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星晨58298869
花心代表——元稹,情詩自然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其實說來元稹真不能算是花心,這隻能說是風流浪漫,這是整個大唐開放的社會風氣影響的。
元稹
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
聰明過人,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追贈尚書右僕射。其一生其實並不順遂,其自幼喪父,是他的母親艱難的把他培養成人。
其後入朝為官,卻四次遭貶,雖然最後還被啟用,但是這無疑給他的人生蒙上了不小的陰影。
才學
元稹的文采斐然,是表現在多方面的。
在話本上,其所作的《鶯鶯傳》,更是被後世幾番演繹,是我們熟知的《西廂記》的藍本,此書是元稹對自己的初戀進行的創作。

在詩文上,元稹推崇杜詩,在其作品多有展現,悼亡詩為紀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
推動樂府詩上,元稹也是不予餘力。
多情
元稹一生有很多紅顏知己。
在他還未成事前的崔鶯鶯,就是他所作《鶯鶯傳》的女主角藍本,
他的妻子韋叢,其出名的悼念詩就是為她做的,其中貧賤夫妻百事哀就是他的詩句。
後來的大唐才女薛濤,兩人最終隨勞燕分飛,但是卻以書信寄託相思。
元稹的花心是他的多情,也因為多情,他才能寫出那些膾炙人口,打動人心的詩句。
他有深情,對每位相愛的女子,他都是真心以待,不以欺騙,在現在他是妥妥的渣男,但是在那個時代他只是名風流才子。
儂本多情故,徒留風情事,誰人知你心,以才通心魄。
小鼠報道
說起大唐最花心的詩人,我想很多人都會提到杜牧和元稹。杜牧是個整睡在青樓裡的人,他在“十年一覺楊州夢”中,寫了很多風流詩篇。
不過,要說情詩,寫得最好的還是元稹。元稹的情詩代表,便是他的《離思五首》和《遣悲懷三首》,都是悼念他的亡妻的。
《離思五首》中,有一首最有名: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已經成為愛情詩中的千古名句。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首首《遣悲懷》,已成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千百年來,唯有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與之並肩。
第一首回憶妻子生前的賢惠,在那些貧苦的日子裡,妻子韋叢給詩人生活上的照顧與精神上的撫慰,讀來深情無限。
第二首寫妻子死後的痛楚,“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當初戲言,成今日最痛的感悟,這種痛楚,沒有最真的情感是體會不到的。
第三首寫今日自悲,“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表達了詩人對妻子的無限深情。
讀這些詩,我從未信元稹是個薄情的人。
不過,網上已經封元稹為大唐第一渣男了,與元稹有染的女人,有崔鶯鶯,薛濤,劉採春等,這些風流情事,大多出自筆記小說、稗官野史,把它們當成解讀詩歌的背景,不亦謬乎。
對於古人,我們最大的偏見就是用現在的道德觀念去評價古人,在一個把出入青樓當成家常便飯甚至當成風流雅事的時代,你去評價一個人是否花心是很難的,我們與其去關注野史佚聞中的花邊新聞,不如多品味詩寫好不好。
元稹的眾多詩歌中,以其悼亡妻子韋叢的詩寫得最好,最為動人,我覺得,元稹是一個深情的人。
謝小樓
必須是元稹!!
