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婦好」究竟是何許人也,能擁有比商王還厲害的墓葬?

崔亞玲


古代戰爭當中,大部分將領都是男性的。只有少數的女性能夠帶兵打仗,在這少數的女性當中大部分還是虛構的,如花木蘭、楊家女將等。真真正正存在的女性將領少之又少,而在這少之又少的女性將領當中,婦好雖然知名度不是最高的,但是她卻是最早的,根據現有的文獻跟考古證據表明,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將軍。

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據說武丁的一生當中有多達六十多位妻子,其中只有三人擁有王后的地位,婦好就是第一位。而且也是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愛過的女人,婦好能夠獲得武丁的寵愛自然是有其過人之處。

在1976年挖掘的婦好墓當中除了有精美的玉器、青銅器之外,還有多達134件的兵器。在這些兵器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兩件大銅鉞,其中一件以龍紋為飾,高 39.3 釐米,刃寬 38.5 釐米,重 8.5 公斤;另一件以虎紋為飾,高 39.5 釐米,刃寬 37.3 釐米,重 9 公斤。兩件銅鉞鈞以雷紋為地,鑄有“婦好”二字。學者據甲骨文判定它們曾是婦好生前使用過的武器,由此可見婦好的武藝高超、力氣過人。

正是因為婦好自身的才能,商王武丁才敢讓婦好帶兵打仗。在婦好的軍旅生涯當中,最出名的一仗當屬征伐羌國一戰。在甲骨文中,有“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的記載。商王武丁面對西北一帶的戰事一籌莫展之際,婦好主動請纓,無可奈何的武丁只得同意。

武丁下令婦好帶領所屬的 3000 人馬及其他士兵 1 萬人前往征伐羌國。對於當時的商朝來說,1.3 萬人幾乎是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勝負在此一舉,不過婦好沒讓人失望。她調度指揮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擊敗敵人並大獲全勝。這次戰役大大地削弱了商朝的夙敵羌人的勢力,使商朝西北邊境得以安定。

雖然甲骨文裡面記載的是婦好伐羌國,但是根據現有的考古證據表明這裡的羌國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歷史的的鬼方國。鬼方的來歷有很多,有人說他們是匈奴人的祖先,有人說他們是第二次印歐人大移民遷徙到遠東的人群(即入侵印度的古雅利安人)。

如果鬼方真的是古雅利安人的話,那麼婦好的這一次遠征的勝利無疑是華夏的幸事,倘若這些古雅利安人成功的入侵了華夏大地,那麼今天的中國也將被種姓制度所困擾。所以有學者認為婦好的這一次遠征的意義不亞於傳說中的蚩尤之戰。

其實婦好除了女將的身份之外,婦好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記載著婦好多次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她還擔任占卜之官(與上天溝通的最重要的人物),不得不讓現在的人驚歎。婦好可謂是一位學識超凡、地位至高的祭司。

王后則是婦好的另一重身份,商王武丁對婦好的寵愛遠遠超過其他妻子。這點在甲骨文裡面多有體現,婦好出征討伐敵軍,武丁會占卜“婦好亡咎”?———婦好不會有災禍吧?婦好凱旋歸來,武丁會占卜“婦好其來?婦好不其來”?———婦好應該回來了吧?婦好要生育了,武丁就占卜“婦好娩嘉”?———婦好能夠順利分娩嗎?婦好身體生病,武丁則占卜“婦好其延有疾”?———婦好的病是否還會拖延下去呢?婦好死後,武丁還在占卜“王夢婦好,不唯孽”?———做夢夢到婦好了,她不會有什麼災難吧?

在婦好去世之後,商王武丁傷心欲絕,為了紀念這位亡妻,武丁將婦好葬在自己處理軍政事務的宮室旁,以便隨時能看到她、守護她。豪華的陵墓還不足以讓商王武丁對婦好放心,武丁害怕亡妻在地下過得不安穩,多次詢問了占卜者詢問: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祖

甲娶。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祖乙娶。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成湯娶。聽到這樣的指示,武丁就率領兒孫們為婦好舉行了多次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將她的魂靈先後許配給了三位先王,讓她在幽冥中能得到三位先人的關懷和照看。


煮酒君


“婦好”重見天日

1976年,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發現了一座墓葬,雖然墓葬面積不大,但是這座墓葬中出土了包括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在內的1928件隨葬品。其中青銅器有190件,其中又有109件青銅器上都有“婦好”的銘文,因此就可以確定這是“婦好”的的墓葬。

婦好墓是目前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區內發覺的最大的陵墓遺址,是目前殷墟遺址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墓葬。

那麼婦好是誰,為什麼擁有數量如此巨大且製作工藝精美的隨葬品呢?我們一起來走進婦好。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生活於前12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振商王朝時期,是中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

首先,婦好是一位出色的軍事統帥。

在武丁時期的對外征伐中,作為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擔任了重要的角色,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婦好參加了一系列對諸方國的戰爭。據史料記載,武丁時期較大的戰爭包括對土方、羌方、巴方、夷方的征討,婦好都參加並指揮了這些重大作戰。尤其是徵羌方的戰爭,羌方即商王朝西部邊陲地區,甲骨卜辭記載婦好率領一萬三千人前往,這是卜辭中記載商朝對外戰爭中使用兵力最多的一次。而且據推測,所謂羌方很有可能是印歐人,即從歐洲遠道而來征服了印度的侵略者,又將視線投向商王朝,但因為婦好統兵有方,擊潰其軍隊,他們征服了中亞,征服了印度,卻敗倒在婦好統領的商王朝的雄兵之下,在某種意義上,這一戰拯救了中華文明。

其次,婦好是一個政治活動者,在商王朝這個神權至上的政體下,婦好是一位重要的“神職人員”,並以此參與政治。

占卜和祭祀是殷人溝通鬼神的主要渠道,殷人凡事皆卜。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中國上古時期,祭祀成為當時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婦好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在婦好墓中,出土了大批用於宣享和祭祀的青銅器,器上刻有“婦好”銘文多處,同時又發現了一些刻有“婦好”的龜甲,這些都證明婦好還是商王朝的一個重要的卜官。

總的來說,婦好雖然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但她並不是武丁的附屬品,作為一個女性,她積極參與社會、政治、軍事活動,在歷史上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可以通過婦好的例子看出,商代的婦女其實也具有相當的地位。


令和史官


1976年,婦好墓揭開的神秘的面紗,在出土的數千件文物中,“婦好鴞[xiāo]尊”格外引人注目。隨著《國家寶藏》的熱播,婦好鴞尊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它的背後,是怎樣的傳奇?

