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龍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省、漳州和龍海市委的決策部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六穩”工作,把高質量發展與落實趕超有機統一起來,深入實施“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建設工業新城”戰略,推進重點區域發展、重點項目建設、重點工作落實,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龍海市第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現場圖
數據看發展
地區生產總值609億元,增長8%;
固定資產投資290.5億元,增長8%;
規模工業總產值793億元,增長9.2%;
農業總產值114億元,增長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9億元,增長1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01元,增長8.5%;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5元,增長8.5%。
年度節能減排降碳任務全面完成。
2019年,我們都是追夢人
產業經濟穩中向好。堅持工業立市強實力,圍繞“抓大、促轉、做優、強配套”,實施“大抓工業、抓大工業”三年行動計劃和“民企18條”“中小微企業17條”等扶持政策,落實減稅降費2.6億元,兌現各類獎勵扶持資金3025萬元,補辦工業企業不動產權證34宗,推動工業加快轉型升級。金龍汽車實現首車下線,正新橡膠三期開工建設,中海油LNG主罐體即將升頂,綠新集團在香港上市,建華管樁、夢嬌蘭一期、璟沃產業園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協能電池、林德叉車、永恆供熱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市完成工業投資63.5億元、增長48.1%,技改投資42億元、增長17%,新增新上規模企業18家。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32個,總投資229.6億元;修訂南溪灣創業園投資扶持獎勵辦法,園區入駐企業60家,入住率達83%,產值突破12億元。中國休閒食品名城龍海博覽園建成投用,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會暨首屆龍海國際休閒食品博覽會。建築業完成總產值251.3億元、增長5.1%,新增資質建築企業5家。放開搞活三產創優勢,完成房地產銷售面積76萬平方米、銷售額70億元;旅遊接待人數和收入分別增長17.8%和22.1%,田頭村成功創建省四星級鄉村旅遊村;完成快遞總量6500萬件,交易額達67億元,6個鄉鎮入選中國“淘寶鎮”。提升現代農業穩基礎,建設漳州市級產業園4個,培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農業龍頭企業69家,新增“三品一標”企業7家;開展舊村復墾、土地整理,建設高標準農田7120畝,新增耕地699.3畝,植樹造林9345畝;紮實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完成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清查。
城鄉建設加快推進。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和多規合一,鎮村規劃實現全覆蓋。實施重點項目75個,完成投資152.7億元。重點區域有效突破,“一江濱兩新區”實施項目91個,完成投資58.6億元,四館一中心主體封頂,龍江大道、錦江大道石碼段、海澄段和6條城市支路建成通車;“南太武南溪灣”實施項目28個,完成投資78.7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園“六路兩河兩橋”、濱海新城核心區“七路三河兩景觀”全面推進,錦江大道浮宮段和格林卓岐安居工程、港尾公交樞紐站開工建設。項目建設有力保障,獲批農轉徵3028畝、用林1530畝,處置閒置土地243.7畝。鄉村振興統籌推進,出臺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整合涉農資金4.4億元,60個“345示範工程”項目完成投資4億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一革命四行動”,開展“兩高”沿線整治,推進“百路千村”治理,處置“兩違”91.1萬平方米,建設美麗鄉村8個,完成農村裸房整治2965棟、公廁106座,農村汙水治理PPP項目順利開工;規範提升村幹部報酬,提高離任村主幹補助標準;雙第農場通過國家衛生鄉鎮驗收,浮宮鎮田頭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
三大攻堅戰取得實效。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政府債務餘額嚴控在核定限額內。深化“三鐵治汙、提升三質”,紮實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土地例行督察、海洋督察、耕地保護督察等反饋問題整改,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全面排查整治汙染源,建設安全生態水系21公里、南溪清淤3.5公里,嚴控道路、工地揚塵,全市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水質全面達標,空氣質量穩步提升。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和財政投入機制,進一步提高低保標準,擴大低保覆蓋面,發放扶貧和各類社會保障資金2.4億元。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23個,完成投資6.5億元。建設小學、幼兒園24所,新增學位4080個,月港中心小學、月港幼兒園投入使用,龍海一中被評為全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第一醫院設立首批省級名醫工作室,第二醫院完成綜合改造提升,全市新增床位401張,實現公辦村衛生所全覆蓋。引進杭州和睦養老服務機構,社會福利中心一期投入運營,建設一批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站和農村幸福院。新增公交線路6條、公共停車位614個;實施農村公路硬化21公里、安保工程85公里。大力推進全民參保,新增參保人員4.4萬人。完成第二輪企業改制,安置職工115人。成功舉辦海峽兩岸“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建設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6個。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1個、涉惡犯罪集團11個、涉惡犯罪團伙4個。強化安全生產、食品藥品、信訪維穩工作,社會保持安定穩定。軍政軍民團結鞏固發展,退役軍人、婦女兒童、青少年、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區蘇區、山海協作、援藏援疆等工作紮實開展。
政府建設得到加強。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幹部隊伍精氣神有效提升。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進一步壓減“三公”經費,過好政府“緊日子”。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等改革,審批服務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全覆蓋。強化依法治市,司法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完成政府機構改革。認真執行人大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5件、政協委員提案62件,辦復率100%。
2020年,我們都是奮鬥者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福建實現趕超目標之年。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堅定不移“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建設工業新城”,突出重點區域發展、重點項目建設、重點工作落實,加快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奮力推進龍海再創業、振雄風。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2.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3%左右,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9%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2%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8%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以內,落實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聚焦實體經濟,著力壯大產業支撐
突出大抓工業
突出項目帶動
突出搞活三產
聚焦改革創新,著力增添發展後勁
抓改革強動力
抓開放激活力
抓創新挖潛力
聚焦“三農”工作,著力推進鄉村振興
發展鄉村經濟
優化鄉村環境
鞏固脫貧成果
聚焦群眾所需,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群眾幸福感
提升群眾認同感
提升群眾安全感
本版文圖均由龍海市委辦、龍海市政府辦提供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閱讀更多 大漳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