渣到一定境界,別說大唐,就是整個中華歷史也能排的上號。
今天我們說說大唐資深的情感專家——元稹
一
貞元十五年,元稹剛參加工作,分配到蒲州(山西永濟市)做一名實習公務員。當時,駐軍騷
亂,蒲州不寧,元稹依靠關係給予了遠房表親崔雙文一些庇護,而此時的崔雙文正是情竇初開
的年華。
如同今天的情愫少女一樣,期待著自己心中那個踩著七彩祥雲的大英雄,現在,意中人就在眼
前,於是兩廂相悅,你儂我儂。
表妹雖然天真爛漫,但在元稹眼中卻並不是理想中的婚姻伴侶。這我們就要從元稹的家庭情況
說起。元稹出生於書香世家,但在八歲那年,父親病故,只靠母親一人養育成人,況且,文人
家庭往往清貧。
為了擺脫這種困局,元稹報考了明經科目,在唐朝科舉考試中,明經和進士是報考最多的兩門
考試,但進士卻要比明經難得多,所以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
在元稹眼中,功名利祿高於一切,正是因此才會對錶妹一家照顧有加,因為表妹家中富有,但
有錢還是不夠的,畢竟元稹要的是功名利祿,而表妹家缺的正是權勢。在政治上是不能給予元
稹任何幫助。
簡單來說他的擇偶標準就是膚白貌美氣質佳的權勢富家女。
於是,這段感情無疾而終。但是渣男最不缺的就是情感細膩和那綿延不絕的柔情,多年以後,
根據這段經歷創作出了《鶯鶯傳》也就是《西廂記》的前身。
書中寫到“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把自己誇上了天。對錶妹的描述則是
“垂鬟接黛,雙臉銷紅”“顏色豔異,光輝動人”。
我們情比金堅,卻不能在一起——典型的渣男邏輯。
二
三年後,元稹再次參加應試,考中後進秘書省任文書編纂工作。至此,才覺得有結親權貴的資
本,此時一個人走入了元稹的生活。
韋夏卿時任太子少保,他非常看好元稹這個年輕人,覺得他前途無量,當時看來趨勢如此,元
稹儀表堂堂,風度儒雅最重要得是有才華,不僅是那個時代,就是如今也是符合審美標準的。
於是將自己最小的女兒韋叢嫁給元稹,元稹也是藉此機會完成了身份蛻變。這在當時所有人
看來都是下嫁。就連元稹本人都沒對這段姻緣抱有多大幻想,畢竟結交權貴才是他對這次婚姻
的最大期許。政治婚姻中,政治才是最主要的,人是其次。
但元稹卻撿了個寶,婚後生活中元稹發現,韋叢幾乎滿足了他對女性所有的美好幻想(注意,
是幾乎)。韋叢賢良淑德,精通詩文。完全沒有富家小姐的種種毛病。
在與韋叢的婚姻期間,也是元稹仕途不得意之時,夫妻二人過得也是十分清貧,但韋叢卻給了
元稹最大的支持。以致於多年後的元稹還是會懷念那時候的生活。
七年後,韋叢因病去世,元稹為此悲痛欲絕,至少在詩詞上是這麼體現的。為愛妻創作了離思
五首,其中第四首就是我們非常熟知的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見過大海後,其他的水全都看不上,除了巫山的雲雨,其他的都不算雲雨。我從花叢中走過
都不想看一眼鮮花,只因我的心中全是你”。
是不是感動到哭,別說女人,就是男人也扛不住吧!
要說元稹深愛著韋叢,我一點都不懷疑,但要說唯一,就要打引號了。正如段正淳所說:“我
愛她們是真,愛你也是真。”
在風流才子看來沒有唯一的真愛,更何況是作為投機者的元稹。
三
早在愛妻離世四個月前,元稹就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四川,出發前就早聞女詩人薛濤的芳名。
薛濤是有名的樂伎(交際花),由於才貌雙全,精通詩詞,使她和普通的交際花不同,極度鄙
視那些達官貴人。畢竟有文化涵養的人都不太喜歡那些俗人。
而元稹的大名也早已有耳聞。兩人在梓州第一次見面就議詩論政,相談甚歡。很快,兩人就從
互相傾慕轉變為實質性的動作,一直同居了三個月。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這就是薛濤對那時候的甜美回憶。只是她不知道的是,這是她人生中最後的甜蜜時光。
因為不久後,元稹感到薛濤終究是風塵女子,不僅不能在仕途上幫助自己,還會給自己留下汙
點。於是減少兩人聯繫,幾次去信沒有迴音之後,薛濤也已瞭然。最終換上青衣道袍,殘生與
孤燈為伴。
讓我們把時間回到元稹入川,三月入川相識薛濤,同居三月。而韋叢是七月病逝。就是說自己
的髮妻還沒病逝,他就和別人在一起了,直到公事結束才返回家中。這時再聯想為愛妻寫的相
思絕句,是不是很諷刺?
