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啃指甲”的危害,家長真看清了嗎?搞不好生理心理雙重受挫

寶寶啃指甲一直都是很多寶爸寶媽們的一個心頭病。

很多寶寶都會在小的時候養成吃手啃指甲這些壞習慣,用牙齒把指甲啃得亂七八糟,十個手指頭都光禿禿的。甚至有些孩子會在指甲剛長出來的時候就去撕咬它,造成指甲脫落,流血發炎。

有些家長們知道這個習慣並不好,會在一定程度上盡力制止寶寶的這一行為。但還有一些帶有傳統觀念的家長,會認為這個習慣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自生自滅”,並不用多加管教。

然而,寶寶“啃指甲”之一問題的危害,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寶爸寶媽們真的知道其背後的深層危害嗎?

從小“啃指甲”的危害,家長真看清了嗎?搞不好生理心理雙重受挫

寶寶從小就愛“啃指甲”,寶爸寶媽很無奈

寶寶酷愛啃指甲,這可愁壞了劉華(化名)這個新晉寶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她突然發現自己寶寶沒事就喜歡抱著自己的手下功夫。

或者整根手指含在嘴裡吃個不停,或者對自己的指甲產生無窮的興趣,彷彿是品嚐山珍海味一般,風捲殘雲般的把自己的指甲啃得片甲不留,經常十個小手指頭都光禿禿的,又難看又讓人心疼。

為此,劉華還請教過自己的媽媽和婆婆,但是收到回覆卻不盡人意。長輩們基本都認為隨孩子去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孩子長大了自然就不會啃手啃指甲了。但劉華心裡很清楚,孩子啃手啃指甲的習慣如果養成,那隻會後患無窮。

從小“啃指甲”的危害,家長真看清了嗎?搞不好生理心理雙重受挫

短短一個月,在劉華和寶寶不斷溝通的基礎上,寶寶的小指頭還是遭到了不少的自我破壞。

指甲破損,指尖皮膚皸裂,讓劉華心疼得夠嗆,她實在沒法子,通過查詢資料和請教親朋好友,用了各種靠譜不靠譜的方法,寶寶啃指甲的壞習慣還是沒有被徹底的消滅。

劉華和老公絞盡腦汁,卻對這個壞習慣還是束手無策。寶寶“啃指甲”怎麼也解決不了,又不可能放任,到底該怎麼做呢?

“啃指甲”這件小事,背後藏著心理生理“雙重誘因”

“啃指甲”這個壞習慣看似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實際在其身後,隱藏著無窮的危害。只有認識到這種行為的真正誘因,才能正確地瞭解到它對於寶寶的真實傷害。

在很多人眼中,“啃指甲”只是一種常見的兒童不良習慣行為,而其背後,卻有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因素。

一:生理成因

  • 可能偶爾的一次啃手或者啃指甲,給寶寶帶來了樂趣和興趣,家長們沒有及時發現和制止,導致寶寶愛上了“啃指甲”這件事;
  • 寶寶可能是身體缺乏鉀、鈣等微量元素才導致“啃指甲”的現象時常發生。

二:心理成因

啃指甲的行為從心理上講,與寶寶心理緊張和情緒不穩有所關聯,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後患無窮”的根源。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很多家長應該不難發現,當寶寶在疑惑、害怕、不知所措的時候,有這一習慣的寶寶往往會開始“啃指甲”,一些沒有該習慣的寶寶在進入托兒所或者入學時,甚至很容易滋生“啃指甲”的行為。

從小“啃指甲”的危害,家長真看清了嗎?搞不好生理心理雙重受挫

通過心理學分析,“啃指甲”是由於寶寶在進入陌生環境,或者面臨困惑之時,自我滿足“安全感”的行為。

在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以及對環境的不熟悉,會催發寶寶的緊張感,而不知所措的寶寶經常會選擇自己最為信賴的方式,來排解這種情緒,直到異樣的感覺消失為止。這一點在稍稍內向、含蓄的寶寶身上尤為明顯。

而且,寶寶“啃指甲”的行為往往是孩子心理困惑或者疑慮的外在表現,很多“啃指甲”的寶寶一般都會帶有自閉、抑鬱、焦慮和社交恐懼等負面情緒。

這種負面心理情緒如果不及時發現並治療,會面對兩種情況:

  • 一種是隨著寶寶的成長,這種情緒會得到自我緩解,負面情緒對心理的影響會慢慢降低;
  • 另一種是這種負面情緒一直存在,且在寶寶心裡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

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自家寶寶的一生都伴隨著這種負面情緒,所以“啃指甲”這種行為已經發現,一定要嚴肅對待,謹慎處理。

從小“啃指甲”的危害,家長真看清了嗎?搞不好生理心理雙重受挫

面對“愛啃寶寶”,媽媽要懂得給心理、生理“雙重保護”

