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館藏唐代越窯文物有多珍貴?乾隆皇帝曰:李唐越器人間無|真知堂


瓷器鑑定真知堂:如果說有什麼高古瓷比宋代五大名窯更為珍貴的話,那麼唐代越窯無疑就是首選。乾隆皇帝曾經寫詩感嘆到:“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珍以孤。“圖為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唐代越窯青瓷燻爐,罕見文物。

瓷器鑑定真知堂:確實,在兩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數以萬計的古代瓷器中,屬於唐代越窯的收藏品極為罕見,其數量僅為個位數,比號稱稀世之珍的汝窯67件半還少得多。圖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越窯青瓷注子,又稱偏提,就是後世的酒壺。

瓷器鑑定真知堂:唐代瓷器,處於從原始瓷向高溫硬質瓷轉變的過程中。唐代瓷器以南青北白著稱。北白就是邢窯,河北邢臺所產的白瓷。南青則是越窯,浙江上虞、餘姚、慈溪、寧波等地所產。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越窯青釉印花牡丹紋盒。


瓷器鑑定真知堂:唐代中期之前,邢窯越窯可謂龍飛鳳舞,號稱唐瓷之翹楚。唐晚期則定窯和越窯秘色瓷異軍突起,特別是越窯生產出了號稱秘色的青瓷,被皇室視為珍寶。這批秘色瓷基本達到了後世硬質瓷的標準,確實極美,目前市面上根本沒有見到過。圖為蘇州博物館藏唐越窯青釉團花紋注子,這種器型已經到了五代了。

瓷器鑑定真知堂:唐代越窯青瓷,在墓葬中極少出土,和唐代陪葬按照定製採用唐三彩有莫大關係。也就是說,唐代人的殯葬習俗以冥器為主,極少把實用器埋入墳墓中,這就是為什麼唐代瓷器罕見的原因了。圖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越窯青瓷唾壺,後世稱為痰盂。

瓷器鑑定真知堂:但這種習慣主要還是在關中地區和河洛地區。長安和洛陽是唐王朝的京都所在,相比而言,浙江屬於偏遠之地,本地才有才有越窯器陪葬之情況出現,圖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越窯青瓷墓誌。


瓷器鑑定真知堂:越窯瓷器在當時就是可以出賣的。詩人徐夤有一首詩歌很出名《貢餘秘色茶盞》,圖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越窯青瓷注子唐中期文物。

瓷器鑑定真知堂:詩歌寫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水盛綠雲。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中山竹葉醅初發,多病那堪中十分”。圖為寧波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越窯青瓷盞託,1975年浙江寧波和義路唐碼頭遺址出土。完全和徐詩吻合。

瓷器鑑定真知堂:這首詩明確說明,當時的秘色瓷首先是貢品,進貢完畢後可以供給當地貴族購買使用,這就是為什麼浙江地區能出土秘色瓷實物的原因了。玩收藏這點很重要,搞清楚器物來源,歷史上有無可能在此地埋藏。圖為寧波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越窯青瓷瓜稜執壺,1975年浙江寧波和義路唐碼頭遺址出土。


瓷器鑑定真知堂:越窯以唐代最為珍貴,其次為五代時期,進入北宋,在錢氏納土歸宋後,越窯進入衰退期。早於唐代,越窯還多以生產半陶半瓷的原始瓷為主,存世數量眾多,並不稀罕。圖為安徽省博物館藏唐代越窯青釉荷葉口碗,1974年安徽肥西縣出土。

瓷器鑑定真知堂:唐代越窯瓷器,目前絕大多數收藏於國內大博物館,海外收藏不多。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批秘色瓷無疑是國寶中的國寶,圖為上海博物館藏,唐代越窯青釉四系壺。

瓷器鑑定真知堂:最後這件就是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了。此類國寶,確實是國士無雙,後世無法望其項背。你也喜歡收藏嗎?歡迎關注真知堂。更多文物鑑定知識和圖片,可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