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噠噠帥
冠狀病毒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其自然宿主包括家畜、禽類、鼠類及野生哺乳類動物 等,尤其是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儲存宿主,也是病毒擴散、傳播及致動物或人類疾病流行的傳染源。 已發現有6種冠狀病毒可使人類致病,其中SARS-CoV及 MERS-CoV具有高致死率。
由於冠狀病毒有廣泛宿主的特點以及自身基因組的結構特徵,使其在進化過程中極易發生基因重組和變異,呈現遺傳多樣性。新亞型及新的冠狀病毒在此過程中不斷出現,使該病毒可發生跨種屬感染,也對感染的預防與治療帶來較大的困難。
冠狀病毒的形態、結構與分類
1 形態與結構
冠狀病毒呈不規則形狀,電鏡下形似“皇冠,直徑約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著脂肪膜,膜表面有3種糖蛋白: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負責營養物質的跨膜運輸、新生病毒出芽釋放與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數種類還有血凝素糖蛋白 。 冠狀病毒的核酸為非節段單鏈(+)RNA,長(27 ~32) ×10 3 bp,是 RNA病毒中最長的RNA核酸鏈。
2 病 毒 分 類
冠 狀 病 毒 屬 套 式 病 毒 目 ,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亞科,冠狀病毒屬, 是導致多種畜類、禽類、寵物及人類若干疾病的重要病原。 2014年,國際病毒學分類委員會將冠狀病毒科分為4個屬,即 α、β、γ和 δ 屬[6-8]。根據每個屬複製酶基因的結構不同,又可將其分為若干種群。從基因遺傳進化分析相接近的依據,冠狀病毒科可分為 2個亞科,即冠狀病毒亞科與環曲病毒亞科 。 其他有動脈炎病毒科及其亞科與屬,專業學者也將其歸類於套式病毒目中。

2 冠狀病毒的感染過程
為什麼偏偏在過年時期出現新型
冠狀病毒肺炎這種情況呢?
細胞學角度:
[6,11]冠狀病毒的感染步驟,包括吸附入侵、基因合成、成熟病毒的包裝和釋放這 4個過程,其中在病毒吸附入侵的關鍵步驟是病毒受體的特異性。 病毒入侵,首先必須能夠識別宿主細胞,建立一座“橋樑”聯通彼此,進而突破細胞膜屏障進入細胞內部。
社會學角度:
這離不開天、地、人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經常講“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汙染嚴重後,環境衛生不好就可引起。 今年的幾場大火,不管是美國加州大火、巴西亞馬遜森林大火,還是澳大利亞大火,都對地球的自然氣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這是天災。 另外,今年適逢暖冬,我國好多地方在冬天也沒感覺好多冷,例如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只是在臨近過年這幾天才稍微感覺冷些。這樣的天氣適合病毒的滋生,也適合病毒的傳播,這是地利。
3、冠狀病毒感染人類的危害性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人冠狀病毒感染可致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尤其在幼兒、新生兒、老年人和免疫抑制人群。自從2003 年 SARS-CoV 暴發流行以來,警示該病毒對人類存在重大的危害性。目前發現有6種冠狀病毒可感染人類,除SARS-CoV對人類有高致病性外,2012年又發現HERS-CoV 可致高病死率的嚴重感染病。
現在武漢發現的“新型肺炎”2019冠狀病毒有研究顯示是SARS病毒的近親,屬於同一大類。但是與SARS相比,雖然傳染程度在增加,但是傳染程度仍然沒有SARS強。我們日常出行還是要佩戴口罩,回家後用肥皂洗手,注意不要輕易串門。
臨床實驗室檢查
1 血常規
病程初期到中期白細胞計數通常正常或下降,淋巴細胞則常見減少,部分病例血小板亦減少。T細胞亞群中 CD3+ 、CD4 + 及 CD8 + T細 胞均顯著減少。
2 血清學檢測
國內已建立間接熒光抗體 法(IFA)和 ELISA來檢測血清中SARS病毒特異性 抗體。 IgG型抗體在起病後第1周檢出率低或檢不出,第2週末檢出率>80%,第3週末 >95%,且效價持續升高,在病後第3個月仍保持很高的水平。
3 分子生物學檢測
以 RT-PCR 法檢查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大便等標本中 SARS 冠狀病毒的 RNA。