一:“跟蹤觀察”及時發現潛在誘因

對於“啃指甲”這個行為,家長一定要客觀的看待。關於習慣的行為都是越早發現越早扭轉越是容易,所以家長們在平時與寶寶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細心觀察寶寶的舉動。

如果發現寶寶有這種行為,首先要在言語上制止並直截了當地告訴寶寶這是個錯誤的行為。然後對寶寶進行“跟蹤觀察”。

比如,觀察一下寶寶平時在面對什麼情況的時候會有“啃指甲”的舉動。寶爸寶媽們可以根據寶寶“啃指甲”的頻率和場合,基本可以判斷寶寶進行這一行為的“根本心理驅動”,也就相當於中醫問診的望和聞。

望聞之後自然是問切,下面的步驟便是坐下來和寶寶溝通,瞭解一下寶寶對自己“啃指甲”的行為有無自我意識,在什麼情況下會想要“啃指甲”。

通過家長們的親身觀察以及寶寶的自我敘述,大致上可以對寶寶“啃指甲”這個問題“蓋棺定論”。判斷出寶寶到底是因為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去進行“啃指甲”這個行為。

瞭解了問題的根源,便可以“對症下藥”,採取最合適的手法對寶寶進行“治療”。

從小“啃指甲”的危害,家長真看清了嗎?搞不好生理心理雙重受挫

二:味覺刺激,掐斷生理需求

面對從生理上愛上“啃指甲”這個壞習慣的寶寶,我們可以使用一些相對容易做到的方法。寶爸寶媽們可以使用一些調味品,塗抹到寶寶的手指頭上,通過味覺的刺激,讓寶寶從內心對手指頭產生厭惡,失去“大快朵頤”的興趣。

當然,這個土方法比較適用於稍微小一點的寶寶,如果寶寶再長大一點,對這種誘騙行為會十分輕鬆的看穿。

如果寶爸寶媽們在孩子小一點的時候發現了寶寶有啃手指頭啃指甲這個壞習慣的苗頭,便可以適當的運用這個方法,將“啃指甲”這個敵人扼殺在搖籃裡。

三:分源截流,分散生理需求

另外,幫助寶寶克服由於習慣而改正不了的陋習時,家長們還可以採取分源截流的辦法

可以在言語上對寶寶施加一些行為控制,甚至在嚴重的時候可以採用適當的“威逼利誘”,讓寶寶在每一次想“啃指甲”的時候,都要好好掂量一下是否可以承擔家長們的斥責和懲罰。

在源頭進行遏制之後,家長們可以在後續對寶寶們的興趣進行輔助引導。比如,給寶寶買些益智的小玩具,將他們的興趣轉移到別的地方。

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家長們可以適當的選取一些更好的愛好來分散寶寶的注意力,讓他們想不起來“啃指甲”這回事。

但是這個輔助方法一定要選用合適的時機,少量使用。如果為了糾正寶寶的惡習,而又讓他們養成了分心的習慣,那實在是“得不償失”。

從小“啃指甲”的危害,家長真看清了嗎?搞不好生理心理雙重受挫

四:利用冷處置,消除心理需求

面對由於心理原因而經常“啃指甲”的寶寶,需要寶爸寶媽們一些特別的關愛。

因為,這部分寶寶往往在面對緊張和困惑時,才會習慣性的“啃手指”,所以需要家長們在心理上給予他們幫助。

在平時生活中,儘量為寶寶塑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以減少他們“啃指甲”的行為,儘量採取“冷處理”的手段。

即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和寶寶溝通為主要手段,減少大發雷霆等劇烈的情緒波動。在面對“啃指甲”這種不已改正的習慣的時候,減少其發作頻率,是一種很好的約束手段。

從小“啃指甲”的危害,家長真看清了嗎?搞不好生理心理雙重受挫

然後,寶寶們一定難免進入一些陌生的環境,那麼緊張感一定是隨之而來的。所以寶爸寶媽們在做好日常環境塑造的基礎上,還要多多引導寶寶的心理發展,幫助寶寶建立自信,走出“唯唯諾諾”的小牆角。

幫寶寶們建立自信,寶爸寶媽們一方面可以多多鼓勵寶寶,讓他們勇於嘗試一些新鮮的事情,不要活在自己的“舒適圈”。

另一方面,在寶寶們達成一些小成就的時候,要毫不吝嗇的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逐步去建立寶寶“我可以”,“我能做到”,“我能做好”的自信心理。

這樣面對一些困惑和緊張的時候,寶寶才有膽量和信心,去面對和戰勝它們。增添寶寶的信心和勇氣,也就是從根本上克服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喜歡“啃手指”這個陋習。

總結:

“啃指甲”這個壞習慣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很可能是寶寶內心出現問題的一個徵兆。“啃指甲”既不是什麼不可戰勝的強敵,也不是什麼可以忽略不計的螻蟻。

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在重視這個問題的同時,理性分析,並幫助寶寶戰勝心魔,早日改正陋習。

寶媽們,你家寶寶有啃指甲的習慣嗎?你是如何處置應對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