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吃螃蟹”的自動駕駛公司,Nuro無人配送車獲上路豁免權

兩位前谷歌工程師創建的自動駕駛新創公司 Nuro 最近又有了新的動作。

這一次是推出第二代無人配送車輛 R2。

這款車型與 Nuro 上一代車型 R1 非常類似:外觀類似「雞蛋」造型,且沒給人類駕駛員留位置。

第一家“吃螃蟹”的自動駕駛公司,Nuro無人配送車獲上路豁免權

Nuro R1

第一家“吃螃蟹”的自動駕駛公司,Nuro無人配送車獲上路豁免權

Nuro R2

不過,相同外形下兩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R2 拿到了美國聯邦政府的特別豁免。

無論對於 Nuro 還是整個自動駕駛行業,這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刻。

這意味著, Nuro 可以製造並測試不符合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FMVSS)的無人配送車輛了

一般來說,按照 FMVSS 的規定,在美國銷售車輛之前,車輛必須要有基礎的控制裝置,比如方向盤、踏板和後視鏡等。

如果新車不符合所有現有的 FMVSS 標準,則製造商可以申請豁免。按照相關規定,每年每家公司最多能拿到 2500 個豁免額。

雖然法律有明文規定,但翻遍美國交通部的網站,你都找不到任何一個針對自動駕駛公司的豁免先例。

因此, Nuro 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自動駕駛公司。

對於這一「成果」,Nuro 也是相當興奮。

據 Nuro 首席法律顧問 David Estrada 表示,Nuro 是美國第一個手持「官方認證」上路運營的無人配送車公司。

「為了拿到這個特別豁免權,公司必須證明車輛本身至少與滿足標準要求的車輛一樣安全。」Estrada 說道。

第一家“吃螃蟹”的自動駕駛公司,Nuro無人配送車獲上路豁免權

事實上,Nuro 並非唯一一家向美國交通部申請豁免權的自動駕駛公司。

通用也提交了自己的請願書,以便能量產無方向盤和踏板的雪佛蘭 Bolt 車隊。請願書已經過了公眾意見徵詢期,但交通部卻尚未發表回應。

不過,與 Nuro 不同,通用尋求的豁免權是針對時速超過 25 英里/小時(約合 40 公里)車輛。

對於監管機構而言,這可比 Nuro 配送車複雜多了。

「鑑於 R2 是一款低速無人配送車,因此標準中要求的擋風玻璃和後視鏡就沒什麼意義了。」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在一份聲明中寫道。

當然,Nuro 的豁免權也有一定的附加條件,即:鑑於 R2 擁有獨特和新穎的設計,NHTSA 認為:

出於公眾利益的考量,對 R2 的監督要比對普通豁免車輛的監督更為嚴格,並且已將豁免的條件設為包括強制性報告 R2 運營信息(包括自動駕駛系統)在內的一系列條款,以及對將要部署 R2 社區的相關宣傳。

第一家“吃螃蟹”的自動駕駛公司,Nuro無人配送車獲上路豁免權

已經退役的谷歌無人車「螢火蟲」原型車

負責 R2 生產製造的是底特律汽車供應商 Roush,當年的谷歌「螢火蟲」原型車也是出自這家公司之手。

這兩款車型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有 25 英里/小時的限速,取消了方向盤和踏板,而且長了一副蠢萌的外形。

不過,「螢火蟲」主要是為了展示谷歌的自動駕駛技術,而 R2 則是 Nuro 的賺錢工具。

第一家“吃螃蟹”的自動駕駛公司,Nuro無人配送車獲上路豁免權

對於最新的 R2,Nuro 表示它比第一代產品更耐用,能經受住各種路況和天氣。

此外,R2 的寬度只有轎車的一半,沒有了後視鏡,它在大街小巷穿梭就更順暢了。長度方面,R2 也比大多數車輛短的多,但其貨艙容量卻比 R1 多了 65%。

除了更大的貨倉,R2 還有溫控功能,以保證配送食物的新鮮。車輛外部則配備了一大塊觸摸屏,方便用戶輸入取貨碼(來自手機 APP)來取出自己的貨物。

當然,對於 Nuro 的商業模式,外界依然有許多問題,比如:

殘障人士能否走到路邊取回貨物?Nuro 會侷限於郊區,還是可以擴展到人流密集的城區?

顯然,拿到交通部的豁免權為 Nuro 的未來贏得了一枚重要的籌碼。

「公眾和政策制定者第一關心的就是安全。」Estrada 說道。

「因此我們認為,滿足這一要求的最好方式就是設計一款注重外部安全的車輛。所以,R2 變成了一款輕巧的小車,與 3000 磅的汽車相比,它所造成的傷害較小。沿著道路行駛時,它非常安全。停下來後又佔地小,不會阻礙其他汽車、自行車以及行人通行。」

對於一家新創公司來說,造車非常燒錢。

好在 Nuro 去年拿到了軟銀近 10 億美元投資。汽車之心獲悉,Nuro 目前共製造了 6 輛 R1,至於未來要製造多少輛 R2,現在 Nuro 並未透露。

眼下,這 6 輛 R1 正在逐步退役。此前,這些車輛在亞利桑那斯科茨代爾測試了四個月(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此期間,R1 完成了數千次貨物配送。

最近,Nuro 來到了休斯敦,開始幫助沃爾瑪、達美樂和克羅格執行貨物配送工作。不過,在這裡, Nuro 使用的是改裝版豐田普銳斯,而非小巧的無人配送車。

Estrada 也承認,Nuro 現在面臨的真正大考是到底能否圍繞這些低速無人配送車搭建起真正可行的商業模式。

「合作與客戶的開發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他說道。「而且掌握了核心技術後,又該如何走向成功?這也是我們今年要重點關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