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撞見“尷尬事“,寶媽未及時補救,飯後被孩子“出賣”得很慘

夫妻倆“親熱”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自從是有了孩子之後,一切都會變得不自如。


孩子撞見“尷尬事“,寶媽未及時補救,飯後被孩子“出賣”得很慘

夫妻怕孩子看到“親熱”

孩子還小的時候感覺倒無所謂,等孩子長大的時候就棘手了。夫妻生活開始變得小心翼翼,好不容易熬到和孩子分床睡了,但是這個時候新的麻煩又來了,因為你隨時隨地都可能被這些熊孩子“出賣”。

孩子撞見“尷尬事“,寶媽未及時補救,飯後被孩子“出賣”得很慘

孩子口無遮攔

王女士就是個例子,自從生下孩子後,就和老公很少有親密接觸了。有時候兩個人剛剛醞釀好感情的時候,孩子就會吵著要媽媽,也就只能忍下來了,誰讓他是自己的孩子呢。

終於熬到孩子可以自己單獨睡了,王女士終於鬆了一口氣。

正當兩個人準備“熱身”睡覺的時候,突然門被一下子推開了,孩子一臉茫然地看著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你們在幹什麼,我渴了,想喝水”。夫妻倆一臉無奈和尷尬,也就只當做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

孩子撞見“尷尬事“,寶媽未及時補救,飯後被孩子“出賣”得很慘

熊孩子闖進爸媽臥室

本想著這件事情也就沒什麼,也就沒太注意,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孩子居然把他們給“出賣”了,這讓兩口子可是一言難盡啊。

週末,王女士的一群好朋友來家裡吃飯,爸爸媽媽一邊招呼他們,還要囑咐孩子去做作業。飯後聊天之際,突然聊到孩子晚上不好好睡覺的問題上。

這時候,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孩子突然轉過頭來說:“你還說我睡覺不安穩,我看是你和爸爸睡覺才不安穩呢,前幾天我進你們房間的時候就看到你們的床一直再動,你和爸爸在玩騎馬”聽到這話以後,大夥兒鬨堂大笑,笑得是人仰馬翻。

孩子撞見“尷尬事“,寶媽未及時補救,飯後被孩子“出賣”得很慘

孩子說出爸媽“小秘密”被笑話

爸爸媽媽的臉刷一下紅到耳根。心想:“這下完了,這熊孩子咋這麼丟人,都來不及捂他的嘴

看到王女士的遭遇我們除了感到搞笑之外,另外一個問題也油然而生----兒童的“性教育”該在什麼時候普及呢,不是等到他哪天口無遮攔,說出爸爸媽媽“小秘密”的時候,就追悔莫及了。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防範和教育孩子關於“性”這方面的知識呢?不妨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把一些“性”知識融入到其中來,比如可以先教她如何去認識自己的“隱私”,這就跟自己的頭髮和鼻子一樣,沒有什麼區別。

換衣服、上廁所、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把這些

“隱私”保護起來,誰都不能碰。孩子們其實就是他們自己心中的小大人,每個人有支配自己身體的權力,他們可以拒絕任何形式的接觸,包括父母,老師。

孩子撞見“尷尬事“,寶媽未及時補救,飯後被孩子“出賣”得很慘

給寶寶洗澡普及性別知識

2.父母在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鎖好自己房間的門。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熊孩子什麼時候會闖進來,就像前面的例子中王女士,被他的孩子

“出賣”給朋友。

孩子撞見“尷尬事“,寶媽未及時補救,飯後被孩子“出賣”得很慘

爸媽鎖好臥室門

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王女士這樣遭遇的人。他們首先意識到的不應該是羞恥和難堪。而是對孩子的“性”教育,是否做到了開放心態。

可能中國的大多數父母被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所影響,羞於在孩子面前提起“性”

話題,但是教育孩子刻不容緩,如果要等到他長大了,自己去理解和意識就有點晚了。

3.讓孩子保護好自己的“隱私”,父母可以告訴寶寶們“不可以隨意脫衣服、不可以把自己的“隱私”給別人看、不可以和陌生人有親密的接觸””等。前一陣兒,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大連14歲男童殺女童案件,因強姦未遂,小女孩被殺害拋屍。

孩子撞見“尷尬事“,寶媽未及時補救,飯後被孩子“出賣”得很慘

拒絕別人的接觸

這場悲劇後面所折射出了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問題是存在畸形的,到底是什麼力量將一個個年輕的生命扼殺在搖籃裡,這都是我們該去關注的話題。父母的言傳身教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從孩子呱呱墜地就意味著我們要擔起責任,不是說單純的把他餵飽喝足就好,而是要從思想上去教育、引導他,培養他的性格塑造和處世態度。

專家說過:兒童“性”教育問題,不會太早,只會太遲。

為了孩子們有一個健康的童年和完美的人生,父母的責任刻不容緩,早期普及“性”教育,杜絕悲劇再次發生,還給孩子一個安靜和諧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