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贏銷
看時代,時代不同鈔票數字在變遷。
想當初,城裡工人三十幾元一個月。
農村除了糧食隊裡分,蔬菜自已種。養個豬鴨雞生個蛋自已吃以外,隊裡一年分二次紅,勞動力多的人一年分到上百元,勞動力少的人一年只有幾十元,更少甚者,還有缺隊裡糧食錢的貧困戶。
就隊裡分的這幾個錢,買點年貨,給孩子做件新衣服,就開開心樂陶陶了。
改革開放後,物價開始有動搖了,個人擺攤開店做小生意的人也多起來了,那時的萬元戶就是富甲一方方圓有名的有錢人了。
再後來,城鄉不再分的那麼嚴格了,農民可以化萬元買個城市戶口,和城裡人平起平坐啦。
再後來,農民到城裡買個房子戶口可遷過去做城裡人,工作不再分配,各人可以自已找,個體也可以自交社保老有所養了,那個時候只要繳足十年。
那個時候,先知先覺的人嗅出了商機,開公司辦企業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地賺到了錢挖到了第一桶發財起始金。
星轉鬥移時過境遷。轉個鏡頭到今日,男人要賺到多少錢才能體面地生活,約千萬以上吧。
快鏡轉至明日至將來,也許賺千萬元也會不及當初的萬元戶。
不以錢數論英雄,數風流人物,只看當下,真要賺到體面而生活,需要實現財務自由。
凡夫俗子3020
看過來都給你算準了.…
首先,買房買車。
買一套房子,最小要80平米,如果深圳房價按4萬來算,40000*80=320萬;再加上裝修的費用20萬,20萬裝修一套房已經很省很省了,合計340萬;
買輛差不多還算經濟實惠的車大概15萬,據統計,約每10年換一次車,在此期間也就是換3次,再加上油錢、稅前、保養、罰金等等,平均一個月算2000元,150000*3+2000*12*30=
117萬。
然後,娶媳婦。
首先你得和未來的妻子談個戀愛。戀愛經費包括出去吃飯、買禮物、娛樂、旅遊、送女友父母節日禮品等,平均每月估算2500元,談個2年的話,花費2500*12*2=6萬;
辦喜酒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以中等酒店來辦,按20桌算,包括菜、酒、煙、糖,每桌算8000元,婚禮策劃費2萬,這已經是最低估算了,計8000*20+20000=18萬;
婚禮辦完,小倆口得度蜜月了,不管去哪裡,你帶著她,並帶著錢,每人費用以20000元為標準,計4萬;
合計28萬。
接著,生子。
妻子懷孕期間的檢查費、營養費大概7000元;
0—3歲的奶粉錢,每個月1500左右,三年就是54000元;
從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的開銷算下來大概268000元;
合計32.9萬。
再來,孝敬父母。
父母把我們養大也不容易,敬敬孝心是必須的。每個月給父母1000元,錢雖不多,也是自己的一點心意。外加上孝順岳父岳母的,每個月2000元,2000*12*30=
72萬。
還有,生活。
包括日常的茶米油鹽、米麵水電等開銷,以及人情往來交際的費用,一個家庭一年按6000元來算,30年算下來需要180萬。
我們姑且不算各種意外大病,只算一些常見的小病小災,感冒發燒流鼻涕、胃酸胃脹胃痙攣什麼的,一年的健康經費也要準備3000元,那麼30年下來,健康費合計3000*30=
9萬。
最後,養老。
退休期按20年計算,假如一個月花2000元,20年就是2000*12*20=
48萬。
得出答案:
340萬+117萬+28萬+32.9萬+72萬+180萬+9萬+48萬=
826.9萬
男人一生要賺夠826.9萬才能體面地生活,826.9萬除以30年再除以12個月,約等於2萬。


國人之豪
體面地生活,也要看區域,參照物以及你認為的體面生活是什麼概念,在大山深處,你可能只要10萬,就夠體面了,但是在一般小鎮,有個200來萬,也就很舒適了,去北上廣深,200萬就是窮人。去東南亞國家,尤其是緬甸,你可能只要五萬,日子就很好過了。但是豪門的體面就大不相同了,天上飛的是飛機,海上游的是遊艇,陸上跑的是豪車,住的是豪華別墅,吃的是閃蒸還未,睡的是明星網紅,沒有個幾十億上百億的身價,恐怕就不行了。
