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3日訊(記者林敏 通訊員陳晶晶)“大家早上好!新的一天開始了,別忘了喝杯溫開水……有需求請撥打前臺電話999!”每天早上,武漢市江夏區藏龍島發熱病人隔離觀察點的60餘名密接人員都會在微信群裡收到李娟的“早安問候”。44歲的李娟是江夏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監察執法大隊的一名工作人員,她在隔離點當前臺“客服”,在微信群裡當大家的“心靈按摩師”。

第一個報名請戰
生日當天成為戰“疫”志願者
1月27日,江夏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號召黨員幹部下沉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李娟看到信息第一個報名。“我還不是黨員也不是幹部,但我想上一線。”李娟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當時每天不停刷新聞,覺得情況非常危急,自己坐不住,想為防疫做點事。後來單位沒有安排她,“聽說是先安排男同志上了,我挺失望的。”
2月8日,江夏首個一般發熱病人隔離觀察點在東湖學院啟動,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承擔包保任務,該局再次發佈請戰動員。李娟再次報名請戰,第二天傳來消息,她被選上,去密接人員隔離點服務。
“我一直沒跟家人講我是報名的志願者,母親一直以為是單位派的,我怕她不同意。”這天正好是她的44歲生日,她跟母親一起吃了頓飯,收拾行李準備出發時,單位第一批人員已經出發,李娟又“被剩下”。
實際上,去年9月,她剛做完甲狀腺癌手術,還在恢復期,正是抵抗力差的易感染人群。
處理各種信息像“打仗”
2月17日她終於到隔離點“上崗”當前臺,負責隔離人員的登記、入住、送診聯繫、生活需求服務等,每天接打二三十個電話及處理上百條信息,像“打仗”一樣。
在隔離觀察點,李娟發現這些發熱患者因身體不適、與家人分隔和陌生居住環境等因素,情緒不太穩定。她想,自己不是醫護人員,沒法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診療,但積極樂觀的言語和正能量的態度能幫患者消除負面情緒。
工作的第一天,她就通過微信群主動跟患者們“套近乎”。每次細心記下患者的需求後,都用激勵的話語為患者加油打氣,貼心的服務和溫柔的言語讓她成了患者的“心靈按摩師”,即便不是她當班時間,也愛找她幫忙。
有一位患者平時有抽菸習慣,發脾氣要求工作人員幫忙買菸。李娟就此開始她的“畫餅療法”:“平時抽菸都影響健康,更何況現在,都忍十天了,再有幾天就可以出去啦,加油!”後來這位患者在微信群裡開玩笑,說自己都快把幾十年煙癮戒掉了,感謝李娟的耐心勸導。
聽說李娟主動報名來隔離點工作,患者紛紛為她點贊。在她積極樂觀的感染下,患者微信群的氛圍越來越活躍,大家相互鼓勵,積極配合隔離,靜待隔離期結束後見見這個微信“老朋友”。
閱讀更多 長江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