這之後元稹也沒閒著後續分別是:安仙嬪、裴淑、劉採春。其中劉採春還為元稹跳河自盡。
四
誰說渣男不專一?元稹對白居易就是“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同參加科舉考試,兩人在詩歌理念上又是相同,也成為後來新樂府運動的倡
導人。
雖在兩地,卻經常有書信往來,和常人不同的是,兩人的書信卻是互寄詩歌,而有時兩人的思
緒卻能達到驚人統一,比如一次白居易和好友遊玩慈恩寺,突然想到了元稹,遂寫下《同李
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時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並在當晚寫下了《梁州夢》。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好基友果然是心有靈犀!
後來兩人在政治上幾經風雨,先後遭到貶謫,兩人也是互相鼓勵,以詩明志。
時空雜貨鋪
大唐最花心的詩人,卻寫出史上最動人的情詩,這詩人是誰?情詩是哪首?
一、“風流才子”第三名:崔顥
花心指數:★★★★
情詩數量:★★
動人指數:★★★
綜合指數:★★★
上榜名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崔顥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李太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
其實崔顥還是是非常風流的一位詩人,他在年輕的時候是非常喜好酒美色,是非常風流的一位詩人。但他的風流還與眾不同,和別人非常不一樣,我們都知道好色風流的人,他們都會娶非常多的小妾,但是崔顥卻不一樣,他是休一個娶一個,不斷的娶妻休妻再娶妻,些妻子當中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非常的漂亮。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這就是崔顥的泡妞詩,男人有才確實不用怕沒女人,崔顥借詩泡妞的功夫確實了得,再來欣賞一首崔顥年輕時候的佳作:
唐·崔顥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
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
閒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女子15歲的時候就嫁給了王家的少年,婚後更是非常的恩愛,而不僅僅是自己貌美如花,並且還能歌善舞。體會到這人間的快樂之後,甚至是連梳妝打扮都忘記了。
崔顥
二、“風流才子”第二名:李商隱
花心指數:★
情詩數量:★★★★
動人指數:★★★★★
綜合指數:★★★★
上榜名句: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當然,李商隱的名句不止上榜的這句,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上榜,倒不是因為他有多花心,因為他一生窮困潦倒,關於他風流的故事倒是很少,他應該被評為,最不花心的詩人,但寫出了最花心的詩作。
李商隱的情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優美動人,廣為傳誦,在我國古典詩歌中獨具特色,幾乎每首情詩都成為流芳千古的名篇,更有後史誇張評說,李商隱後,唐代再無詩人,只有其它。
一、“風流才子”第一名:元稹
花心指數:★★★★★
情詩數量:★★★★★
動人指數:★★★★
綜合指數:★★★★★
上榜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元稹絕對是唐代最最風流的才子,和他好過的女生真是數不盡數,一段情未了,另一段已經開始,最讓人又愛又恨的又可氣的是,他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深一個,愛的一個比一個漂亮,寫的詩也一首比一首動人,什麼名門女娃、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青樓才女他都玩了一個遍,詩作也留了一個遍。他的《遣悲懷》,已成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千百年來,唯有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與之並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試問,誰讀了這首詩能不流淚,不感傷,不被他感動,元稹將自己的亡妻比作滄海之水,巫山之雲,自此之後,天下再難尋覓。
多麼的刻骨,多麼的忠貞,似乎到海枯石爛,天荒地老那天都不會改變。其實感情說變就變,韋叢尚未去世,元稹就跟薛濤在一起,後來又納安氏為妾,續娶裴淑。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就是元詩人寫給薛濤,
薛濤才貌雙全,元稹一首《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把才女薛濤迷的神魂顛倒。好了沒多久,元詩人名句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寫給才情與容貌具備的女子劉採春。
元詩人位列第一,實至名歸!
有不同意見,歡迎拍磚!
葛大小姐
大唐最花心的詩人,卻寫出史上最動人的情詩,這詩人是誰?情詩是哪首?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確定最花心的詩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風流才子——杜牧。
在中國詩歌史上,最有名的風流才子有三,即杜牧、柳永、關漢卿。至於其他,皆應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據傳,晚唐著名詩人杜荀鶴就是杜牧的私生子,僅此一點,你就可想而知,杜牧該有多麼風流!
