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香港一日|是時候跳出“勝負”向前看了

//一場失焦的選舉//

2019年香港特區第六屆區議會選舉昨天落下帷幕,據《大公文匯》報道,從席位上看“泛民”的確佔據了較大優勢,但從票數對比上看“建制派”落下的差距並不算大。筆者在前天的文章裡已做介紹,區議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區域組織,就各地區層面事務、區域內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及立法會提供意見,區議會本身不具備實質性行政或立法權力。區議會職能與權力是“低政治性”的,其宗旨是圍繞服務社區內人民群眾。因此,選民往往關注的是哪位候選人更能體察民眾所需所想、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聚焦的是候選人的個人能力和親和力而非其所代表的的政黨。畢竟,家裡的水管漏水何時能夠修好與你支持哪個政黨並無直接關係。

香港一日|是時候跳出“勝負”向前看了

11月24日排隊參加投票的香港市民。

從香港迴歸以來的六次區議會選舉來看,投票率基本維持在三成與四成多,這意味著香港民眾一度並不那麼在意在社區中替自己服務的人屬於什麼政黨,把事情辦好就行。其中,1999年35.82%、2003年44.1%、2007年38.83%、2011年41.49%、2015年47.01%,而在今年猛然躍升至71.23%,足以證明這一屆區議會選舉的不同尋常甚至異常。隨著投票率的陡然上升,候選人得票也自然水漲船高,但另一個異常的現象出現了:建制派的得票率較上屆增加了將近53%,而“泛民”方面的增加率是將近271%。

再來看看得票率:2007年建制派74.4%泛民26.17%、2011年建制派55.29%泛民31.29%、2015年建制派54.61%泛民31.25%,足見社區民眾選出的社區代表執行力是維繫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的,所以我們會看到不少區議會代表在選舉中是連任的。那麼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結果是否意味著建制派彷彿“一夜之間”就不懂如何服務社區人民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已經徹底“泛政治化”了,不少選民包括大部分“首投族”在投票的時候“只看顏色,不論成色”,區議會選舉“民生福祉”的主旨完全失焦。

//勝與敗的鐘擺//

既然是選舉,就會有勝敗,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這場區議會選舉已經結束,勝與敗只能代表昨天,甚至無法完全代表昨天,單純地糾結勝敗其實沒什麼意義。筆者在今天的《香港一日》裡想要呼籲的是:向前看。

是時候跳出“勝負”看香港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在出席記者會時表示,2019年區議會選舉是排除萬難才得以進行的,感謝那些不懼挑戰、甚至頂著人身威脅堅持參選的候選人。林鄭恭賀當選人,稱地區行政是香港政治制度中重要一環,與民生息息相關,希望當選人能夠在未來四年擔當重要責任,特區政府會與新一屆區議會加強合作,共同解決地區問題。

《直新聞》留意到在本次選舉中當選的“泛民”代表中不乏“娃娃兵”,年輕人積極參與政治並不是什麼壞事,然而他們仍然需要在四年任期中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的能力與初心對得起選民的選票。

香港一日|是時候跳出“勝負”向前看了

險勝的“泛民”年輕候選人,如何為社區民眾服務是他接下來需要詳細思考的。

回溯歷史,“泛民”也有翻車的時候。

2003年“泛民”取得了區議會選舉的優勢,然而四年來普遍糟糕的表現讓他們在2007年兵敗如山倒,07年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的得票率是74.4%,泛民則是可憐的26.17%。

勝負從來不是目的,人民的生活越過越好才是。

但《直新聞》卻難掩擔憂:“泛民”的“娃娃兵”們不少都是“煽暴派”出身,一身暴力抗法的“本領”,在社區服務中往往缺乏經驗。為了連任,他們非常可能會淡化自身在社區服務中的不足,繼續操弄“泛政治化”議題,聚焦他們的“老本行”。

所以,止暴制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止暴制亂變得更重要了//

筆者前天曾說:這場區議會選舉是在“止暴制亂”目標尚未達成的環境中進行的,其失焦的主旨與反常的投票率就是最直接的反映 —— 社會是撕裂的,選舉是變味的。


事實上“泛民”在前些年因為政見不同一度分裂成所謂“傳統民主派”與所謂“激進本土派”,而在今年這場“修例風波”中他們披著所謂“和理非與勇武派”的外衣出現在了香港燃燒的街頭、破碎的地鐵站裡。

“不割席”的終極用意已經在本次區議會選舉中原形畢露:最大程度上保證選票的集中。

“不割席”雖然帶來了“不分票”,卻也讓許多“神聖的一票”變得不那麼神聖了。“和理非”在社區中拉票,“勇武派”在暴力打砸中催票,當選舉結束後,“泛民”會立即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何“回報”那些為了“隊友”勝選不惜犯下累累罪案的“勇武派”?

正如筆者所料,“他們”來了。

香港一日|是時候跳出“勝負”向前看了

他們妄圖替暴徒解圍,警方警戒隊員寸步不讓。

圍繞香港理工大學的對峙昨天進入第九天,仍有數十名黑衣暴徒據守校園拒絕投降。一群“煽暴派”人士急不可耐地以所謂“謝票”為由聚集在理工大附近,要求警方撤圍,進而釋放校內的犯罪分子。

瞧,這就叫得寸進尺。

當煽暴派開始騎劫民意試圖為暴徒們解圍時,“止暴制亂”從未像今天這般重要。

//紅隧將恢復通車//

據香港大公文匯報道,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天下午在跨部門記者會上透露了紅磡隧道的修復情況,他表示:在消防署、食環署等多部門的共同努力、100多個小時不捨晝夜地修復下,紅磡海底隧道將在明天凌晨5點正式重開。

香港一日|是時候跳出“勝負”向前看了

香港警隊的奮不顧身連續作戰,為紅隧的重新通車奠定基礎。

《直新聞》在此需要提醒一下香港市民:紅隧得以重開的頭等功臣是香港警隊。若不是香港警隊十天前那場執行力極強卻不乏剋制的分割包圍行動,將長期佔據紅隧天橋的黑衣暴徒成功擊退,並將絕大多數暴徒包圍在理工大學裡,紅隧的修復工作根本無法開展。

香港不少市民欠警隊一句: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