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使用的簡譜起源於歐洲,一個天主教修道士蘇埃蒂最早開始使用1、2、3、4、5、6、7代表七個音,並著有《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方法》一書,經過後人改進、推廣而流行於世。到了近現代的中國,隨著新式學堂的興起,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等音樂教育家開始在國內倡導推廣學堂樂歌,並在教學中引入簡譜、五線譜。
如上圖,簡譜使用七個音來表示音高,音階關係為全全半全全全半。
而簡譜的實際音高,則由調的高度來確定,並在簡譜曲名左下方、樂譜的左上方位置,用1=?來表示。其中,“?”為大寫字母表示的調名。例如,C大調的簡譜標註為“1=C”,D大調為“1=D”,依次類推。
四分音符:單獨一個音符代表四分音符。
四分休止符:0
無音高音符:×
增時線:在音符後面每增加一條短橫線,表示增加一個四分音符的時值。
減時線:在四分音符下面,每增加一條短橫線,表示縮短為原音符的一半時值。
閱讀更多 Music阿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