4 細胞培養分離病毒
將患者標本接種到細胞中進行培養,分離到病毒後,還應以 RT-PCR 法來鑑定是否為 SARS 病毒。
5、 影像學檢查
絕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即有胸部X線檢查異常,多呈斑片狀或網狀改變。起病初期常呈單灶病變,短期內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雙肺或單肺多葉。 部分患者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雙肺周邊區域累及較為常見。 對於胸片無病變而臨床又懷疑為SARS的患者,1~2d內要複查胸部X線檢查。 胸部CT檢查以玻璃樣改變最多見。 肺部陰影吸收、消散較慢,陰影改變與臨床症狀體徵 有時可不一致。
根據SARS的病程, 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
(1) 發熱期,呈雙峰熱型,首 次出現發熱為病毒複製期(約 1 周);
(2)肺損傷期, 表現為第 2 次發熱高峰,相當介質損傷階段(1 周左 右),即病毒介導的細胞免疫反應,多種細胞因子如 TNF-α、IL-1、IL-6、IL-8 發生級聯釋放,稱為細胞因 子風暴,這些促炎介質導致瀰漫性肺泡損傷,出現 ARDS 及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 SIRS)等,此時為病 毒血癥期(可持續 10 d);
(3)免疫麻痺期,最後又誘 發繼發性感染;
(4) 恢復期,也是免疫重建期。 因此,治療應在 1 周前即開始綜合性措施,包括抗病毒 藥物,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如ECMO),心血管的支持及保護,廣譜抗菌藥物降低機會病原感染等。 抗病毒藥物曾試用過 IFNα、利巴韋林、膦甲酸鈉等單用或聯用,聯用糖皮質激素是當時最強調的措施。 由於這些藥物均有較明顯的不良反應,2004年期間推薦早期選用小劑量3種抗病毒藥物,國內學者建議聯合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方案,但臨床結果評價有爭議。 目前發現的抗病毒小分子新藥可能會有突破。
由於目前對上述病毒尚無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故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
如何預防冠狀病毒?
1、洗手和漱口是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措施。
洗手要用肥皂在雙手的每一個角落揉搓, 然後用流水沖洗 20 秒以上。漱口分三次進行:首先,是把水含在口中咕嚕咕嚕漱後吐出; 其次,是將含在口中的水向後 在喉嚨深處好像水要進入一樣昂首嘩啦嘩啦漱 15 秒以上然後吐出;最後,再一次含水向後昂首嘩啦嘩啦漱後吐出。特別 是有小孩的家庭,家長要很好 用此法預防感染的擴散。
2、加強防寒保暖
儘可能減少體內熱量散發和熱能消耗, 尤其是注意頭、背、腹、足四 個部位的保溫,及時添加禦寒 衣物以及防寒設備。風寒天氣外出時,應戴上口罩,以減少 寒冷和乾燥的空氣對呼吸道的 刺激,霧霾天氣最好不要外出。
3、注意保溼,如使用加溼器;
在室內(尤其是居室)放置一盆水,使水汽蒸發;在室 內盆栽觀葉植物,使水蒸氣由 葉子散發出去;將溼毛巾、洗的衣物等在室內晾曬,使溼度上升;洗完澡後,可將浴室門打開, 讓其中的熱氣散發出去以加溼; 做飯時,把燉食物、煮湯或火鍋等加熱器皿放在室內桌子上, 使蒸發的熱氣代替加溼器,並可溫暖房間。研究表明,溫度在 20 度以上,溼度 50% ~ 60% 的空 氣中,即乾燥指數(絕對溼度) 保持在 11 ~ 17g/ 時,流感病毒的感染力就會下降。
4、加強室內及物品消毒。
由於一些病毒不耐高溫和酸鹼, 故可以採取高溫的方法進行消毒,如煮沸、日光曝曬、紫外 線燈照射等,還有就是食醋燻 蒸。每天開窗通風透氣20分鐘。 要勤換衣服,勤曬被褥,勤到 戶外活動,接受“日光浴”。如果將開窗通氣與食醋燻蒸結合起來效果更好(即白天開窗通氣,晚上食醋燻蒸)。
5、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外出、處理食物、飯前、便後須充分洗手。對於進口的食物(特別是貝殼類海產品),烹調時要予以充分加熱方可食用。不要用手亂抓食物,各種餐具如碗、筷和廚具如刀、菜板等,要定期消毒。
6、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要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在飲食上,多飲水,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果蔬。