一、貓頭鷹造型

婦好鴞尊,這件寶藏中的寶藏,於1976年,經考古學家鄭振香先生之手重新面世。

婦好鴞尊發掘者鄭振香先生(上圖居中)

鴞,就是貓頭鷹。婦好鴞尊整體造型為一隻昂首挺胸的鴞。圓眼寬喙,雙翅併攏,粗壯的雙足與下垂的寬尾共同著地 ,構成穩定的三個支點,造型精美。婦好鴞尊器口下內壁有銘文“婦好”二字。

為什麼是貓頭鷹造型呢?守護人劉濤有一句臺詞:“急行無聲,擊如迅雷,擊而必中。”

很好地概括了貓頭鷹和行軍的共通之處。貓頭鷹這種猛禽,安靜的飛行,機警詭譎的目光,兇猛搏殺的性情,是勇敢和克敵制勝的象徵。它的習性與行軍打仗所應具備的素質極為契合。

婦好是殷商能征善戰的女將軍,商王武丁發動的重要戰爭,很多都跟婦好有關。用貓頭鷹造型製作青銅尊,昭示婦好的英勇,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婦好鴞尊有兩件,皆青銅製,一件通高49.5釐米,重16.7公斤,另一件通高46.8釐米,重16公斤。兩尊成對,形制、紋飾基本相同。現分別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館。這也是劉濤守護的河南博物館的婦好鴞尊只有一件的原因了。

婦好鴞尊

二、王的女人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武丁,姓子,名昭。公元前1250年即位,是商朝第23任君主,在位59年。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商朝的政治、經濟等獲得空前的發展,史稱“武丁中興”。

一代雄主武丁的身邊,女人真多啊,據專家考證,有婦妌(讀 jìng)、婦好、婦娘、婦妊等,大概有60多個。18個王后中,正式接受祭祀的只有3位,分別是妣[bǐ]戊、妣辛、妣癸,妣戊就是婦妌,妣辛就是婦好。在這3個王后中,婦好去世得最早。

六宮粉黛之中,最出類拔萃的是婦妌(讀 jìng)和婦好。婦妌出身特別高貴,是殷商北邊一個大方國“井方”的公主,貨真價實的金枝玉葉。她死後廟號是“戊”,是最大的方鼎後母戊方鼎的主人。婦好的方鼎叫“後母辛方鼎”,僅為後母戊方鼎的1/6。由此也能看出,婦妌的尊貴地位遠在婦好之上。

後母辛方鼎

武丁和婦妌的婚姻很明顯是政治、軍事聯姻,借外族的力量來擴大自身勢力,在古今中外都是很常規的做法。

而婦好和武丁都是子姓,屬於同族,婦好嫁給武丁,根本不可能從孃家帶來政治軍事上的好處。跟婦妌比起來,婦好出身遜色了不少。

武丁的女人,都出得廳堂,入得戰場。婦妌不僅有個好爹,自身也能領兵打仗,她曾率兵征伐殷商的一個叛亂方國“龍方”。

從甲骨卜辭上看,婦好戰功赫赫。她曾率兵去攻伐殷商西北方一個強悍的部族“土方”,在武丁以後的卜辭中,就不再有土方的記載了,說明婦好此次征伐土方,土方遭到毀滅性打擊。她還征伐過羌方、巴方和夷方。

在出身方面,婦妌力壓婦好;而在感情方面,婦好更受寵愛。

《國家寶藏》劉濤扮演婦好出徵羌方

三、成雙成對

而在已發現的150000件甲骨片中,至少有200件提到“婦好”。由此可知,婦好在武丁生命中有多麼重要,否則她就不會如此頻繁地出現在甲骨上了。.

婦好是個“英姿颯爽”“能征善戰”的女將軍。為紀念這位巾幗英雄,在殷墟前矗立著手持石鉞的婦好像。婦好出徵打仗,是事實,但是她身體孱弱,好像也是事實,甲骨卜辭多次記錄了她身體不適,特別是呼吸方面有一定問題,不太適合劇烈運動。

婦好雕像

儘管如此,武丁還是把婦好送上了戰場。難道武丁不愛她嗎?非也!他把心愛的妻子送上戰場,是為了調和內外諸侯矛盾,形式大於實際作用。

為了保護婦好周全,武丁命人保護她;而且在具體的戰術安排上,武丁也儘量降低妻子所處的危險。如在徵發巴方時,其他將領負責衝鋒陷陣,婦好只負責埋伏,坐等敵人自投羅網。

很可惜,婦好年命不永,才33歲就辭世了。婦好多次主持祭祀,問卜通靈,護佑商朝和武丁,但卻沒能護佑自己,也沒能護佑自己唯一的兒子。婦好為武丁生下太子孝己。不幸的是,在婦好去世後,孝己也隨母仙去了。

有學者說,她是在戰場上受傷復發而死,也有的說是死於難產。無論是怎麼死的,婦好永遠離開了武丁,被安葬於殷墟王陵附近一處高地。正因為遠離了殷商王陵,她的墓葬才得以完好保存下來,免受盜墓賊驚擾,成為殷商唯一一座完整無損的陵墓。

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

武丁根本接受不了愛人已逝的現實。甲骨卜辭中這樣記錄:“貞 婦好 其死”。意思是:“神明啊,我的婦好真的死了嗎?”甲骨卜辭中還有這樣一句話:“貞 王夢婦好”。意思是:神明啊,我又夢到婦好了。

時隔3000多年,我們讓然能感受到一代英主在痛失愛人後的那種悲慟。武丁多次為婦好祭祀,還為其打造了一對鴞尊,九泉之下,長相廝守。夫妻感情深厚,這也許就是鴞尊有一對的緣故吧。

文史君說

婦好鴞尊的重見天日,帶出了武丁愛妻婦好的傳奇一生。3000多年後,婦好鴞尊成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典型代表。而在3000多年前,一對婦好鴞尊,卻詮釋著婦好威風凜凜的戎馬輝煌,也凝結著商王武丁對婦好的尊重和寵愛。在我們為古人的傑出技藝而感嘆時,更為他們的真實人生而感動。一件文物,就是一段感情,一段歷史,一段人生,所以,無論經過多少年,它永遠都是鮮活活的。

參考文獻

國寶檔案欄目組編:《國寶檔案 1 青銅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9年版。

河南博物館編:《品鑑》卷2《中原藏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朱禎:《巾幗最早屬殷商——說婦好、婦井》,《殷都學刊》1990年第2期。

曹定雲:《“婦好”、“孝己”關係考證——從婦好墓“司母辛”銘文談起》,《中原文物》1993年第3期。

翟躍群:《試析婦好帶兵征戰的原因》,《南方文物》2006年第1期。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按照今天人們對婦好的瞭解來看,婦好之所以在商王武丁時期有非常高的地位,是因為她之前有三重不同的身份!


