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网讯 记者 曾雨 报道: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一辆特别的救护车驶入十堰市西苑医院。
这里是十堰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定点医院,即抗疫的最前线。当日,来自太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铁路医院、茅箭区人民医院的7名医护人员下车后,来不及休息,便投入到紧张的抗疫战斗中去了。
50岁的刘玉全是这支医疗支援队的组长,他是太和医院呼吸内科领域的专家。2003年,他曾参与抗击非典,时隔17年,他再次站在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与此同时,刘玉全的妻子王梅芳作为抗疫专家组成员,也坚守在抗疫一线。

24小时待命
防护服穿久了疼的难受
1月28日晚7时许,记者按约定时间联系刘玉全时,他刚忙完一天的工作。等他吃完晚饭,我们再次接通电话。
刘玉全所负责的西苑医院二病区,共有7名医生,11名护理,负责28例确诊病例及4例疑似病例的救治护理工作。
“这个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刘玉全告诉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记者,他们白天要做病例讨论,进病房查房,安抚患者情绪等工作,到了晚上则是处于待命状态,一有突发情况,就立刻出诊。
刘玉全说,查房是最耗时的,进入病房前要穿三层防护服,出来后则要做好各项消毒,一进一出,就得花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全程不敢有一丝马虎。
“防护服穿久了,憋出汗是肯定的,更主要的是对面部有压迫,时间一长,疼得难受。”刘玉全说,工作累了,大家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趴一会儿。刘玉全告诉记者,与医生相比,护士的工作更辛苦,他们在隔离病房待的时间更长,劳动强度也更大。
为节约防护用品,每天早上,刘玉全都会强调一件事:穿上防护服前,先把生理问题解决好。“我们争取做到一个班次,只穿一套防护服。”刘玉全说,如果中途需要上厕所,就得脱下来换新的。
曾参与抗击非典
相信一定会战胜疫情
在病房里,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一些年轻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很焦虑、很担忧,担心自己好不起来,担心自己身边的人被他传染了。”刘玉全说,除了治疗,他们还需要安抚病人情绪,心灵的崩溃,有时比病毒更可怕。
“没有人不怕被感染,在食堂吃饭时,都会听到这方面的谈论。”刘玉全说,但当大家投入到工作中去时,这种恐惧就都被抛诸脑后了。但为了团队的安全,刘玉全一直和团队交代,做好防护,注意休息,补充必要的蛋白,多喝水,勤洗手。
刘玉全已有24年呼吸疾病临床诊疗经验,2003年,身为太和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总医师的他,曾参与抗击非典。“参与非典斗争,让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刘玉全说,相比非典,这次疫情传播力更强,目前出现有家庭、同事感染的情况,但毒性要弱一些,病情变化没有非典快,处理起来,相对不那么棘手。
“我们目前接手的32个病例中,大部分病情稳定。”刘玉全告诉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记者,参与西苑医院抗疫一线的医生,工作能力都很强,大家相互协作,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
上前线没跟家人商量
“我想她肯定会支持我的”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在出征西苑医院前,刘玉全并未和妻子王梅芳商量。
“我想她肯定会支持我的。”刘玉全说,出征西苑医院,是自己主动向科室报名请战,很快得到了批准。“家里还有上高中的孩子,尽管也有些害怕,但身为一名医生,这个时候,没有退缩的道理。”
刘玉全的妻子王梅芳是太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十堰市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家组成员。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新年钟声刚敲响,王梅芳从刘玉全口中得知他要去西苑医院支援一线,忍不住哭了出来。
当天一早,刘玉全上了门诊,中午没吃过午饭,便踏上了前往西苑医院的救护车。王梅芳目送他出征,没有拥抱,只有眼神——期待早点打完这一仗,平安归来。
当晚,王梅芳想了很多。“爱人也是呼吸专业的专家,在病魔面前,一个有责任心的医者,应该遵从内心走上一线。即便现在这个家有多么依赖他,也不能自私。”
刘玉全和妻子王梅芳合影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像刘玉全一样,前往西苑医院支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前赴后继。向他们致敬,愿他们平安归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13807280110,报料电话:0719-8110110
閱讀更多 十堰生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