肛腸科林醫生
曾經鍾南山院士說過非典還會捲土重來,這主要的因素還是我們人類無休止的虐殺野生動物,將這些野生動物作為美佳餚,而這恰恰也是這些病毒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目前冠狀病毒大量爆發,主要還是和吃的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以前的人吃了野生動物沒有出現這種病狀,我個人認為這個還是和環境汙染、細菌病毒感染這些動物有關,所以人類進食後導致病毒感染,這也是一些食物鏈的關係,以前沒有這種環境汙染,而且吃的東西也沒有現在這樣繁雜。
目前據研究考慮冠狀病毒主要的源頭是蝙蝠、蛇及一些野生動物,因為這些動物生活環境等因素導致本身帶有一些病毒,所以人類將這些帶有病毒的動物進食後導致自身出現感染。
因此建議大家出門戴口罩,勤洗手 咳嗽或打噴嚏時捂住口鼻,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觸,避免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還有就是大家進食一些食物要有原則,別亂七八糟都吃,亂吃的結果就是自己遭殃。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幾個原因:
1、不是所有的野生動物都具有病毒。目前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不得而知,但公眾比較認可的是,病毒來自於武漢一家海鮮市場,極有可能是一種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被人吃了,被傳染。
2、不是所有野生動物攜帶病毒都能夠傳染給人類。有的野生動物,確實有病毒,但這種病毒只可能出現在動物界傳染,沒法傳染給人類,這跟人體的免疫力、跟動物有區別,病毒在動物界傳染的,不一定能在人身上傳染,有些病毒可以人與人之間傳染,不一定動物會傳染。
3、潛伏期因素。有些病毒,人體可能被傳染了,只是因為有一個潛伏期,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才會出現,也就是說,有的人,吃了野生動物,被病毒傳染,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因為它處於潛伏期,沒法表現出來,可能過一段時間,甚至幾十年後,就出現了。
4、可能也跟極端氣候、環境因素。今年整體來說,氣候比較反常,屬於暖冬,氣候不正常,給病毒存在提供了氣候機會,而我們生態環境的糟糕,甚至各種汙染的存在,導致一些病毒產生。
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不排除跟這些氣候啊、生存環境有關,而過往吃了野生動物,沒事,跟那時候的環境有關係。打個比方,過去,人很少得各種疾病,動物也很少有傳染病,如今,各類傳染病越來越多,不僅僅是人,野生動物也如此,因此,環境的變化、氣候的變化,給我們如今得病,或者被傳染提供了機會,特別是一些野生動物在特殊生存環境下,容易得傳染病,它們將這種病毒傳染給人類,造成了人類被傳染。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我們捕殺野生動物和食用野生動物,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以往之所以沒有出現,那是因為時候未到,就如同你經常違反交通規則,闖紅燈,今天沒被撞,並不代表你一輩子闖紅燈都不會被撞一個道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就安全了,如果這一次沒有人去吃野生動物,會出現被傳染和死亡事件發生嗎?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通通報道。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搞得這個年大家都過得人心惶惶,不再有年的味道。曾醫生也在大年初一晚上接到緊急通知,取消休假,提前回到工作崗位。
並不是說以前吃野生動物沒有症狀出現!
君不知,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根據當時的流行病學調查,最早的非典病例大多是和野生動物有密切接觸病史,他們或者是野生動物運輸者,或者是野生動物的交易者,或者是餐廳的廚師及服務員。
由於這條線索,當年很快就鎖定了廣東的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並在果子狸身上找到了這種非典病毒。
還有前幾年非洲爆發的高致死率的埃博拉病毒,據說也是從靈長類動物身上傳染給人類。
還有人們常見的艾滋病病毒,也在大猩猩身上出現。
為什麼這些病毒會跑到人的身體內?