第一個,商王武丁的妻子,商朝的王后,這是婦好普遍為人們所知的身份,也是她三重身份中神秘度最低的一重身份。

第二個,婦好是武丁時期,商王朝重要且傑出的一個軍事將領,是我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第一位女將軍。

在武丁時期,婦好曾多次領兵作戰,立下赫赫戰功,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關於婦好親率三千大軍與古羌人作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的記錄。

第三重身份,也是婦好最神秘的身份,她還是武丁時期,商王朝最大的祭司。在商朝時期,實行的是神權與王權相結合的統治當時。



每當國家有重大事情發生,或者說商王要領兵出征,都要先讓大祭司卜上一卦,如果卜卦的結果顯示出徵會很順利,那麼商王就會領兵出征,如果卦象顯示會有兇險,那麼商王就會另作打算。

在古代,祭司在一個政權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那是能和神溝通的存在,對國王和百姓來說,祭司的地位不亞於神,所以在商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大祭司的地位舉足輕重。
而婦好,正是因為同時具備這三重身份,所以才會有如此豪華,近乎奢侈的墓葬等級,以及其眾多堪稱國寶級的豐富陪葬品。


Mr種茶家


首先要對悟空提問中的一個數據糾錯:婦好墓中共出土文物1928件,而不是提問中所說的1895件。

因為央視《國家寶藏》的播放,引起了國人對於三千多年前的這位不平凡女性的關注,這對於央視來說,真是難得。不過,對於入選為國寶的文物,許多真專家是有不同看法的。但也只好嚥進肚子裡。

下面回答問題。

婦好是何許人呢?婦好是武丁的三位正妻之一;武丁是誰呢?武丁是商朝的第23位(一說第22位)國王。

在商朝後半期,武丁是赫赫有名的盤庚的弟弟小乙的兒子、是盤庚之後商朝最有作為的國王(沒有之一)。我們中學課文中所學的“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這件事,就是發生在他的治下。

史載,武丁比較長壽,活了一百來歲,在位59年。到他去世時,被他征服的國家有81個之多。可見他是一個英武的國王,能征慣戰。而這樣一個國王,獨獨服膺、傾慕自己的王后——婦好。

武丁一生有六十多個妃子,先後至少有三位正妻,就是先後冊封了三個王后。她們分別是(括號中是她們的廟號):

婦好(辛,亦稱“妣辛”);

婦妌(戊,亦稱“妣戊”);

婦X(癸,亦稱“妣癸”)。

三人中,婦癸在甲骨文中提到的最少;婦妌擅農桑,她就是著名的青銅大鼎“司母戊鼎”(現在已經改稱“後母戊鼎”)的主人;婦好提到的最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婦好的出鏡率最高。在甲骨文中,她的名字出現了2000多次,足見她在當時,是多麼耀眼的一位明星。

殷墟遺址婦好享堂前的婦好塑像

大家可以發現,上圖的婦好像手中拿著一件像斧頭似的兵器,那叫“青銅龍紋鉞”,重達8.5公斤,也就是說,有十七斤重呢!她還有一件“青銅虎紋鉞”,重達9公斤!是不是更厲害?如果加上柄,得多重?這麼重的一件兵器,如果是叫現在的當紅女明星去拿,保證在一陣做作的表情、誇張的尖叫之後,還是要砸到腳面上。

這兩件兵器,經考古學家勘察,都是實用器。也就是說,當年,婦好曾拿著這青銅龍紋鉞(或虎紋鉞),身披鎧甲,在萬軍叢中,衝鋒陷陣,舞動如風。現在想來,其勇猛,真的要賽過水泊梁山的黑旋風李逵呢。另外,據考古學家測算,婦好的身高,可能在一米七五以上。婦好,堪稱女中豪傑。

婦好墓中出土的青銅龍紋鉞

婦好墓中出土的動物玉雕

婦好不僅是一位武藝高超的武士,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家。

當時,商王朝和它的一些諸侯國,大致生活在今北京以南、陝西以東、淮河以北的這一片區域內。這裡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華夏文明誕生的地方,其富裕、祥和、安定的生活,歷來是周邊生產力比較落後的民族覬覦的對象。這原因其實很簡單:看你吃得好穿得好他卻缺吃少穿,他就想搶點兒。實際上,這種心理,一直是歷史上動亂的最主要根源。不信你看看中東那些難民,儘管歐洲費盡心機,仍然是阻擋不住一浪接一浪的偷渡潮。這是在所謂的文明時期、現代化的時代,倘若是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情況會怎樣呢?

我們再回到商王武丁。到了武丁時期,他要振興商朝,那就必須有能力抗擊這些民族的侵擾。

在本文開頭,我們已經講到,武丁在位59年、先後征伐81國,可見其戰爭的頻度之高,幾乎每年都在打仗!在這些戰爭中,婦好參加了大部分戰鬥,甚至有幾次,婦好還親任總指揮。最多的一次,婦好曾率領一萬三千人的部隊,與敵人作戰,並大獲全勝。一萬三千人,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算不得什麼,但是在當時,即使商王統帥軍隊親征,往往也不超過五千人。

據此,朋友們不難想象婦好的武功之高、指揮能力之強、以及武丁對她之信賴。

在許多戰鬥中,武丁和婦好,夫妻兩個人還經常相互配合,與敵人周旋。

在一次對巴方(當時的一個小國)作戰中,婦好親率大軍,和一個叫“沚”的將領佈陣設伏,切斷敵軍退路;然後商王武丁領兵從東面、呈扇形壓迫巴方軍隊,將其驅入預設的伏擊圈,最後全殲敵人。這大概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伏擊戰。

因此我們說,婦好不僅是武丁相濡以沫的妻子,還是他生死與共的戰友!