並且,《嘆花》詩亦可見其風流浪漫,近乎荒唐!據說,考上進士後,遊玩湖州,看到一美麗少女,約十一二歲。便找到其母親,相約十年之後納為妾。可官差不自由,直到十四年後,他才受命到湖州為官,找到那姑娘,結果已是兩個兒子的媽媽了。於是,只好帶著自責與悔恨,遂題四句——
自恨尋芳到已遲,
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籍,
綠葉成陰子滿枝。
下面再說杜牧最動人的情詩。
在揚州,他結識了只有十三歲的小歌女張好好,分別時題寫了著名的《贈別》二首。
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
捲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尤其第一首,一往情深,感格千古。以至於姜夔《揚州慢》還引經據典:“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由此足見此詩的藝術魅力!!
傻吃悶睡871
大唐花心莫過元稹,他有一首很著名的情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感動過無數人,但他的私德確實不咋地。就說《西廂記》的原版《鶯鶯傳》吧,是元稹流氓行為的自供。
《鶯鶯傳》寫張生與崔鶯鶯戀愛,後來又將她遺棄的故事。起始張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時發生兵亂,出力救護了同寓寺中的遠房姨母鄭氏一家。在鄭氏的答謝宴上,張生對錶妹鶯鶯一見傾心,婢女紅娘傳書,幾經反覆,兩人終於花好月圓。後來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師,與鶯鶯情書來往,互贈信物以表深情。但張生終於變心,認為鶯鶯是天下之“尤物”,還搬出商紂,周幽王亡國的例子,證明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
這其實就是元稹自己的故事,鶯鶯是他一個遠房姨的女兒,我普救寺救了她姨一家,老姨為了感謝請他吃飯,認識了鶯鶯,他就千方百計勾搭上手。然後到京城中了狀元娶了太子老師的女兒韋從,就把鶯鶯拋棄了。這其實是文人騷客的本性。無可厚非。但他把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把鶯鶯描寫為尤物、妖孽。就太不厚道了。崔鶯鶯在那個時代敢於突破封建枷鎖,尋找自己的愛情,是值得歌頌的,元稹為了自己往上爬,另攀高枝,拋棄鶯鶯,才是無恥至極。
在與韋從的婚內,他又勾搭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名妓薛濤。他到四川梓州出差,遇到薛濤,在當地官員舉行的豪華宴會上,元稹第一次見到薛濤,頓時雙眼發直,骨酥肉軟,隨即展開了熱烈追求,而薛濤也像遇見了美貌如花的潘岳先生一樣,一頭栽進了溫柔鄉里。兩個人猶如干柴烈火,當天晚上就男歡女愛做了交頸鴛鴦。第二天清晨,薛濤剛離開元才子溫暖的懷抱,就迫不及待寫了一首《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薛濤比元稹大11歲,兩人隨後展開的一段“姐弟戀”,兩人同居了三個月,天天在一起纏綿,也許這三個月對42歲的薛濤來說,才是真正的愛情,這三個月她真正地找回了曾經丟失的少女懷春之情,而元稹本身就是一個多情的種子,處處留情。元稹三個月後離開了四川,以後還跟薛濤通了幾次信,還想約去看他,但一直沒有去。薛濤斷了相思,出家為尼。
在越州,元稹又碰上了歌聲能響遏行雲的青春歌手、著名女詩人,當時在大江之南、吳越一帶紅極一時的劉採春。他參加了劉採春的演唱會,時年二十五歲、風姿妙曼的青春詩人立即勾起了元稹當年遇見薛濤時的驚豔。演唱會後,大詩人立即寫了篇聲情並茂的評論文章,毫不掩飾自己對她的愛慕之情。劉採春這個久經歡場的老手當然懂得投桃報李的潛規則,更何況面對一個心儀的男人,朝廷命官,於是想都不用想地便一頭扎進了元稹的懷抱。後來,元稹花了一筆錢,從歡場買斷了劉採春,納其為妾,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直到他升官回京,才找理由拋下劉採春,獨自離去。如同當年的薛濤一樣,劉採春也看破紅塵地離開傷心地越州。有野史演義說,後來元稹和劉採春還相約私會過一次,而約會過後,劉採春就投河自盡了。
元稹為亡妻寫了《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除了悼亡妻,元稹記錄自己風流愛情的詩篇還有《寄贈薛濤》“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還寫了《贈劉採春》“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元稹後來又娶了一妻一妾,韋從死後,他的朋友李景儉看到元稹一人生活,無人照應,於是將自己的表妹安仙嬪嫁給他。可是安仙嬪三年後就死了。安仙嬪死後元稹又續娶了涪州刺史裴鄖的女兒裴淑。
元稹詩才的確不錯,但人格就值得懷疑了,如果評大唐最花心詩人,他是當之無愧的。
桃之夭夭老牛
中國唐代詩人一向有“騷客"之稱,許多人認為是文人們憂國憂民,對時局不滿發出老騷,用褒揚的詞彙來形容“騷客"是文人的一種表現。其實在唐代,如果一個詩人不嫖,沒有紅顏知己,似乎就不是詩人。所以,青樓女子稱唐代詩人為“騷客"就是“嫖客"!