真正的體面生活應該是走到哪裡,哪裡都有一大群真正愛戴你的人。你有再多的錢,沒有人愛你,擁護你,你的體面就是寂寞和孤單。
妖風肆啟
體面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即使一開始工作就能在圈子裡中上的收入,也還得房買車,我們當前面的新房新車結婚家裡都支持了,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折中一下,房款200萬,車子30萬,結婚30萬,這裡省下260萬,如果家裡沒法支持的,這部分得加上。一開始收入在同齡人裡算不錯的話,22歲畢業怎麼也得8000起步,30歲前平均年收入15萬,40歲平均年收入30萬,50歲平均年收入40萬,幹到退休60歲,120+300+800=1220萬。退休後退休工資忽略不計。
這個這個水平只能說還不錯,如果按一線城市,按富人的標準去算,那就沒邊了,至少這個標準在我看來算不錯了。這是要求老婆有收入的情況下,如果老婆是全職太太,那麼收入加30%,基本也都不錯了。這是按通貨膨脹不明顯去算的,如果未來貨幣貶值也比較快,那這個也是不夠的。
體面的生活,在30歲出頭,一年30萬往上,一輛三四十萬的車,基本在哪裡都還算過得去,不會算寒磣的。
路途思考者
一個男人一生想要體面的生活,大概粗略的估計要2000萬元。首先簡單說說體面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體面的生活不一定是奢華的別墅,就來個100平的三室是起碼的。另外一臺20萬的車少不了。而且還要配兩臺,因為自己是個男人呀,總不能自己在外風光體面了,老婆熬成了黃臉婆隻身在家帶孩子吧。大件咋們先以車和房子來說。看起來也算是體面一些了。
接下來估算一下一生之中體面年齡。夫妻雙方按照20歲開始算。因為20歲之前多少身不由己。就算體面到70歲。那麼這個體面時間有50年。
接下來我們算算生活體面的消費。要想體面,那麼應該起碼在二線城市吧。而二線城市的房價體面點就要好點的地段,怎麼說也要平均兩萬起。即使在50年內不換房的情況下。你要一生為房子投入200萬+50萬(每年1萬各種費用)。
車子我們以10年一換。那麼50年需要10部20萬的車。每部車每年按照各種開銷兩萬算。那麼養車需要400萬。
孩子呢?孩子假設每年開銷10萬元到25歲。那麼投入250萬元。
孩子結婚也要體面點吧,那就在送一輛車和一套房共270萬。
以上共計1170萬。這還沒有算你們夫妻兩個的消費。
你們要想體面一點生活。兩人一年消費15萬也算稍微的體面一些了。那麼50年則需要750萬。
因此綜合起來,一個男人想要體面點生活一生大概需要有1920萬。
我們以粗略2000萬計算。如果從20歲參加工作到60歲退休的話。在40年的時間裡,想要過上體面的生活的話。夫妻二人年收入平均達到50萬元才能實現。
如果你老婆沒有收入,全靠你一人的話。那麼你平均一個月收入則要超過4萬元,才能保證全家在70歲之前過上體面的生活。
當然這個計算僅是不包括通貨膨脹和物價漲幅,實際上則遠高於這個數字。如果在一線城市,恐怕這個數字還要翻倍都不止。
目前在我國月收入超過4萬元的,屬於極少數人群。當然在許多行業也根本沒有這個數字的收入。所以要想一生過上體面的生活,努力奮鬥的同時,還離不開有一雙鷹一樣能夠洞察秋毫的眼光。
聽是海笑的聲音
我認為:一個男人的一輩子的背後,支撐著的往往是一個家庭,也就是說,上有雙方父母,還有老婆孩子。
所以嘛,照現在的標準來算,自然不是一筆小數目。
我不否認過尊嚴的生活,需要金錢,但一味放大🔍金錢與尊嚴之間的關係,也近乎於淺薄。
一輩子男人掙的錢,若是有的男人20年前,曾經有過十年收入不菲的“黃金期”,好在當時掙的錢,買了幾套一線城市的房子,如今是“洗手不幹”工作了,靠房租維持生活,你說說看,他的生活有尊嚴嗎?