婦好征戰簡圖

婦好不僅能征慣戰,而且還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卜辭中有許多地方提到了婦好接受地方諸侯和方國送來的禮物。婦好還數次主持祭祀儀式。我們知道,在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兩樣頂尖的大事,婦好都深深地參與其中。

婦好又是一位嚴格的母親。她非常重視王室子弟的教育,經常把負責王室子弟教育的老師(當時稱“右老”)請到府上,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婦好的勤奮、才幹和忠誠,深深感動了武丁。用現在的話說,武丁可能是真的愛上了婦好。殷商卜辭中,有許多是武丁為婦好占卜的內容,從她生孩子是否順利、牙病是否痊癒,到她死後在那邊生活得怎樣,都有佔問。

但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們倆卻不生活在一處。婦好雖然是王后,卻居住在自己的封地和莊園中。列土封疆,這是古代對有大功的臣下最高的獎賞。我們是不是可以設想:這莊園和封地,都是商王武丁封賜給婦好的呢?從婦好每年還要向商王——自己的老公——交納貢賦來看,我覺得,很有這種可能。

婦好在三十五歲左右就去世了。可謂英年早逝。對於她的離世,武丁倍感哀痛,卜辭中曾記載武丁多次夢見婦好。甚至,為了讓婦好在那邊生活得更好、有人照顧,武丁還接二連三地為她舉行了冥婚。

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以說:婦好是一位集王后、母親、女將、外交家、祭師諸多身份於一身的巾幗英雄,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軍。

這就難怪在婦好死後,武丁要給她用那麼高規格的墓葬!

婦好墓中共出土陪葬品1928件。其中銅器468件,帶有銘文的銅器190件,鑄有“婦好”“好”字的青銅器110多件。另外,婦好墓中還陪葬了作為當時貨幣的海貝6820枚。要知道,當時商王一次賞賜有功的大臣,也不過是5朋10朋20朋,30朋以上都很少見。一朋是10個海貝。當時,80個海貝(即8朋)就可以換一大塊地。如此,我們可以推知,當時,商王武丁給婦好陪葬了多大一筆鉅款!

婦好墓一角

婦好墓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繫並斷定年代、墓主身份清楚、且沒有被盜的商王室成員墓葬。

附帶說一下:殷墟眾多的商朝墓葬,早在春秋時候,多數都已經被盜。後世又屢經盜賊光顧,除了遺漏的、搬不動的(比如“後母戊大方鼎”),基本上都被盜掘一空。盜墓的罪惡,不單是在其盜取了墓中的陪葬之物,更嚴重的是,它嚴重破壞了古墓的歷史記憶功能,使考古學家再也無法根據墓中陪(殉)葬物品的擺放和層位關係,推斷出逝者生前身後的其他許多相關社會信息。說到這裡,忍不住想說一點答題之外的話:現在總有那麼一小撮人,喜歡說“考古工作者的發掘工作不過是合法的盜墓”。我想,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人了,遇事應該多動動自己的腦子,我們不能只把自己的腦袋僅僅當做戴帽子、或者撞牆的工具,它更應該是思考的器官。考古工作者對古墓的發掘,跟盜墓賊的盜墓,這二者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其最根本的一點就在於——盜墓賊是奔著錢去的,考古工作者是奔著發現歷史去的!腐朽的人骨、炭化的糧食,盜墓賊都會不屑一顧,隨便踐踏,而考古工作者,卻會小心翼翼、如對珍寶般的把這些東西收存起來。關於這個問題,復旦大學的高蒙河老師寫有專著《考古不是挖寶》,建議大家參閱。

中國社科學院考古所、首都博物館、河南博物館曾於2016年聯合出版了婦好墓發掘四十週年紀念文集,題目就是《王后母親女將》。裡面關於婦好的介紹詳細而權威,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閱讀一下。


學動春風


古氣候學家對生物化石的研究發現,在大約3000前年左右地球經歷了一次小冰期,全球氣溫下降。這樣,原本生活在現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古印歐人不得不向溫和的南方遷徙。

這種遷徙分成好幾路,講希臘語的部落穿過巴爾幹半島,進入現在的希臘半島,摧毀了當地原生的邁錫尼文明;向兩河流域遷徙的亞述人將美索布達尼亞的數千年的文化一掃而空。

還有一隻向東遷徙的印歐人在中亞附近分開,他們向南進入印度,征服了這裡的原住民,並制定了種姓制度。這些入侵者,被列為最高的種姓,印度的原住民卻被列為最低種姓。最終,古印度文明,就在這種野蠻的種族隔離制度下逐步衰亡。

西方歷史學家一件比較趨向於一致的是,這次民族大遷徙,給人類歷史帶來的影響,要遠遠超過羅馬帝國滅亡時那次民族遷徙,因為這次遷徙對文明的破壞影響到了整個歐亞大陸。

還有一支向東最終到達中國,這時正是中國的商朝時期,他們遇到了頑強的阻擊。他們的文明比較發達,製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裝備,比如戰鬥力強大的車駕。

一開始商朝的軍隊攻打他們的時候,由於不熟悉他們的裝備,吃了很大虧。大量的人馬被車駕一掃而過,死傷慘重。再加上這些歐洲人人高馬大,商朝的士兵幾乎完全不是對手。戰事雖然始終處於膠著狀態,但商朝明顯處於劣勢地位。

這時,有一個婦女帶領了13000名精兵,前來迎敵,她帶領勇士們來到前線之後排好陣勢,她不只是運籌帷幄,而且身先士卒地手持一把十八斤重的青銅戰斧,衝在最前面m帶領商軍勇士跟這些入侵者進行了一場殊死的較量,經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廝殺之後,這些入侵者被徹底打敗,遠遠逃遁,從此後再也不敢邁過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境內)。

讀者要真正瞭解此戰的深遠意義,可以和外國的遭遇做一個對比。遠古的例子的是印度一仗打輸後文明遭到破壞;再近一點就是歐美人在非洲販賣黑奴和對美洲印第安人進行了屠殺。

有“中國考古學之父”之稱的李濟,在談到這場戰爭時說:

“在這一時代,中華民族在西北邊疆打了一次勇敢的、勝利的自衛戰,這一戰奠定了殷商時代200年的文化生活,為東亞及太平洋區域建立了一個偉大文明的新基礎"。

所以這是一場保衛中華文明不被外族摧殘的決戰,重要性不亞於傳說中的黃帝與蚩尤之戰。

那麼,指揮這場戰爭的首領是誰?由於年代久遠,歷史上已沒有記載。就連司馬遷的《史記》中,都沒有隻言片語的文字描述。這麼一場決定中華文明能否延續的重要戰役,連戰役情況和統帥的名字,就這樣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中了嗎?