李白(701-762)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但是,李白一生嫖娼,他遊歷了大半個中國,從南到北,一路住在妓院,儘管他發表了幾千首詩,其中有三十多首是淫詩。他曾在長安、揚州、金陵(現南京)蘇州、杭州都留下了淫詩。李白在長安時留下了一首淫詩:“葡萄酒,金叵籮,胡姬十五細馬駝;玳瑁宴上懷裡醉,芙蓉帳內奈君何"!李白一邊喝酒,一邊與一個15歲的胡人女子苟合。李白死也有三種說法:一、是喝醉了到河邊撈月亮,死在河裡;二、死在他哥哥家;三、老死在妓院,妓女們出錢給他安葬。
杜牧(803-852)是唐代傑出詩人,做過許多州的刺史,給許多人影響的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在揚州刺史時,心情一不好就往紅燈區去嫖娼。兩年間將整個揚州妓院全嫖遍了,哪兒姑娘好,何處妓女善解人意,杜牧瞭若指掌。杜牧認為自己的事神不知鬼不覺,但是他手下的牛增儒安排便衣為了保護他就跟著他,將他所到之處一一記錄下來。當唐文宗提拔杜牧為監察御史時,牛增儒提醒他要愛惜身體,杜牧一口否定。於是牛增儒出示密報,羞的杜牧臉紅語塞。杜牧對妓女有情有意,與他相好的妓女交託給下任。杜牧對一個13歲的妓女張好好非常有好感,認為她聲色俱優,清純美麗,還為她寫了一首《張好好詩》。由於此詩太長我在這裡不寫了,這首詩現在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我就寫另外一首杜牧的淫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白居易(772-846)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他的《賣炭翁》是我們最熟悉的。我們不說白居易養官妓一年換一批,就說他在蘇州做官時寫的《宿湖中》:“幸無案牘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十隻畫船何處宿,洞庭山腳太湖心"。白居易在太湖與美女作陪,月光相伴,他樂不思歸,一連在太湖上玩了五天,夜裡摟著妓女睡在船上,又在湖中,所以有“何處宿"之感。白居易與原稹都是嫖友,在詩詞中又被稱為“元白"。兩人對妓女的評判標準相同,因此曾鬧出白居易與元稹同嫖一妓的風流趣話!
張律明
說到大唐最花心的詩人,流傳下來的最動人詩篇莫過於元稹了。元稹曾經寫給髮妻的一首叫《離思》的悼亡詩,文辭情真意切,動人心魄,蘊藉耐品,其中兩句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為眾多文士共鳴,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而這樣一位能寫出如此動人詩篇,對亡妻念念不忘的情深之人,為什麼說他是大唐最花心的人呢?