現在人砍伐深林,侵佔土地,導致野生動物活動範圍縮小,繼而頻繁出現在人類居住區活動,加大與人的接觸。
無獨有偶,我國有些地方還喜歡吃野味,以吃到“野味”為榮。這種畸形的需求,更增長了人類與這些野生動物的接觸。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頻繁接觸這類病毒,有些人獲得了抗體,但有些體質弱的人卻被這種病毒霸佔軀體,攻克免疫系統,最終導致嚴重問題。
總結:
野生動物和這些有害病毒共存的幾千幾萬年,人家能做到相安無事,是因為這些野生動物能有效抵禦來自病毒的損害,但人類不行。
2003年的非典已經很明確闡述這類疾病的可怕,但還有人去盲目屠戮,去傾軋大自然;如果不是遇到春節這檔人口急劇流動的時期,也許極個別病例就會無形中被淹沒。但現在爆發出來,就是要提高人們的警惕。
現在雖然還沒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高峰期,但大家也不必太過緊張,做好防護,多吃蔬菜水果提高免疫力。
剩下的就是多多祈願武漢疫情平息,還我中華太平!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面對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很多朋友這次病毒的來源問題,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目前官方可以確認的一些信息有——
1. 華南海鮮市場是病毒傳播發源地之一,檢疫部門對裡面採樣的583份環境採樣樣品進行了檢測,有33份查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而這個市場裡面,經營的野生動物可以說各種各樣,應有盡有。
2. 野生動物最有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同源性高達85%,也有研究團隊通過基因比對顯示,該新型冠狀病毒最大的可能來源是野生的蛇類,雖然目前尚未明確該病毒的原始宿主,但對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的疫情,其來源的最大可能性,還是野生動物。
有些朋友可能要問了:為什麼以前也有人吃野生動物,就沒染上這種病毒呢?對於這樣的問題,屬於對病毒的變異性和傳播性的瞭解不夠,如果瞭解了病毒是如何變異,傳染給人的,就一點也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之所以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是因為本次引發肺炎疫情的病毒,不同於以往任何已知的已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比如原來的SARS病毒,MERS病毒,同樣都屬於冠狀病毒,卻與此次的病毒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其傳染性,引起的症狀以及危重程度,也各不相同。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從野生動物傳染到人的,我們很難真正的追溯到源頭,但不可否認的是,病毒的變異,是導致這種新型病毒能夠感染人的重要方面。
病毒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兩種,相比雙鏈的DNA病毒,單鏈的RNA病毒由於其結構只有一條單鏈,因此在長期複製傳播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變異,而冠狀病毒就是這樣一種容易出現變異的RNA病毒,可能原來並不能感染人,但由於這個冠狀病毒在其寄生的野生動物中發生了變異,就使它具有了傳播給人,引起人類感染的特性,這種情況下,如果這種病毒不但具有從動物傳染到人的特性,還具備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特性,這樣的情況下,引發新的疫情就成了必然的事情了。因此,之所以原來吃野生動物沒事,現在卻引起了新的疾病,新的疫情,很有可能是出現了新的變異性的病毒,傳染給了人,而人與人之間又出現了相互傳播。
除了病毒的變異性之外,野生動物的“吃法”也很重要,實際上,對於新型的冠狀病毒,如果能夠吃的時候做熟吃,充分的加熱,這些病毒也會被滅活的,但偏偏有那麼一些人,無知無畏,不知死活,非得要吃原味的,生的,好像吃的與眾不同才能顯示出他們的與眾不同,這種不做熟了吃,甚至是生吃的“吃法”,就會有更大的可能導致病毒向人的傳播。
人類進化了這麼多年,為了避免亂吃野生動物導致的病毒傳播,馴養了豬牛羊,雞鴨魚等多種食材供人類食用,可偏偏有些錢多人傻的傻缺,非得要顯示自己的“尊貴”,吃的與眾不同,食必野甚至成了某些有錢人的標誌之一,但實際上,亂吃野生動物,除了增加病毒感染,疾病傳播的幾率以外,不論從營養價值還是口感上來說,都沒有什麼特殊的優點,這也是此次疫情給我們的警示,一定要敬畏自然,健康飲食,多吃野味不一定能顯示你的尊貴,而愚昧無知可能害了整個人類。
李藥師談健康
是呢,國人的嘴刁得很,吃野生動物從古至今都有,尤其是茹毛飲血時代,野生動物不僅是口欲,更是食物,那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以前沒有,前兩年也沒有,偏偏發生在今年呢?