的確是這樣,長期以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一直想揭開這個謎團而不可得。

但不是有句俗話嗎,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大家都感到失望透頂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

1976年5月17日,女考古學家鄭振香主持挖掘了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王室的墓葬,這是現在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928件,另外還有十多萬片甲骨文,從而搞清了歷史上發生過的這一段史實。

“辛巳卜,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羌。”(甲骨文)

根據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記載,這次戰爭的最高統帥是一個被稱為婦好的女人,她的身份是一個王后。

隨著對甲骨碎片的整理,一段已湮滅於人類長河的歷史漸漸浮出水面。

商朝的世系年代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左右,共有四位偉大的雄主。

“夫湯、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上面所說的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任君主,一共在位五十九年,是商朝執政時間最長的君王。他在位時間,勤於政事,任用賢能,使得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殷道復興”。司馬遷對他的業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歡,殷道復興。”(《史記•殷本紀》)

武丁的妻子,共有64位。但是法定的配偶只有三位,即妣辛、妣戊、妣癸,婦好則是第一位 。

婦好,雖然是大家都這麼稱呼的一個名字,但其實她並不姓婦。當年她嫁給武丁,成為王妻之後,武丁給了她相當豐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稱為“婦好”,或者“後婦好”。廟號稱呼為“辛”,商王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

某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外敵入侵,派去征討的將領久久不能解決問題,婦好便主動請纓,要求率兵前往助戰。武丁一開始很猶豫,她能行嗎?考慮很久之後,還是通過占卜才決定讓王后出征。

婦好臂力過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達九公斤,足見她的身體強壯;而該兵器為大斧,更可見她的驍勇。婦好一到前線,調度指揮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擊敗敵人,取得了勝利,武丁從此對她刮目相看。

此後,他率領商朝大軍南征北戰,先後擊敗了北土方、南夷國、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個小國,為商王朝開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戰功。

對於這位能征善戰的妻子,武丁十分鐘愛。每當她單獨出征,凱旋歸來的時候,武丁總是親自出城相迎。有一次甚至迎出八十多公里。當這對夫妻帶領著各自的部屬,終於在郊外相遇的時候,久別重逢的激動使他們忘記了國王和王后的身份,他們將部屬們甩在後面,兩人一起並肩驅策,在曠野中追逐馳騁。

婦好大概活了33歲,她的一生短暫卻璀璨。至於去世原因,出土的甲骨卜辭上有這樣的記載:“婦好要分娩了,不好。三旬又一日,甲寅日分娩,一定不好。女孩。”由此,後人推斷,婦好最大的可能,是因為難產而去世。

她去世後,武丁很傷心,竭盡所能地厚葬了她。墓室內堆滿了她生前的酒器、趁手的兵器和鍾愛的飾物。陪葬品有一對後母辛大方鼎,200餘件青銅禮器,4面銅鏡,4件銅鉞以及130件青銅兵器。還有十五種共156件酒器、以及來自新疆等地的玉器佩飾755件、來自臺灣、海南甚至更遠處的海貝7000多枚、各色寶石製品47件。以及各種陶器、石器、海螺等等。

除此之外,那時還有活人殉葬的習俗。為婦好殉葬的,是16名殉人、6條殉狗。


如此豐厚的陪葬品,不僅表達了武丁對這位賢妻的摯愛,更體現了婦好生前豐富多彩的生活。她不但是一位將領,能征善戰且善飲,更是一位尊貴的貴婦人,愛美而且擅於修飾,更是一位擁有獨立經濟能力的貴族領主,擁有龐大的奴隸群。

婦好,這位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第一位女戰神,是一個偉大的王后,一個堅定的華夏文明的捍衛者。

《史記·殷本紀第三》、《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 》、《記憶殷墟婦好墓》等


老衲侃春秋



婦好。

這是一個很久遠的名字。久遠到現在的人們,大多以為這只是一個幻影。

不是的。

如果你戳破時空的泡沫,輕拂歷史的塵埃。你會驚喜,

3000多年前的中國,出現過這樣的驚世女子。

她帶著一點英氣,裹著一絲柔情,凝視著錦繡河山,率領著奔騰策馬。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她是大商王后,大祭司,更是中國有史記載以來第一位女將軍。

婦好並非她的閨名。

在商朝,“婦”是王室女子的稱謂,也就是說,只要是商王的妃嬪,便可被尊稱為“婦”。

“好”字,則是女性的名字。婦好隨父族,是“子”氏人。

而武丁,是商朝第23任君主,他在位期間,有史料記載的妻子,多達60多位。

《國家寶藏》劉濤飾演婦好

其中有三位結髮妻子。據甲骨文統計,分別是妣戊、妣辛、妣癸

各個都是善軍事、懂政治的人才。妣辛便是婦好,是最令武丁欽佩的一位。

是的,敬佩。

她出生高貴,是商朝周邊部落的首領或公主。自幼聰慧,英勇果敢。

有著常人沒有的睿智和膽識。

她在婚嫁年齡,本著聯姻原則,成了商王武丁的妻子。

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她呢?