先回到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年方二十的韋叢下嫁給二十四歲的詩人元稹。古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婚後元稹忙著科試,家中的家務全是韋叢一人包辦,而婚前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父親疼愛的小女兒,韋叢的賢惠淑良可想而知,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此時的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詩人無比悲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流傳度極廣,尤其前二句可謂是年輕戀人情書的模板,被廣泛應用於文藝青年之間的感情互動。如果不瞭解其背景故事,單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很容易就把這首詩當成一首經普通的情詩對待,言情而不庸俗,浪漫而不浮豔。然而這其實是一首元稹寫給亡妻韋叢的悼亡詩,表達了他對妻子堅貞不渝的愛情與深切刻骨的思念。這首詩也被譽為千古第一相思。
其實元稹和韋叢結婚之前,還有一位紅顏知己,他不顧一切地追求,終於如願,與鶯鶯在西廂私合累月。元和四年,41歲的半老徐娘才在梓州結識了詩人元稹。薛濤比元稹大11歲,但她憑藉成熟美,憑藉才華征服了這位京官。在古代,雖然三妻四妾的事情很常見,不過大多數女子卻還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對自己一心一意的人,元稹的情感史雖然在後人看來很混亂,不過在當時的對比下還是較為專情的人。
這首詩流傳度極廣,尤其前二句可謂是年輕戀人情書的模板,被廣泛應用於文藝青年之間的感情互動。如果不瞭解其背景故事,單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很容易就把這首詩當成一首經普通的情詩對待,言情而不庸俗,浪漫而不浮豔。
然而這其實是一首元稹寫給亡妻韋叢的悼亡詩,表達了他對妻子堅貞不渝的愛情與深切刻骨的思念。此詩取譬極高,第一句是由《孟子·盡心》中的“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化用而來,第二句則是根據宋玉在《高唐賦序》中關於巫山神女的傳說而來。雖然典故皆來自他方,但元稹卻完成了超越。
元稹可以稱得上是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一種絕勝境界,字裡行間都是他對亡妻的思念,腳腳處處都沉澱著他與妻子深厚的感情,千古無人可比。然而大家千萬不要被元稹此詩所迷惑,因為寫下如此動人情詩的元稹,實際上卻是一個拈花惹草、始亂終棄的花心渣男。元稹二十歲時遇到了閉月羞花的崔鶯鶯,度過了如膠似漆的一段初戀,而後元稹上京趕考,便與崔鶯鶯暫時分別。可誰知這一分別便是訣別,元稹在京城攀上了太子少保韋夏卿家的女兒,也就是這首詩的女主人公韋叢,於是他便毫無猶豫地拋棄了崔鶯鶯,並在小說中罵崔鶯鶯“德不足以勝妖孽”,意思是:狐狸精太漂亮了,我的道行太低駕馭不了。
可惜天妒紅顏,韋叢少而殞命,於是元稹就寫了不少悼念她的詩,讀來簡直是肝腸寸斷、痛徹心扉。然而韋叢可能沒想到的是,在她重病臥床期間,元稹就與著名女詩人薛濤有著曖昧關係,才子與才女之間的愛情恐怕要十分高雅。不過就算是才氣也無法留住元稹輕浮的心,元稹經常出入青樓,當時的名妓劉採春與他十分要好。
想不到這大唐第一花心的大詩人,卻能寫出最動人的一首情詩,元稹這位詩人的一生感情牽扯了多名女子,他的上段感情還沒有了斷清楚,便開始了下一段感情,這就使得當時很多的名門女子、大家閨秀、青樓才女等每個愛上他的女子,最後都因他遍體鱗傷。
剛開始元稹為了攀附韋家,娶了韋叢,拋棄了崔鶯鶯,而韋叢也成為了他上升的階梯,而元稹愛不愛韋叢呢?從他寫思念韋的詩中也許能夠看出來,畢竟這首詩可是流傳千古的,到現在一些教材上還有記載。
沒錯這首詩就是元稹寫給韋叢的,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感受到韋叢去世後,傷心欲絕的元稹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頗有一種,斯人已逝,世間女子在無人可入我眼的感覺,然而事實卻是,在韋叢還沒有去世時,元稹就跟薛濤在一起,後來又納安氏為妾,續娶裴淑。