1.新型冠狀病毒極有可能是一種重組新病毒,以前不存在,也就不存在致病。
專家組已明確認定,此次武漢肺炎病原體是冠狀病毒,一種有別於2003“非典”的SARS和中東肺炎的MERS的新型冠狀病毒,剛剛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nCoV,我們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
前兩天北京大學剛剛通報一項研究結果,認為此次冠狀病毒極有可能是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與一種未知來源的冠狀病毒重組而成,而蛇是此種病毒最終實現從野生動物到人類跨物種傳播的最後一環。這讓人想起《侏羅紀世界》裡的混種暴龍,它除了有霸王龍基因還混雜其他物種的基因,因而變成了超級掠食者暴龍,更聰明更強大,當在最後決戰時,霸王龍完全被混種暴龍KO,幸好滄龍出其不意襲擊成功,才徹底打敗混種暴龍。新型冠狀病毒被認定為可能是重組基因病毒,可能會比以往各種冠狀病毒,如SARS、MERS等,傳染烈性更大,致病性更強,目前事態發展很嚴峻,遠超過預期,迫使我們啟動了最頂級防控措施。
2.人類經過數千年進化到現代人,病毒也一樣在不斷進化,到今年這個節點,新型冠狀病毒進化到令人類致病時刻。
我們在中學就學過,人類進化起源於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歲月進化到現代人,其間經歷類人猿、原始人類、智人類和現代人類四個階段。直立行走是從猿到人的標誌,是重要的進化節點。
病毒發展也會有類似規律,病毒在歷史上最早記錄是公元前2~3世紀,是關於天花的,只是那時候並不知道天花就是病毒,可見病毒的歷史很悠久,也許跟人類一樣悠久。病毒在漫長進化過程,適者生存,物競天擇,新型冠狀病毒發展到從野生動物跨越物種到人類,進入人體內生長複製繁殖,從而致病致死,這個重要節點正巧在今年,不是在以前。
3.古人說:瘟疫發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在當今時代,我認為只有一個“人和”,不吃野生動物就不會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放在古代就是瘟疫,瘟疫的發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這次肺炎流行基本可以歸結為“人禍”。有人說今天氣候不好,暖冬容易導致疾病多發,我就想說,暖冬不是第一次,為什麼以往不發生?海南每年都是暖冬,為什麼不發生?武漢整個城市都是暖冬,為什麼從華南海鮮城開始暴發?當今時代,熱有冷氣,冷有暖氣,氣候己經不能影響大面積人群健康。地利之說更是無稽之談。而”人禍”卻是被證實的,新型冠狀病毒來自野生動物,在售賣野味攤位上已檢到新型冠狀病毒,專家組成員用”證據確鑿”來蓋棺定論。北京大學研究結果認為可能是蛇。不管新型冠狀病毒發展多強大,它原本只生存於野生動物,如果不吃蛇,可能就不會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如果不吃果子狸,可能就不會有2003年的SARS流行;如果不吃靈長類動物,可能就不會有非洲埃搏拉流行。
2003年“非典”過後,鍾南山院士曾告誡國人,只要吃野生動物,“非典”還會捲土重來!可惜國人只顧舌尖上的美味,己經健忘那年“非典”的悲劇😭
最後只想說,有需求就有市場,如果人不吃野味,就不會有售賣,就不會有接觸,人與野生動物各自安好,彼此不擾。正如《侏羅紀世界》結局,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敬畏和愛護野生動物,離開恐龍世界迴歸人類社會才是最美好的大結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的食材,許多人甚至開始食用野味,而殊不知野味正是引起一系列新發傳染性疾病的根源。
從2003年的“非典”到今年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都考慮與大家所食用的野生動物有關,同時艾滋病病毒最開始也是來自於大猩猩。所以,大家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給野生動物以生存的空間,善待它們也是給我們自己的未來留下希望。
單就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言,絕大多數患者都來自於武漢,而其他患者或多或少都與武漢地區人員存在接觸。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最早一批患者都有野生動物接觸史或食用史,所以病毒最大可能也來源於野生動物。
雖然本次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可能性大,但也並不是所有的野生動物都攜帶病毒,而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也並不都會傳染人。當然,如果大家盲目食用野生動物,則會大大增加感染的幾率。所以,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請善待野生動物,也善待自己。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學過《生物學》,知道什麼是食物鏈,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部分人開始千方百計的嘗試新“食物”,吃老鼠、吃蛇、吃臭蟲、吃果子狸(SARS的源頭)、吃蝙蝠....很多千奇百怪的野味,就湧上了餐桌。
人類站在生物鏈的頂端,在享受著統治自然界的同時,卻逐漸把食物鏈的“富集效應”忘得一乾二淨!病毒、寄生蟲、有害物質是隨著食物鏈不斷傳遞、富集的,人類在食物鏈的頂端,如果吃“亂七八糟”的東西,那所承受的風險,是非常高的!
