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銀屑病、溼疹,或與皮膚菌群有關

銀屑病、溼疹,或與皮膚菌群有關


【皮膚菌群與銀屑病的關係】 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的微生物學家Martin Blaser大約在十年前因為患上了輕度銀屑病,從而對銀屑病開始感興趣。


作為一名傳染性疾病的專科醫生,Blaser非常瞭解皮膚的正常菌群,他想知道是否是這些微生物的變化誘發了他的疾病。


他的合作伙伴是就職于于法明頓康涅狄格大學的皮膚病學家Bruce Strober。 紐約的Blaser團隊檢測了銀屑病患者皮損部位的微生物。


研究數據提示,沒有一種微生物是隻存在於銀屑病皮損而健康皮膚上所沒有的,因此,存在某個“罪魁禍首”微生物需要被針對性清除的可能性不大。


【皮膚微生物與免疫】有跡象表明,皮膚微生物對一個人的整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2年,美國國立變態反應與感染性疾病研究所的免疫學家Yasmine Belkaid認為,皮膚上的微生物與機體能夠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之間存在聯繫。Belkaid發現,在無菌容器中長大的小鼠(皮膚、腸道以及任何部位都沒有細菌)不能抗擊寄生蟲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major)。


然而,如果無菌小鼠接種表皮葡萄球菌,它們就可以戰勝這種寄生蟲。 Belkaid發現,表皮葡萄球菌會與皮膚中的T細胞相互作用,產生對免疫應答至關重要的炎症分子。


【細菌與疾病的微妙關係】 過去30年內,工業化國家患溼疹的兒童翻了3倍,提示存在環境誘因。研究顯示,90%以上的溼疹患者在病變和無病變皮膚上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簡稱金葡菌)。


相反,這種微生物很少出現在健康人身上。Segre表示,與銀屑病皮損相反的是,溼疹患處的細菌多樣性遠低於健康皮膚。而且,隨著病情惡化,金葡菌通常將擊敗所有微生物菌群,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 已證實的溼疹治療包括局部用抗生素、激素和用溫和的漂白液沐浴。


但是,銀屑病則沒有有效的抗菌治療方案。未來的銀屑病治療可能會包括添加了特定細菌的軟膏或霜,以拮抗其他有害菌的生長,或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增強其修復皮損的能力,保持皮膚健康。


抵禦外界的第一道防線不是我們的皮膚,而是生活在皮膚上的微生物,是它們讓我們的皮膚保持細嫩、柔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