薛濤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她與元稹相識時,便已經有了相當的名氣,元稹為了追求薛濤,提筆便寫了一首《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這篇詩將薛濤比作卓文君,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化用司馬相如《鳳求凰》,但是更唯美。“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思念之情躍然紙上。而才女薛濤在這首詩的面前一下就被打動,兩人就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當時卻無疾而終的感情。
後來元稹被調離蜀地,元稹一走,初時還有通信,之後就漸漸沒了音信。十年之後身在杭州的元稹又想起了這個在蜀地等他的女子,他準備把薛濤接過來,這個時候又遇到了另一位才情與容貌具備的女子劉採春。
元稹評價:詩才雖不如濤,但容貌佚麗,非濤所能比也。此時的元稹早已不是籍籍無名之輩,所以在他寫的《贈劉採春》中體現出了一個高位者對女子的欣賞之意。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裹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娟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詩能唱望夫歌。
有了劉採春,元稹就忘了薛濤,讓薛濤大為傷感,最終薛濤穿上粗布道衣孤身終老。
納蘭自強
史上最動人的情詩就屬下面這首啦!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你看看,詩人說他曾經去過大海,見到大海那波瀾壯闊的美景,此後別處的水在他眼裡便算不上水了,他也去過巫山,見過巫山山頂美麗純淨的雲,從此之後別處的雲彩在他眼裡也算不上雲了。詩人將滄海和巫山隱喻為自己的妻子,他對自己妻子的愛是無與倫比,除了自己的妻子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女子讓自己動心了。這位詩人還說:雖常在花叢裡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為心裡只有你……
看到這首詩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寫出這首詩的人一定是個情深意重的專情之人?可誰能想到,寫出這麼專情的詩,作者卻是大唐最花心的渣男呢!
怪不得都說人是最複雜的動物呢!
元稹,就是那個大唐最花心的詩人,看他悼念亡妻的詩似乎很痴情,很專一,可再看他在感情上的實際作為,卻是濫情之極。
他先是對崔鶯鶯始亂終棄,又改娶當朝太子老師的女兒韋叢,接著婚內出軌名妓薛濤,後又將之拋棄。韋叢去世後,他又迎娶了安仙嬪,三年後安仙嬪病逝。接著不到一年,他又續娶了大家閨秀裴淑為妻。但這小子風流成性,任越州刺史期間,又勾搭了有夫之婦劉採春,後來又將劉採春無情拋棄,導致劉採春最終心灰意冷,投河自盡。
看元稹的所作所為,真實渣到了極點!縱有萬般文采又如何,還不是要被後人唾棄!
喜歡請點贊支持啊!更多精彩請關注(路尋寫作創富)
路尋寫作創富
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元稹,因《鶯鶯傳》而被冠上渣男之名,又因一首《離思》而深情動人。
其實,會寫情詩而又花心的詩人又何止元稹呢!多情,本就是詩人的本性。
1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仕途較為順利,曾官拜尚書,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曾與白居易倡導過新樂府運動,《琵琶行》便是運動的產物。
元稹與白居易的友誼是詩壇佳話,兩人是志趣相投,生死之交的至友,更有無數動人的詩句相互唱和,白居易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便是情深悲慼的悼亡詩。
相比於男人之間的友誼,元稹最為人樂道的還是他與幾個女人的感情糾葛。
與崔鶯鶯的年少時光愛戀,兩人一見鍾情,卻因元稹個人前途與仕途而另攀官宦之女,始亂終棄。這個故事後被元稹寫成了自傳《鶯鶯傳》。元稹的渣男之名是自己一手書寫的。
與官宦之女韋叢的婚姻,可能是元稹一生最為刻骨銘心的。初入仕途的元稹得益於韋叢父親的關係,而四處奔波,宦海沉浮的元稹更感激韋叢的賢惠與陪伴,相濡以沫。仕途的失意與人生的挫折,使得元稹更留戀婚姻的溫暖。而韋叢的早逝,更使得元稹愧疚與難忘。
與才女薛濤的愛情,又將元稹的渣男之稱得以千古流芳。一個會將情詩寫在桃紅色的小箋上的女詩人,才華浪漫,卻最終還是被元稹所棄,而著上了道袍,淒涼孤守。
與歌女劉採春的戀愛,也是轟動一時。劉採春青春活力,歌聲動人,恰好撫慰元稹受傷的心。兩人一見傾心,相抱取暖。然而這一段感情,還是因元稹入職京城而告終。
但元稹最動人的情詩還是寫給亡妻的《離思》五首與《遣悲懷》三首。
《離思》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為什麼這首詩更為人所深愛?