和後宮的妃嬪大不相同,她傾心於做“大丈夫”,不屑於當“後宮妒婦”。

商朝那時信祭祀。

商人信鬼神,他們祭天、祭泉水、祭祖先、祭戰事。

祈求庇護和福廕。

根據考古發掘,專家發現過一塊“婦好整治”的龜甲,說明婦好是商王朝的卜官。

這在商朝,可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耀。

武丁每次出巡,必定要求婦好卜掛。

她的卦象變化,便是武丁的喜怒哀樂。

有一年盛夏,大商宿敵羌方又來進犯,雙方在邊境僵持不下,戰事一次比一次告急。

武丁心急如焚,婦好在這一刻站了出來。

她對武丁說:“讓我出征吧。”

武丁不願,一來戰場關乎國家存亡,他不能把未來壓在一個女人身上,即便是她的王后。

二來,他也不願婦好去冒險。

他們在王宮裡,對於誰讓戰場這件事,一直爭執不休。

外面,西北邊境戰況愈加緊急。宮內,大王與王后各抒己見。

最終,武丁讓人卜了一卦,婦好懂卦,她接過祭祀手裡的卦象,心中大驚:兇。

依照卦象,如若這次出征,定是凶多吉少。

她執意要去。武丁依舊不讓。

最後的結果是,武丁帶兵出征了。臨走前,他對婦好說:“如果我數月未歸,你便帶兵來支援。”

一語成讖。

他真的沒有回來。婦好獨自等待,表面風平浪靜,內心心急如焚。

她是王后,若是她驚慌了,便會讓整個王宮驚慌。

她只有等。

也只能等。

一天、兩天、三天……將近一個月,前線來報,武丁被困,危在旦夕。

等到丈夫消息的那一刻,婦好重重呼了一口氣,繼而又凝住了呼吸。

她是王后,不能倒下。君王性命堪憂,她該如何?

甲骨文記載,得知武丁狀況後,婦好手持婦好銅鉞,身著戰服,對一萬三千將士吶喊:“調我封地全部士兵三千,即刻討伐羌方。”

她出征了。

武丁統領的士兵見援兵到來,士氣高漲,與婦好所帶領的將士裡應外合,大勝而歸。

他們贏了。贏得驚心動魄。

婦好用她的勇敢和智慧創造了奇蹟。

在甲骨文裡,有“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

的記載。

這次戰役,對商朝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婦好率領的一萬三千人,差不多是全國一半以上的兵力。

她的驍勇、果決,在這次戰役裡,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尊重。

尤其是武丁。他對她的王后,由衷的敬佩。

商朝的貴族,大多都有自己的封地。

他給婦好也贈了一塊。

婦好做了什麼呢?

她在自己的封地上,勵精圖治,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的經濟是完全獨立的。

每年,還給武丁交納貢品。她在自己的封地上,成立了獨立嫡系部隊,差不多有三千餘人。

武丁

這可不是小數字。

在當時,普通小國的兵力,還不一定有這個數。

不說人數,治理起來,也需要很大的智慧。

她做到了。做得很好。

她對武丁的進貢,全部依照君王和諸侯的禮儀操辦,不僅自己富足,也惠及了丈夫。

有這樣的賢內助,武丁對她的感情,除了夫妻情,更增添了知己、戰友的恩情。

他給了她將軍稱號。

婦好成了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有據可依的第一位女將軍。

比秦良玉早,比穆桂英真實,比花木蘭執著。

據說,馬思純演的《將軍在上》,就是以婦好為原型。

只是,三千年後的我們,又怎麼詮釋得出三千年前她的英姿呢?

崇禎皇帝曾作詩讚譽秦良玉:由來巾幗甘心受, 何必將軍是丈夫。

他說:秦良玉作為女子,實在是英勇無畏。

我卻覺得,這句話更適合婦好。

戰勝羌方後,商朝依舊動盪不安。時常有小國騷擾邊境,擾得民不聊生,百姓人心惶恐。

婦好那時已經懷孕了,但為了保衛疆土,她懷著身孕,手持青銅戈,依舊在前線奔波。

危險麼?

當然。

為什麼還有去?

她是王后,更是將軍。

她是人妻,更是千萬個家庭的守護者。

那些年,她有著“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兇猛,又帶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信仰。

步步為營、奮勇殺敵、贏得了一場又一場戰役。

如果不是有史實記載,你一定不會相信,世上還有這樣的奇女子。

北面鬼方來犯,她帶領將士,衝向北方。

東南夷國逼近,在商朝殺人掠物,她又衝向東南。

據考究,夷國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

婦好帶兵來到前線,並沒有直接攻上去,而是按兵不動,暗中窺探敵軍動態。

他們囂張,她便讓他們狂妄。

他們謹慎,她比他們更謹慎。

一直熬到敵軍懈怠了,她抓住時機,瞄準機會,在這一刻,猛然出擊。

快、恨、準。

只打了一仗,便讓夷國元氣大傷。他們再也不敢再來邊境生事了。

你以為她只會單打獨鬥?

錯。

西南面的巴方,是商朝最頭疼的一個小國。時不時擾亂一下邊境,掠奪一點財產,令武王非常頭疼。

巴方的君主,也是好戰之人。

兩國經常交戰。

有一次,武丁御駕親征,本無勝算。

但是,在他出發前,婦好和他商量,正面不行,那就用謀略取勝。

如何取?

他們設了一個局,武王帶兵猛攻,婦好帶兵埋伏。一個在前方使出渾身解數抗戰,一個在後面堵住巴方的退路。

局設好了,靜等敵軍上鉤。

打仗那日,武王帶著自己精心挑選的精銳部隊,去偷襲巴軍的軍營。

巴軍始料未及,沒有提前防備,各個驚慌失措,來不及應戰便紛紛潰逃。

婦好見敵軍落寞逃跑,指揮早已埋伏好的士兵,趁他們軍心渙散之時,一舉拿下。

結果,這支軍隊在武丁、婦好的配合下,全部被遷滅。

他們又贏了。舉國慶祝。

這些年,她為了國家,為了丈夫,為了臣民,東奔西走,四處征戰。

哪裡需要她,她便脫下花黃,穿上戎裝,奔赴戰場。

哪裡不需要她,她便穿上祭祀服,為大商祈福,為未來許願。

或許連她自己都忘了,她也是一柔弱女子,有血有淚有傷痛。

戰場上,刀劍無眼,男女力量懸殊,必定少不了鮮血、哭泣、嘶吼。

這些時刻,她是如何熬過的?

怕是隻有她自己知道。

她的努力與付出,為商朝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盛世。

《史記》記載:“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驩,殷道復興。”

商朝本是戰亂頻繁的朝代,武丁能開創“武丁盛世”,這裡面,少不了婦好的功勞。

可是,因為常年行軍打仗,操勞過度,她支撐不住,病倒了。

或許,她自己也沒有想到,在戰場上廝殺的自己,竟也會生病。

這一病,婦好只能脫下戎裝,躺在床上養病。

武丁心疼不已。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只能占卜禱告。

占卜辭記載,武丁對天禱告:貞,好羸,於祖辛。

他向祖先祈禱,保佑婦好康復平安。

武丁夜夜禱告,婦好的病,依舊沒有迴轉的跡象。

她生病的那些年,他不斷的問“婦好不其死?”“婦好延死?”“婦好其死?”

