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步:画线描稿。 需要注意人物的姿态、结构、细节,尽可能地展现人物性格与画者对人物的个体感受。要求所有的细节都能准确的呈现。最后的定稿要能清楚明白地反映局部之关系。注意对线条的梳理。可参照永乐宫与当代的工笔人物作品。

第二步:勾线方法。 1.铅笔过稿。用笔要轻,可见即可。边画边调整线条。 2.勾线。小红毛与叶筋,为硬毫勾线笔。 3.脸、手、皮肤不用墨线。用胭脂调一点墨,为灰暗之红,近乎紫。皮肤之水淡然,透明。 4.将线与线之关系理请,注意起始轻重长短转折映带之关系。 5.用毛笔注意手感,不拘一格,随心即可。 6.眼睛:注意上实下虚。精确而不含糊。眉毛注意起走向。 7.鼻子,注意体现空间结构。观察要细致,描写要概括。
8.女子人中一般不勾线,也可勾一根阴影较重的单线。老人根据需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9.嘴。中缝线要实上下则虚。 10.脸之轮廓:颧骨。肉。虚之。与颈部交接处不封口,体现结构即可。主要靠晕染出效果。 11.头发。A、用墨线勾。B、用胭脂勾,渲染后用墨线勾勒。提前分好块,勾起来方便。线条要松,以轻为好,体现头发质感。 12.耳朵:耳轮两条线有粗细变化。 13.下巴:注意虚实。
14.鬓角的线:先染后勾。 15.身上的线:可加点墨稍重一些。从衣领向下,注意起收笔。 16.胳膊:从肘向上勾一点即可,边缘线相交处要交代清楚。 17.手:注意结构,可以适当修改。 18.身躯:由实而虚,根据实际情况。 19.衣褶:注意方向与染色关系。注意光线的方向与阴影关系。 20.后背之动态线:清晰、准确、交代清楚。 21.裤、腿面、随结构走。
第三步:染色。 1.准备:颜料、两只白云笔、清水、墨。 2.脸:第一遍用朱膘渲染,用清水笔染开。主要标出暗部,突出人物结构。 3.手:同样办法。 4.衣服:根据实际情况找一种比较沉稳的颜色,渲染暗部,清水晕开。 5.整体过完一遍后,待干后用平涂的方法罩一遍。颜色要淡一些。 6.而后,再次渲染,仍然从暗部开始。 7.脸:第二遍用曙红渲染,用清水笔晕开。仍然突出人物结构。 8.其它地方亦如是。
9.小贴士:如大红色衣服。要先用曙红渲染衣褶,并平涂。最后才能用大红提色。显得沉稳厚实,不浮躁。如酞青蓝的衬布,先要用花青渲染平涂,几遍以后再用酞青蓝提色即可,效果沉静而不火。如黑色衣服,可以先用墨色渲染即可。 10.据师言:为追求石头的质感,曾反复渲染七十多遍。由此可见晕染之细致,须沉静才可到达。 11.染色切忌用色太浓,想一遍就出效果,那么下面的无法进行,也就肤浅而不能深入了。 12.关于头发,可用墨与清水渲染,分出明暗之变化,注意光源。 13.若不能准确表达人物结构,可以以装饰性为主,随线渲染,自成格调。
补充:1、起稿 起稿阶段,对表现的主题、形象、构图的确定,需经反复推敲,起稿时用铅笔、炭笔或木炭条均可,只要方便修改。在这一阶段中,勾些小构图,对画面中线、色、空间、构图进行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既注意形象的性格特征能否体现主题思想,也同时考虑形象的造型处理及服装、道具、背景的配合。
起稿时形象塑造要从形体结构出发,用线条来表达对象的轮廓、结构穿插,通常在正面平光下写生时,利于用线塑造对象,不为光源和阴影所干扰,在底稿上可有适当的调子帮助起伏结构,前后层次的显现,画面气氛基调的确定,可以参照光影关系,更重要的是根据对象本身的结构关系。这些调子往往是将来渲染的一种模拟和提示。
2、过稿 当底稿上的线条都已组织合理且线条起止有数,就可以用铅笔把它拷贝到熟宣纸或熟绢上,若纸较薄较透明,可直接覆盖在底稿上拷贝;若其较厚,则最好在拷贝台上进行拷贝,拷贝时应沿底稿所示线条轻轻画出,之后再对照底稿修正和加工补充,尤其是五官的细微处,如眼角、嘴角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