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淮上窯火》——壽州窯瓷器專題展隨感


參觀《淮上窯火》——壽州窯瓷器專題展隨感

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人本身。

所以,人與猿最根本的區別標誌就是人能夠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能動地改造自然、創造生活、開發智慧,翻譯成現代話的意思,就是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淮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先古時代集聚了許多具有奮鬥精神的部落群族。據考古考證,史前1萬年前新石器時代沿淮河上下游就有人類活動痕跡,7000年前左右已經發展成為相當規模的繁榮原始古村,當時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 ,主要從事採集狩獵和刀耕火種。他們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的繁衍,慢慢地穩定了社會結構,生產工具經歷了石器時代、陶器時代、青銅及瓷器時代,再到鐵器時代,逐漸形成獨具區域特色的生活方式,壽州青瓷就是這獨具區域特色的生活方式的表現。

壽州青瓷是壽州窯口燒製的所有瓷器總稱,古代人們習慣以州縣名命名窯口名,壽縣窯口遺址在今天淮南市大通區境內,隋唐時期屬壽州管轄,又因壽州窯口早期燒製瓷器以青色為主,所以稱壽州青瓷。

壽州青瓷開窯於南朝陳,發展於隋、停燒於唐末,前後燒造約400餘年,從興起到沒落時間不算長,和我國其他窯口比,其燒製的瓷器質量和藝術成就不算拔尖,但在我國瓷文化中佔有重要位次,被列為唐代七大名窯第五位。

一是壽州窯燒製瓷器品種豐富,罐、瓶、豆、盞、碗、盤、杯、缽啥都有,幾乎包含古人生活中所有用得上的器皿;二是壽州窯燒製瓷器胎體堅實、厚重、粗細兼顧,融合南瓷北瓷燒製技藝;三是壽州窯燒製瓷器色彩獨特,以青為主青中帶黃帶綠,或純黃純黑,伴有玻璃光澤,常開有小紋片;……,……。

我不是博物愛好者,對考古學也不太感興趣,於文物考究更是外行,只是前兩天順路經過安徽省博物院,看到有《淮上窯火》——壽州窯瓷器專題展,參觀後隨感而已!

另一層,安徽壽縣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積澱的厚重楚文化底蘊讓我敬仰不已,特別喜歡這座被古城牆包裹的縣城,喜歡在古城牆上隨緣漫步的感覺,因此,我每年都要想辦法訪問壽縣1至2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