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CBS60分
編譯 | Kristen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Morketing觀點
每個人都愛Google,它改變了這個世界。你甚至都不用在電腦上敲打Google.com就能搜索——谷歌每年花費近70億美元讓自己成為瀏覽器搜索的默認選項”,相對Google7500億美元的市值來講這當然不算什麼。
我們在讚歎Google成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並不斷創新的同時,它是否存在壟斷行為的爭論也越來越多,Google也數次面臨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及商業調查。
Morketing翻譯自CBS60分,帶你從另一個視角觀察這家全球頂尖互聯網企業。

收購公司壯大自己,打造搜索引擎主導地位
自2004年上市以來,Google陸陸續續收購了200多家公司,幾乎覆蓋了互聯網領域的方方面面。Google收購了最大的視頻平臺YouTube、Android操作系統,至今已佔領80%的智能手機市場、還收購了DoubleClick,互聯網上大部分的數字廣告經由它分銷出去。
隨著Google權力版圖的擴大,也引起了華盛頓監管機構的注意。
2011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針對Google進行了為時兩年的反壟斷調查。那麼這項調查結果究竟如何?CBS採訪了美國最著名的反壟斷律師之一Gary Reback。
Reback因90年代遊說司法部起訴微軟而聞名,而現在Gary Reback正在與Google對抗。
Steve Kroft:這些Google收購的公司有沒有接受司法部反托拉斯部門的調查?
Gary Reback:Google一些企業接受了司法部門的審查,但是沒有想象的那麼嚴苛,政府部門並沒有執行反托拉斯案。這沒有損傷Google分毫,Google在搜索引擎和搜索引擎廣告領域依舊處於壟斷地位。
Google所擁有的互聯網技術和市場還不到25年,與一個世紀前的鐵路、石油、工業公司來比還很年輕。但是在Reback眼裡,Google與那些壟斷行業的巨頭來說沒什麼區別。
Reback表示,人們離開搜索引擎就不能使用互聯網。去年,世界上90%的搜索都發生在Google,數十億人使用Google搜索數以萬億計的內容,而且答案還由Google算法提供,可以說Google是萬維網的守門人,就好像當年的洛克菲勒控制著石油。
Google在搜索領域的競爭對手Bing,只佔據了全球市場的2%。可以說Google沒有對手。
搜索主導,成就了搜索廣告
Google長期在搜索引擎的領導地位,使得人們與Google的關係達到了親密無間的地步。人們有了任何問題都會上Google尋求幫助,這讓Google瞭解每個用戶的住址、年紀、喜好,最近購買和感興趣的商品。如果廣告主希望向居住在納什維爾喜歡喝威士忌的24歲女孩投遞廣告,Google可以輕而易舉的辦到。
南加州大學Annenberg創新實驗室的數字媒體專家兼名譽主任Jonathan Taplin表示:“Google擅長的是技術,依靠廣告業務盈利。對於Google來講,最有價值的商品是用戶的高度專業化信息,Google憑藉這些信息佔據了60%的互聯網廣告營收,傳統的廣告公司沒有用戶數據所以無法與Google抗衡。
硅谷的分析師和風險投資人表示,如果一家創業公司的業務模式是與Google競爭搜索廣告的收入,那麼,這家公司是很難獲得投資,因為Google的壁壘已經非常高。
Google利用算法的優勢,“打壓”競爭對手
Jeremy Stoppelman於十年之前創立了Yelp,這個網站類似中國的大眾點評:蒐集用戶評論,範圍從汽車機械到餐館,Yelp憑藉這些信息銷售廣告盈利,依託Google導流的Yelp,卻在算法的壓力下面臨生存困難。
Stoppelman表示:Google成立的初衷是整合世界的信息,為用戶提供最好的內容。然而,現在卻不是這樣,有時候Google所做的一些事不是為了用戶而是自己。如果Google發現其他網站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信息,威脅到了自己,那麼這個網站會被屏蔽。”
Stoppelman表明,Yelp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Google。假如消費者在頁面搜索Hvac Yelp,置頂搜索結果的是Google的廣告,而不是Yelp。Google會將第三方網站的信息置於Google信息下端,影響第三方網站流量。
也就是說,消費者在網上看到的一切都屬於Google,從地圖到評論,每當消費者跳轉到一個頁面,以為到了另一個網站,實際上消費者依然停留在Google。Google在收集消費者的信息,推送消費者喜愛的廣告。這個過程中,廣告主向Google付費,Google制定了這個行業的規則。
誰來監管Google?
Google在面臨外界的質疑下,表示,“把Google的信息置頂搜索結果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減少消費者點擊頁面的次數,更高效快捷的瀏覽網站。”
Stoppelman對話CBS 60分提到,Google的行為是在扼殺競爭對手,這種現象在智能手機上更明顯,Google的信息幾乎佔據了整個屏幕,如果網站不能被列到搜索結果前兩頁的話很難獲得流量,也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
除了Yelp,微軟、亞馬遜、雅虎等均對Google在行業裡的行為表示不滿,向聯邦貿易委員會提出訴訟。
2011年聯合貿易委員會競爭部門調查了Google,針對Google一系列行為提議推出反托拉斯法案。委員會競爭部門表示:“Google能夠成就一個互聯網公司,同樣也能毀滅,通過違法的競爭手段在搜索引擎和搜索引擎廣告領域佔據著主導地位,阻止競爭對手和可能的競爭對手挑戰其壟斷地位”,委員會特別強調,
“Google竊取競爭對手的內容,限制廣告主使用其他搜索引擎。”但是這些提議都被否決了。
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專員們認為,Google的行為可以通過自行改善某些商業行為來化解,而且Google將自己的信息置頂搜索結果頁面也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便利,減少消費者點擊其他網站的次數,節約時間。
但是,直接參與調查的Reback和其他人一直懷疑,Google能夠不受反托拉斯案制裁,原因在於其華盛頓的政治實力與奧巴馬政府的關係密切,去年,Google比任何集團都花費了更多的遊說資金,它僱傭了25家不同的公司,資助了300家貿易協會,併為智庫和其他影響政策的團體提供資金支持。
現在唯一一個對Google和科技巨頭採取行動的是歐盟競爭事務專員Margrethe Vestager。在她任職的四年期間,Vestager已經成為硅谷的勁敵,因Facebook合併違規罰款1.22億美元,命令愛爾蘭收回蘋果拖欠的150億美元稅款。去年夏天,因Google“剝奪”了競爭對手的機會,徵收了創紀錄的27億美元的罰款。
Margrethe Vestager:“Google的發明很厲害,但是我也希望他的行為合法。”
Vestager的員工調查了17億次Google搜索,發現Google使用算法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Vestager表示:“你很難發現可以與Google抗衡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可能只出現在搜索頁面的第四頁,這些都是Google利用算法有意為之,即便這樣,還有大部分人認為Google置頂搜索頁面的是最棒的內容。”
Google最終支付了27億美元的罰款,並承諾改善這一行為,但是根據Stoppelman的採訪,每個人都深陷Google的遊戲規則中,Google有著巨大的權力,任何想做生意的人都得用Google,那麼誰來監管Google?
Google拒絕了CBS採訪其高管的請求,但是書面回覆了CBS的問題,Google否認是搜索引擎和搜索引擎廣告領域的壟斷者,稱Amazon和Facebook都是競爭對手,Google沒有利用算法使得競爭對手處於劣勢。
閱讀更多 Morketing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