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口罩最大產能約為每天2000多萬隻,但因為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許多口罩企業產能未完全釋放。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中國口罩的生產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0.5秒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口罩最大產能約為每天2000多萬隻,但因為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許多口罩企業產能未完全釋放。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中國口罩的生產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0.5秒/只,但是供應使用之前,口罩還需要一個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到15天。由此可見,生產口罩是一個高產量、嚴把關的過程,每一個環節看似並不複雜,但是要求都十分嚴謹。以最常見的醫用外科口罩為例,口罩主要由三層無紡布組成。內層是普通無紡布,貼合皮膚;外層是做了防水處理的無紡布,主要用於隔絕飛沫、血液等傳染物;中間一層用的是經過駐極處理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用於過濾。口罩生產完畢後要經過環氧乙烷消毒並靜置7天揮發毒性,經過密封包裝,才能裝箱運走。口罩科普完整版視頻傳送門:https://www.ixigua.com/i6794709406165500428/毫無疑問,口罩三層材料中,中間的過濾層是關鍵,駐極處理之後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正是醫用口罩的核心材料。它的原材料來自聚丙烯顆粒。聚丙烯是一種性能優良的熱塑性合成樹脂,無色,半透明,是一種熱塑性輕質通用塑料,在工業、農業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塑料水壺、餐具之類,大部分都是聚丙烯做的。而且雖然過年期間復工進度受到一定影響,但是為了應對疫情,中石化部分煉廠已經調整生產計劃,於2月開始不斷增產,因此口罩的原材料供應充足。不過光有原材料還是不夠,將原材料變成無紡布還有一個精密的製作過程。首先,要將聚丙烯顆粒融化塑形,轉成纖維材料,以供使用。不過這種材料生產出來後,過濾性其實只能達到35%左右,因為醫用口罩的過濾機制是布朗擴散、截留、慣性碰撞、重力沉降和靜電吸附,初步生產的無紡布只能實現前四種過濾,不能達到防護需求,需要對材料進行駐極處理,讓纖維帶上電荷,用靜電捕獲新冠病毒可能存在的氣溶膠,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過濾效果。而且駐極處理的一大優勢在於,它能夠大幅提高過濾效率,卻不改變呼吸阻力,而且駐極電壓越高,材料的過濾效率越高。復工期的安全防護,從口罩開始,不可掉以輕心一般醫用口罩需要駐極電壓在30Kv-60kv,駐極時間要在20秒以上,最後需要的吸氣阻力一般不能超過343.2帕斯卡。這樣一來,經過駐極處理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在不改變呼吸阻力的前提下,實現95%的過濾性,有效抵禦了病毒。最後,在一切組裝完畢,投入使用之前,醫用外科口罩還需要經過環氧乙烷消毒的流程。把口罩放在400mg/L的環氧乙烷環境中,利用烷基化作用於羥基,使微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達到殺菌目的。不過這種環氧乙烷對人體是有毒性的致癌物質,因此消毒後需要靜置7天,當殘留量低於要求標準時才能包裝出廠,供應使用。因此,無論在哪一個環節,口罩的生產都是一個要求極為嚴謹、需要符合嚴格規定的過程,所以我們更應當抵制偽劣口罩,佩戴安全有效、符合標準的口罩。復工期的安全防護,從口罩開始,不可掉以輕心今天,關於口罩,就為大家帶來這麼多。如今非常時期,無論是前線的醫務工作者、解放軍戰士,還是後方日夜奔波的後勤保障者、提前開工的口罩生產廠,亦或是就在我們身邊的一位位疫情檢查員,無數抗“疫”勇士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他們為抗擊疫情付出了汗水甚至生命的代價,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謹以此片,向奮戰著的他們致敬,也希望屏幕前的大家都能戴好口罩,身體健康,一起共度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