞內,一直能吃到次年的暮春時節。
封村的日子裡,我一個人在大山裡按部就班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吃過早飯,放完豬養,中午11點鐘來到山間的一個小平臺上練習武術氣功,強健身體,常年累月的鍛鍊,我走圈練太極在地面上已經踩出了一個大大的圓圈,裡邊寸草不生,這就是先人們所說的功夫!
吃過午飯我還要趕著豬養上山放羊,大山裡放羊的豬養肉質鮮美,品質很好,很受市場歡迎,供不應求不愁銷,這就是我的發家致富之道。只有走進大自然我才覺得神清氣爽,人與自然的和諧才是我們追求的生活之道。
下午回到家裡住在山間土窯洞內,看書讀書也是個老有所樂。我自幼喜歡傳統文化,特別對我國的周易八卦,奇門遁甲情有獨鍾,靜靜的山林間,研究傳統文化讓我受益匪淺。深刻的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何等的重要,國家對環保的重視與傳統文化不謀而合,所以我平常的時間如果遇到破壞環境的任何事都要干涉,住在大山裡就要守護好大山。
一個多月的時間我依舊延續著自己的生活節奏,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就要忍一時之痛,從小了說不能給家人和村民惹禍端,往大了說不給國家政府添麻煩,一個普普通通的老農民,遵規守法才是合格的公民。
近些日子聽收音機上說武漢發生疫情後,全國人民是團結一致,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老漢乾急幫不上忙,只能安守在大山裡生活,一個多月不見一個人我也不怕,期望全國人民安安全全取得抗疫勝利。
周大哥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面對抗疫戰爭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捐出巨資,但是對於一個老百姓而言,他實實在在的聽從村幹部的安排,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不給社會添亂,就是做了他聽該做的事情。各位,您怎麼看,歡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