婦好要死了嗎?乞求神明能不能延遲她的死亡?婦好真的要離我而去嗎?

神明不答。

婦好還是死了。

享年33歲。

武丁痛不欲生。他又一遍一遍占卜禱告。

他希望他的婦好,能夠再次回到自己身邊。

可是,無論他怎麼做,婦好依舊緊閉雙眼,再也沒有睜開。

王臣勸慰武丁,王后要入葬了。

武丁哀傷不已,將婦好葬在了宮殿內。既然不能相見,那便守護到老。

他怕婦好一個人太寂寞。

又用商朝最高的敬禮占卜,懇求先祖保佑自己的愛妻。

他親自為她舉行冥婚。

甲骨文卜辭記載,武丁三次急切問先祖:

“婦好嫁了嗎?”“太甲已經娶了婦好。”

“婦好嫁了嗎?”“成湯已經娶了婦好。”

“婦好嫁了嗎?”“祖乙已經娶了婦好。”

武丁喜極而泣,“好”。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婦好生前,身為君王的他無法給她安康。

死後,他祈願先祖,望他們能庇護愛妻平安喜樂。

他覺得一個不夠,害怕保護不了妻子,便祈禱三位先王,一個個去庇佑自己的婦好。

他所說的太甲、成湯、祖乙,皆是商朝早期著名君主,地位非常顯赫。

在他心底,他的婦好,只有尊貴的先王才配得上。

婦好死後,戰事依舊頻繁。每當武丁出征時,總會憶起婦好。

他不停地佔卜,不停地想念,想象在戰場上,能見到婦好的身影。

可惜的是,直到他死的那刻,也沒能見到她的身影。

那一年,他59歲。

到死,都在想念他的婦好。

1976年,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發現了一座商代王室墓葬。

墓上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

也就是婦好墓。

隨葬品極其豐富。有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文物多達1928件。

有人發現,在安陽殷墟出土的1萬餘片甲骨中,提及婦好的文字,有200多次。

其中一處甲骨文寫到:婦好禍風有疾?婦好弗疾齒?貞:婦好嚏,惟出疾?

這是武丁的話,他在問,婦好傷風了、打噴嚏了、牙齒不好了,會生病嗎?

他愛她,深入骨髓。

這是3000多年前,一個君王,對他妻子最長情的告白。

歷史已經塵封,歲月仍在流逝。一切彷彿從未發生,又好似源遠流長。

這是一個驚豔時光的女人,無論是3000年,還是1000年,500年,抑或現在,她的故事,她和武丁的故事,那個朝代的故事,看似已結束,實則仍在發生。


《完》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婦好墓葬,比商王的厲害——不可信

位於河南殷墟發掘的婦好墓,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唯一一座商代王室的墓葬,也是所發掘商代墓葬中的“三最”墓葬(級別最高,隨葬品數量最多,文物藝術歷史價值最高)。但是僅憑這些就說,就說婦好擁有比商王還厲害的墓葬?還是太過於武斷,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至今未發現任何一位商王的陵墓,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如果歷史經驗來看,這樣的說法更不成立,雖然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而且手握兵權,戰功赫赫,但是在王權下,她的墓葬不會比商王的墓葬還要豪華。

多重身份的婦好——王后、祭司、女將軍

1976年河南安陽的這座舉世震驚的墓葬重見天日之時,190多件的隨葬品上刻有諸如“婦好”、“司母辛”的銘文,可以得知這座墓葬的主人是婦好。婦好在史書中的記載非常的少,但是在安陽殷墟發現武丁時期的甲骨上,“婦好”出現的次數最多,多達250多次,這與史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根據出土甲骨上銘文可知,婦好是商王武丁三個法定妻子之一,生前經常參與國家大事。婦好出生貴族,嫁給商王武丁後,還擁有自己的封地,管理者大批奴隸和田產。根據史料記載,從她能從自己的好邑中挑選三千兵馬出兵打仗,可以推測在她治下的人口不下萬人,這在當時的人口與社會背景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婦好還經常代替商王武丁主持祭祀活動,商人崇鬼神,而且好淫祭。在商代的政治生活中,祭祀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正如左轉中記載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能代替商王主持祭祀活動,可見婦好的地位非常的高,而且深受上商王武丁的信任和喜愛。

婦好也是我國曆史上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驍勇善戰。根據出土的甲骨記載,婦好參與了武丁時期較大幾次對外戰爭。尤其是徵羌方的戰爭,婦好帶領一萬三千多人的部隊出兵羌方,這是目前一經發現的卜辭中記載商朝對外戰爭中使用兵力最多的一次。所以在婦好的墓葬中出現了很多鴞的形象,如青銅鴞卣、玉鴞。鴞就是貓頭鷹,古人認為這種猛禽英勇善戰,是將軍的代表,所以在婦好墓中出現這樣的形象,也間接說明婦好當年的英勇。而且墓葬中還出現了大型的青銅鉞,也象徵了婦好女將軍的身份。

與商王武丁琴瑟和鳴,死後被武丁嫁給了三位先祖

婦好與商王武丁的感情,非常的恩愛。武丁也非常欣賞這位妻子,所以才會賦予她這麼多的權利。在已經發現的這些甲骨中,也可以驗證這一說法。商王武丁多次卜問婦好的生育和疾病的情況。在婦好故世後,武丁還多次祭祀她,甚至將婦好許配給了自己的三位先祖。

商人尚鬼神,在婦好死後武丁擔心婦好在另一個世界會孤獨,他就不斷為婦好尋找強大傑出的逝者做丈夫。他一共為婦好找了三個丈夫——都是商朝已故的國君,第一位是商朝的第十三任國君祖乙,第二位商王大甲,第三位是商朝的開國之君商湯。這在歷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公子想


