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是說話,唱歌都是後天形成的

一、什麼是發聲?
氣經過氣管推動聲帶,使聲帶顫動,這個過程就叫做發聲。(氣息,氣管,聲帶,肌肉群這是人類本能發聲所需要的肌肉)
既然發聲是這樣構成的,它所需要的氣息我們已經在上文中闡述,氣管只要在無疾病的情況下,上體保持正直即可,在今後我們說到發聲的時候,泛指聲帶肌肉群的工作。
我們要從本能的發聲變為有目的,可控制的發聲。
首先,要能感覺得到聲帶在工作,我們可以在放鬆的情況下發“汽泡音”來體會,這個聲音就有點像打嗝。
其次,體會到“汽泡音”之後,用“氣泡音”的聲帶工作狀態以及發聲位置來演唱。
練習:用“氣泡音”作字頭來發5個元音“a,e,i,o,u”(拼音),記得結合氣息練習

二、誤區:
1.將原始發聲和後天形成的發聲能力混為一談。
2.說話時的動作和唱歌的動作太多雷同。
三、為何使用氣泡音
為何使用氣泡音:氣泡音是聲帶積極狀態的最佳起點(就像飛機的起跑)
練習聲樂要講究感受不能太相信感覺,也就是要以練習動作的感受來堅持訓練。
喉下說話(放鬆喉嚨和嘴,輕輕的發氣泡音,會感覺比平時說話的喉位低)
用喉下說話的感受,位置來朗誦,然後進行演唱訓練。
要求:每個字的字頭都要有氣泡音(聲帶起動感),先練慢的歌再用到不同的歌上,整體的發聲既要有狀態但也更要放鬆。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練習,不要用電腦)
四、 小結
練習了前幾講之後如果動作都會了接下來關鍵就是分開四大工作區
氣息動作;發聲動作;咬字動作都提到過了,剩下的就是“傳聲動作”了。
再回頭體會一下前幾講中的練習。
例如:氣息練習中的氣息練習那是當然的了,但請大家不要忘記只要有聲音就要用“發聲動作”,同樣的一有字那就要再加上 “咬字動作” 了。
用這樣的狀態來練習唱歌就基本入門了。
閱讀更多 說話式關閉唱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