其實,一位有修養的男人的尊嚴,來自於內心強大,如宋朝的蘇東坡一生做官被貶,經濟來源常常發生危機,用錢是“捉襟見肘”而司空見慣,請告訴我,“入不敷出”的蘇軾活的沒有尊嚴嗎?
我承認,中國越來越富了,其人均GDP已經踏入到了世界發達國家的門檻,可別忘了,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還只有2.5萬/年;如此來看,一位男性在45~50歲後,若每年可支配的金錢能達到4萬以上,就足夠有尊嚴的活著了。
4萬元只要分配到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興趣愛好的菸酒茶;與老朋友不定期聚會的請客費;年節與家人在休閒度假;養臺家用小車~
總之,我更欣賞男人的尊嚴體現在精神的層面,也更欣賞男人能優雅的變老。
高雅的氣質來自於文化,而只須夠用的錢足矣,如同鮮花,水澆多了,它不會盛開,肥施多了,也不會盛開,懂了嗎?只要水不缺、肥也不少,反倒盛開的更鮮豔。
盧軼稱心
每個人嚮往的生活不一樣
有的人沒有多少錢也過的挺舒適
男人嘛 ,思想觀不一樣,社會觀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
拿錢去衡量體面生活, 我想說的沒有確切數字,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
窮人家庭有窮人家庭的活法
富人有富人的活法。
只要夠養活一個家,不愁吃喝穿
遇到緊急情況能拿出錢來,
家裡人身體健健康康。
掙多少錢是多? 慾望是無限的,
掙了一筆 又想在掙一筆。
人的慾望都這樣,
所以說夠話就好。
謝謝
郗寧濤
一個男人要賺多少錢才能體面的生活。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體面,體面主要是指當個體的作為受到其所處的時空的認可或嘉許時內心的感受。個人感覺體面如果跟錢掛鉤的話是就永遠不夠。
有錢人不一定體面。譬如“暴發戶”這類人,他們有的是錢,生活、辦事講究的是排場,看重的是金鍊子比別人粗、重,抽的煙比別人貴,穿的襖是某某的動物皮毛,這些人通常在他們生活的區域內知名度也很高,但他們大多數內心都是自卑的,因為不想別人說他“土”,只想展現自己的“豪”,但是有錢人那麼多,“豪無止境”!再比如有些“豪門”,他們同樣有錢,生活,辦事也同樣講究,但是他們看重的專業領悟上的知識儲備,是琴棋書畫等都有涉獵並且至少精於兩種的技藝,是堅持鍛鍊擁有一個好身體的自律,這些人在公眾眼中談吐不凡,吹拉彈唱信手拈來,體態端莊,舉止謙和,這是體面,但為了家產爭的你死我活,洋相出盡的時候,你還覺得他們體面嗎?(未談個例)
錢賺的多少跟過的是否體面真的沒什麼關係。我聽過不少不是特別富裕但特別體面人,比如“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的鐘揚,在西藏超越6000米的生命禁區,為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為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為科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杜富國,在執行邊境掃雷行動面對危險時,對隊友喊出的“你退後,我來”;馬旭,他的頒獎詞至今我仍印象深刻,“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歎。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這類人不勝枚舉,但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心裡能裝下天地。
賺的錢越多,生活條件是會過得更好。若要將生活與體面掛鉤,需要考慮的不是錢賺了多少,而是為社會,為國家貢獻了多少。
饅頭小哥666
按一個人工作四十年,二線城市的房價大概是三四線城市的三倍,一線城市的房價大概是二線城市的三倍,這樣算。
三四線城市,按一個月7500收入來算,應該算是比較高的收入。一年9萬,四十年三百六十萬。360萬,在三四線城市大概也就是三套房子。如果還有,兩三百萬的存款。在當地應該算是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大概也就是資產在600萬左右吧。按照房價,以此類推,二線城市估計在兩千萬。一線城市估計在6000萬。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不同的人的標準不一樣,算法和結論可能也不同。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男人想養活一個家很容易,貧有貧的過法,富有富的過法,一生掙多少錢才能體面的生活,我想沒有覺得的數字,畢竟現在生活壓力大[捂臉]
依我個人想法,農村有個家,城裡有套房,自己有量車,日常開支有存款,這樣就知足,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