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西海都市报》A03版刊登《4只鸭爸鸭妈带12只鸭宝逛北川河 》一文后,西宁北川河道发现的野鸭子家族成为读者网友关注的热点,很多读者网友特别关心小鸭子的生存环境。13日,一场夏雨过后,记者在北川河道附近蹲守两个多小时,再次见到了这群野鸭。
大野鸭河面巡游
13日中午,西宁下了一场阵雨。雨过天晴,很多地方出现了彩虹。就在这时,西海都市报记者接到了正在北川河附近上班的工人严师傅的电话。
“野鸭子宝宝出来了,你们快来看啊!”循着严师傅提供的线索,14时30分许,记者在北川河道找到了消失近两天的野鸭子家族。
南北走向的河道里,密密麻麻排列着六七个河中小岛,大的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小的也有台球桌面大。小岛最外围的浅滩上是被河水拍打过的石头,再往里,就是淹过膝盖的水草,而小岛最里面有一人多高的小树苗和芦苇。严师傅说,这里就是野鸭子家族的家。
顺着严师傅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两只体型较大的野鸭子,它们正在河道北面最大的小岛南边深水区域嬉戏。两只身披褐色花纹、胖胖的野鸭在河里捉鱼、互相啄羽毛,好不自在。不多时,两只野鸭由北向南继续游,只见两只野鸭子在河水较浅处抬抬脚,时而单腿站立,时而相互依靠在一起。
“别看他们的动作简单,每一步都是有依据的。”严师傅说,从6月初至今,他一连十几天时间仔细观察野鸭子家族发现,野鸭子家族也有不少秘密。拿眼前的两只大野鸭子来说,阵雨过后,它们从深水区走到浅水区,再走过浅滩回到小岛上,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为鸭宝宝外出巡游做准备呢。
8只小野鸭子试水
严师傅说,大野鸭提前试探水流、水深、风向,意味着鸭宝宝即将出场了。我们对严师傅的精彩解说半信半疑,但没过多久,他的预言成真了。
15时20分许,鸭宝宝出现了,一只鸭妈妈带着鸭宝宝从河中的另一处小岛下水,小心翼翼走过浅水滩走到了河道里的石头堆上面。鸭妈妈在最前方领路,8只小宝宝一前一后,排着长队跟在后面。尽管鸭宝宝们走上浅滩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但是鸭妈妈赶紧回头,“嘎嘎”地叫着,好像在传授过河的秘诀。
鸭妈妈身高有五六十厘米,灰褐色的羽毛被水浸湿,体型明显比之前开路的两只成年野鸭苗条。当它走到深水区水流较快的区域,身子也不时被河水往下冲几步,但是它依然带着8只小宝宝继续上路。
从15时20分许至16时30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鸭妈妈带着鸭宝们迈过浅滩,渡过深水区,一路上“翻山越岭”,来回走过5个河中小岛,最终到达了一处深水潭。在深水潭附近来回巡游20多分钟后,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回家。
根据严师傅和工友们的观察,野鸭子家族每天至少也要带着鸭宝宝们外出巡游四五次,每次的时间短则二三十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最近,鸭宝们发育很快,巡游的强度也越来越大了。”严师傅说。
野鸭学名斑嘴鸭
这些全身被褐色花纹覆盖,嘴尖呈黄色,嘴后部呈蓝黑色,脚呈红色的野鸭到底叫什么?西海都市报记者向专家请教得知,近几天在西宁北川河发现的野鸭子家族真正的学名叫斑嘴鸭,是一种夏候鸟。
据西宁市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介绍,野鸭在本地很常见,西宁的宁湖、海湖、北川河三大湿地公园都有观鸟会成员拍摄到过,从拍摄的照片分析,这类野鸭应该是斑嘴鸭。
王舰艇说,斑嘴鸭在飞行时,翅膀上会有两块蓝色的羽毛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它区别于其他野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目前,一些科研组织和民间鸟类公益组织已多次在西宁记录到斑嘴鸭繁殖的案例。
北川河发现的16只野鸭是不是往北搬家了,它们是几个家庭,是不是同一个家族?对此,西宁市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表示,要解答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观测才能确定。

野鸭家族出门巡游。

斑嘴鸭嬉戏。
閱讀更多 青海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