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一個人的戰鬥——記國際乒聯競賽經理中國第一人馮政

新華社雅加達8月30日電 題:一個人的戰鬥

——記國際乒聯競賽經理中國第一人馮政

新華社記者蘇斌、張寒、陸睿

雅加達亞運會乒乓球爭奪漸入尾聲,作為該項目裁判長的馮政每天奔波在賽場各個角落,賽前對球檯、擋板做著最後檢查。除了本屆賽會裁判長,馮政還有另一個身份:首位來自中國的國際乒聯競賽經理。

成為國際乒聯競賽經理,首先需要是競賽方面頗具經驗的專業人員,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由協會推薦提名,最終由國際乒聯考核接受。

2016年,馮政晉升為國際裁判長。一年後,在無錫舉行的亞洲乒乓球錦標賽期間,他參加了亞乒聯盟和國際乒聯合辦的競賽經理研討班,並被任命為國際乒聯競賽經理。

擔任競賽經理一年間,馮政說,這一職務代表國際乒聯參與國際賽事,是純粹的技術工作。

“從接受報名開始,到編排賽程、配合裁判長抽籤、佈置比賽場地,到落實贊助商權益等,在一般性國際賽事裡基本上是國際乒聯的唯一代表,處理所有事務。不同於裁判長還有一個團隊,競賽經理是一個人作戰。”馮政說。

據馮政介紹,目前國際乒聯全職競賽經理有八個,以及若干個包括他在內的兼職競賽經理。他第一次擔任競賽經理是去年在香港舉行的青少年公開賽。

“一個人在戰鬥,沒有人能馬上在你身邊提供支持。”馮政說,“權力很大,很多事情一個人說了算,但你做的每個決定都要符合規定和要求,壓力也很大。”

“工作時間長,每天最早來最晚走。場地只要沒準備好我就不能走,直到確定第二天能順利開賽才能走,包括媒體休息室、新聞發佈室、運動員休息室等全部就緒。競賽經理需要早於裁判員團隊抵達賽場,裁判只執行競賽部分,競賽經理則需要照顧到運動員、媒體、贊助商、教練各方面需求。”

馮政平時在廣州體育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任職,主要是學校的對外交流、教師出訪和留學生管理等工作,前往世界各地擔任裁判長和競賽經理只能利用假期。

馮政表示,競賽經理不同於裁判長,有較為健全的晉升和考核制度,基本上經驗和資歷達到要求就會被委派任務。亞乒聯盟和國際乒聯聯合辦研討班,也是因為亞洲競賽經理人員不足。

擔任競賽經理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被國際乒聯委派的任務就會越多。一般而言,競賽經理從賽前三個月開始介入,從賽前接受報名,一直到賽事結束寫報告,期間國際乒聯不會再派其他人,技術工作就是一個人總負責,“作為兼職競賽經理,同時接幾個賽事根本搞不定,只能一個一個來,經驗越多,國際乒聯給你的賽事就越多”。

馮政說,作為競賽經理自己還是新手,有很多要學習的東西。“未來兩三年邊學邊做,國際乒聯在線報名和成績管理系統是新開發的,我還在邊使用邊學習,主要還是增加經驗。”他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