關鍵在於“滄海”與“巫雲”兩個意象,營造了一種闊遠悽迷的意境,悠遠蒼茫,似橫空而來,一念而境生情起,走遍天下的海,見過巫山的雲,再也對其他的海,其他的山沒興趣了。曾經經歷過刻骨的愛,再也不會愛他人了。將愛情的執著堅定,至死不渝表達得令人震撼!
“滄海”“巫雲”又像極了愛情的悽美夢幻,難以掌控,見到最美的風景,一旦錯過,就再也尋覓不到了!2 李益:“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李益,是中唐邊塞題材詩第一人,胡應麟認為他“可與太白、龍標競爽”,一首“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是唐絕句最為出色的名篇。
然,李益也是公認的負心漢。
唐人蔣防《霍小玉傳》便記載了李益的一段始亂終棄的故事,胡應麟稱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
長安名伎霍小玉才貌皆佳,色藝雙絕,與才子李益相愛,並約定時間嫁娶。然而李益同樣為了前途,另娶高官之女。霍小玉傷心成疾,抑鬱而終。
李益也有一首著名的情詩,或許是寫給霍小玉的,表達戀人之間的相思之苦。
《寫情》 (唐)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這首詩最動人之處是後兩句,因為與戀人分離,原本定下的約會也泡湯了,於是月光清暉也成了辜負,令人生嫌。月上柳梢,良辰美景,本是約會佳期,此時卻成了諷刺了,甚至從此以後都厭惡了,任憑明月無情地落下西樓。將愛而不得的煩悶轉嫁到月光,寫得很有意境,還饒有趣味。愛屋及烏,同樣,離愁殃月,很是新穎別緻。3 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是名副其實的情詩高手,乃唐詩一絕。是晚唐詩歌創作輝煌的代表詩人,尤以情詩見長,清麗婉轉,情思悠遠,幽怨晦深。他一生鬱郁不得志,在朋黨之爭的夾縫中生存。然而,江湖也流傳眾多他的緋聞。
其妻是政敵李黨王茂元的女兒王氏,因此他受牛黨的排斥。這樣的婚姻關係導致李商隱仕途曲折,潦倒終身。然,王氏賢惠聰穎,與詩人感情極好,夫妻情深。奈何,王氏早逝。
在王氏之前,還有位初戀荷花,據說也患疾早逝,李商隱寫了許多荷花的詩,“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還有位紅顏知己宋華陽,是位女道士,李商隱同樣寫了好幾首以“宋華陽”的名字為題的詩,來緬懷他的這段愛情。
可能還有許多位不知名的歌伎,他的每首無題詩都在訴說一段邂逅的愛情,“身無綵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然而,李商隱最好的詩還是寫給妻子王氏的。
《巴山夜雨》(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與他的無題詩是不同的,仿若雨夜分隔兩地的夫妻在對話,質樸無華如同家常話。
什麼時候回來呀?巴山夜晚的大雨漲滿了秋池了。什麼時候共同剪去西窗邊的燭花呀?一起說說今晚巴山的夜雨。
想見不得,只能想象此時的對方也可能正在思念自己,而虛構噓寒問暖的場景,在寒雨的夜晚,撫慰相思的心。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從對方的情感著手,來寫自己的思情。杜甫也這樣寫妻子,“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幹。”才子會寫詩,歌女命多舛。多情而又多才的詩人,總能惹得女子的青睞!或許只是一時情起,偏偏又在文字中深情款款,最終還是選擇了仕途與聲譽。
無數的深刻情感體驗,是激發文人創作的靈感。縱觀詩壇,寫歌女的詩篇太多,然而娶歌女又有幾人!文人多情,然而更看重聲名與仕途,就算兩情相悅,也抵不過個人前途。流連風月,只不過是一時失意的放縱。
元稹只是其中一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