十幾年前的SARS,我們現在已經搞清楚了,病毒源頭在蝙蝠身上,但由於蝙蝠和果子狸都是夜行動物,蝙蝠的排洩物汙染了果子狸的食物或水源,病毒轉移到果子狸身上,之後被一些食客吃進去,SARS由此發生!不要認為這是天方夜譚,自然界是相互聯繫的,在你看不見的另一面,植物、動物之間有著不可想象的“機緣巧合”,而這恰恰就是最真實的大自然!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源頭尚未明確,但考慮與吃蛇有關,病毒源頭懷疑為中華菊頭蝠。之所以說新冠狀病毒的出現有它的必然性,是因為人們一直在“鋌而走險”!蛇、蝙蝠、果子狸、臭蟲,這是能吃的東西嗎?長期吃那些所謂的“珍奇”野味,那動物之間傳播的病毒,就非常有可能富集到人身上!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還在增加,為了你和你家人的健康,出門請帶醫用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多通風、防寒保暖、儘量減少家庭聚會!
張醫生在線,歡迎你的關注!
張醫生在線
(一)鍾老高齡在前沿:國寶院士鍾南山,指揮對陣兩大戰。逼降十七年非典,世界為他名呼喚。今冠狀病毒肺炎,高齡仍赴在前沿。廣州北京大武漢,不懼傳染之自險。老帥出馬民心安,穩定局面再圍殲。公開患者數字顯,嚴防死守不漫延。民族英雄渾身膽,脊樑作用民更堅。擊潰病毒是心願,眾志成城勇向前。發聲之言飲食撼,野生動物勿償鮮。人類務必愛自然,進化論述刻心間。控制佈下大網先,層層級級在於嚴。當下之勢勿忘念,大戰來臨守苦艱。炎黃子孫迎新年,自覺性強做聖賢。根除冠狀病毒原,豔陽高照樂滿園。華夏兒女全一線,紅色警報響徹天。(二)一場病毒大戰爭:武漢疫情較嚴重,今日宣佈封市城。嚴防病毒潮水奔,死守潛伏期鐵陣。全國大局一棋盤,將士相兵套魔神。即將除夕辭舊更,人口流動之集中。告急報告險情盛,眾志成城掃毒塵。當今降伏非典曾,而今冠狀病毒逢。中華民族心一統,打敗獲勝是精神。挺起加油武漢人,付出代價億萬生。各級政府和部門,不留死角多勤奮。切勿拖延瞞著痛,勇敢面對共同聲。習總指示一明燈,硬起炎黃之子孫。白衣天使一線衝,保障有力億萬眾。八十四歲國寶鍾,有了定海大神針。一場病毒的戰爭,凱旋再舞中國龍。(三)白衣天使人民保:一線白衣天使勞,冠狀病毒請戰到。這場惡戰陣地較,掃除傳染肺炎消。武漢挺住封城曉,顧全大局覺悟高。全國人民黨領導,萬眾一心降毒妖。醫療部門傾力告,假日輪流皆可拋。十萬火急五星報,嚴防死守網張好。漫延扼進火裡燒,凱旋之時舞龍跳。緊跟政府應號召,陽光燦爛東方照。
胡從錢
不是每一隻野生動物都有冠狀病毒,不過不要吃野味,還有,冠狀病毒怕酒精和高溫,溫度只要達到56℃冠狀病毒就會死亡。不要吃生的食物,每天勤洗手,戴口罩,不要與冠狀病毒患者接觸,也不要去人比較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