  婦好墓,唯一一座不曾被盜掘過的商朝王室陵墓,迄今為止唯一一座能夠確定墓主人身份的、年代最久遠的陵墓。

  婦好墓不但出土了眾多的國寶級文物,更重要的是它解開了困擾史學界的一個世紀謎團——早在殷商時期,華夏文明就曾受到古印歐人(即雅利安人)的入侵。

  

  婦好,商朝一代雄主武丁的皇后,武丁以其赫赫武功,曾扭轉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國運,史稱其為“武丁中興”。

  武丁一生征伐的邦國共計81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兵於西北的“鬼方”,而作為武丁的妻子婦好,她不僅主持過各種的王室典禮,還經常統帥軍隊征伐四方,因為多次大獲全勝而受到武丁的嘉獎。在婦好墓中出土了龍紋大鉞、虎紋大鉞各一件,重8—9公斤,鉞是那個時代軍權的象徵,相當於此後的尚方寶劍。因此,婦好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女將”。

  

  婦好是武丁60多位妻子中最傑出的一位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軍事家、女統帥,同時她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婦好為商朝拓展疆土,為武丁立下戰功無數,然而她卻不幸在三十歲時去世,雖然三十歲在商朝時期也不能算作是早逝,但相對於在位59年的武丁來講,確實算是過早的逝去了。因此,武丁為婦好獨葬巨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婦好墓附近的一處殷墟之中,還挖掘出了一個用以獻祭的戰俘頭骨坑,其中赫然驚現了大批古印歐人種(即雅利安人種)的頭顱。

  

  大約6000年以前,在今天烏克蘭東部和俄羅斯南部的烏克蘭平原上,有兩條大河即伏爾加河與頓河,在這裡生活著現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古印歐人。

  由於他們還沒有掌握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河文明和華夏古文明那樣的農業種植技術,他們只能靠打魚捕獵為生。因此,尋找食物也就成為了古印歐人的第一生存目標。古印歐人最大的優點就是他們的適應力強,而且他們極具侵略性,但由於食物的匱乏和來源的不固定等因素,決定了古印歐人幾乎無法在一個地方長久定居,遊牧和遷徙就是古印歐人最顯著的特徵。

  

  早期的古印歐人相當落後,他們只對水和土地感興趣,至於對自己的歷史則是滿不在乎,所以也就沒留下多少有價值的遷徙遺蹟。

  相傳曾經有一支遷徙的古印歐人,他們居然不可思議的翻越了高聳入雲的蔥嶺(今喀喇崑崙山脈)和遍地黃沙的塔里木盆地,不遠萬里的來到了今天中國甘肅的祁連山下,他們在中國的古籍中被稱之為“大月氏人”。後來這些“大月氏人”遭到了匈奴人的追殺,就連他們首領的腦袋也被匈奴王砍下來做成了酒壺,其餘部最後也被漢軍盡數殲滅了,這應該是古印歐人在中國歷史上的最早記載,但早在商朝時期的婦好墓附近,又為何出現了大批古印歐人種(即雅利安人種)的頭顱?

  

  殷商時期,在河套地區生活著一個強大的異族“鬼方”,由於這些“鬼方”人逐漸對商王朝進行劫掠,最終引發了殷商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

  據甲骨文中的記載,殷商此次討伐異族“鬼方”出動大軍三千人,而這場戰爭的統帥就是婦好。在這場戰爭中,婦好畢其功於一役,徹底的擊敗了異族“鬼方”,並用“鬼方”戰俘的頭顱來祭祀祖先,而這些“鬼方”人,很可能就是最早遷徙華夏的古印歐人(即雅利安人)可以說,婦好打贏的是中華民族最早的保衛戰,其意義絕不亞於傳說中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

  

  武丁在位59年,他是目前已知的商王中在位時間最久的國王,而且在商朝的歷代帝王之中,以武丁時代的武功最盛。

  武丁通過多年的征戰四方,使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貢獻最大的就是他的王后婦好。武丁對婦好的感情極為特殊,除了愛慕之外更有敬畏。所以,他對於婦好的離世始終無法釋懷。於是,這位開明的君主,就把他珍愛的妻子許配給了去世已久的前代賢王,並親自為愛妻主持了冥婚,在他看來,婦好完全可以與偉大的帝王相提並論。

  

  在我們華夏文明的初期,曾經也和其他幾個遠古文明一樣,同樣遇到了古印歐人的威脅。正是在婦好的帶領下,華夏文明戰勝了最危險的入侵者,把華夏的種族和文明保存了下來,使華夏文明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現存的民族。


王銘葦


婦好是商王武丁六十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是三位法定配偶之一!婦好不僅是商朝的王后,還是商朝的女將軍、大祭師,在武丁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薨後被追諡為“辛”,後世稱之為後母辛。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在商朝的時候,婦女的地位還很高,可以作為軍隊統帥跟國家大祭師,也表明商代女子跟男子有差不多的地位。

商朝武丁王時期,周邊還存在很多小方國,這些國家時常侵略商朝,或者不服商朝號令,於是商朝經常與他們打仗,或滅而並之,或力而服之,幾無敗績。在武丁王對外的一系列征服戰爭中,婦好起了決定性作用,因為婦好武功高強,謀略深遠,所攻者必陷,所伐者必勝,擋者必死,抗者必亡。婦好在世之時,對外征戰基本都是婦好在管;婦好去世後,武丁每逢大戰,都會率文武百官、王子王孫去祭祀婦好,以求婦好在天之靈保佑商軍旗開得勝。

根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某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有專家推測雅利安人曾入侵商朝,當時婦好率一萬三千勇士出征雅利安人,且戰而勝之,避免了華夏文明的滅絕。

婦好是武丁王的王后、將軍、大祭師,她有自己獨立的封地,當時封在井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臺。婦好有自己的領地、財產、軍隊,儼然是一方諸侯,同時武丁王的其它幾個妻子也跟婦好類似有獨立的封地。這種女性作為一方諸侯的事在後來的朝代中再沒有出現過,這也證明了商朝時期的婦女有繼承權和獨立的經濟權。

婦好十分得武丁王的寵愛,不過年僅三十歲就去逝了,武丁王十分的悲傷,按王的規格隆重安葬了婦好。婦好墓的隨葬品有1928件之多,有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真可謂厚葬!武丁王害怕婦好在陰間受人欺負,或者認為婦好可以與歷代先王相比肩,於是給婦好舉行了冥婚,將婦好許配給商朝三位先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