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 山東區縣鮮活力洞察報告 NO.18 △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作者 | 劉培省

設計 | 劉濛濛 數據 | 高曉丹

來源 | 新浪山東頭條(ID:xlsdly)

地圖上搜青島膠州市,我們會發現,膠州市海域+陸域輪廓,恰恰構成了一個飛機的形狀,似乎命中註定將與“飛機”結緣。

據大眾網10月24日報道,青島將採取“一夜轉場”模式,一夜之間從流亭機場徹底轉移到膠東機場,流亭機場即刻關閉。膠州,也即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時刻,也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 膠州市海域+陸域輪廓,近似飛機形狀

金膠州

隨著2019年第五屆中國人工智能大會的落幕,作為舉辦地——膠州引起國內外科技領域眾多人士的關注。

同一時間,2019中國家庭帆船賽膠州站也恰巧落幕。

一邊是科技領域,一邊是文化、體育“兩開花”,加之位列2019年“百強縣”第十二位①,作為縣級市的膠州似乎走出了傳統縣農業、工業為代表的桎梏,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只是翻閱歷史,卻不難覓,青島之前的地名“膠澳”最初指的就是古膠州所轄的膠州灣②,換言之,膠州的“昨天”也有“高光”時刻。

膠州市地處黃海之濱、膠州灣畔,因東南臨膠州灣,以膠水而得名。查閱歷史資料,膠州擁有5000多年曆史,至今仍保留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

值得一提的是,膠州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名人眾多,以“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為代表的歷史名人就有100多位。

此外,北宋時期港盛州興,膠州成為全國五大商埠之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有“金膠州”之美譽③。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 膠州灣洋河入海口秋景(來源:青島早報)

如今膠州提出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空港新區”,這或許是對歷史的呼應,但更著眼於當下。

隨著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創建國家級“一帶一路”中小企業合作區的落戶,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國際化投資貿易服務平臺,膠州的現在比歷史上的“金膠州”開放的範圍更廣闊,覆蓋的人群也更多

在這其中,交通方式的改變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除了因特殊地理位置發展的海運、河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機場等“硬件”越發成為一個地區“實力”象徵,湧動著資金、人才與信息。

2018年膠州市推進“四鐵兩高兩橋”綜合交通建設,膠州北站投入運營,濟青高鐵、青連鐵路開通,區域內城市道路總長度1789.5公里;公共汽車線路56條,村莊公交通達率97%。

值得一提的是,擁有最高飛行區等級(4F級機場,可起降各種大型飛機)的青島膠東機場

如今正內部裝修,整裝待發。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 膠東機場效果圖(資料圖)

青島市十三五綱要中提出,“發揮半島綜合交通樞紐優勢,依託膠州城區、少海片區、國家級開發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依託多式聯運中心提升物流集散服務功能,依託新機場有序開發建設臨空經濟區,建設門戶樞紐型現代化中等城市。”

伴隨“海陸空鐵”綜合交通體系的形成,膠州將加速邁入大機場時代、大區劃時代、大灣區時代,這無疑比歷史中的“金膠州”有更好的發展增長極。

2018年區域內人均可支配收入33881元,同比增長8.5%,與之相對比的是全國平均水平是28228元,山東則為29205元。

需要指出的膠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青島市排名並不高,與城陽區高達54971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僅為後者的61.6%,但高於青島市其他幾個縣級市。

考慮到市轄區和縣在最初劃分的差異以及人民收入水平差異,當前以二三產業並重發展的現狀說明膠州的發展成色如何,對比中也能看出在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代表的人民幸福指數,膠州仍需發力。


幸福底色

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人民滿意是膠州發展的幸福底色,也檢驗著膠州的發展質量,這也是膠州所提宜居幸福的衡量條件之一。

作為膠州本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膠州秧歌和膠州茂腔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程度上說明膠州在保護民俗和非遺上的努力。

剪紙、八角鼓入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膠州秧歌亮相在上合青島峰會,舉辦第五屆中國秧歌節和首屆農民豐收節……這讓膠州的發展鮮活氣更濃、地氣更足。

數據也在佐證這一發展趨向,2018年膠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9%,房地產投資增長160.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4%,進出口貿易總值增長15.2%,展示出強勁的成長潛力。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齊魯號”歐亞班列首發 (攝影/王昭脈)

此外,突出“繁榮夜間經濟,打造不夜城”主題的鑫古城商業街區、時尚三里河商街的夜間購物街區,寶龍天地、膠州海鮮一條街的餐飲休閒街區的投入使用,既繁榮和發展夜間經濟,也營造膠州良好的夜間生活環境。

而用更多“辛苦指數”換來群眾“幸福指數”,道出了膠州發展背後的努力。

儘管相比於百強縣平均三產所佔的比重,膠州三次產業比例4.4:49.9:45.7,第三產業佔比比百強縣平均數略高,有利於經濟轉型,但不同於建制城區較高的城鎮化率,作為縣級市的膠州,去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5%,這意味著在鄉村振興方面,膠州“重擔”在肩。

經過梳理不難發現,圍繞精準、充分就業,培訓職業農民,壯大集體經濟,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膠州已經取得一定成績,國家級辣椒產業大數據中心的落戶,山東省電商小鎮、中國淘寶鎮……一系列榮譽既是對實力的肯定,也是一種鞭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鄉村振興等領域提升幸福指數,在城市品質、宜居環境上,膠州也是“奮戰”中。

2018年,膠州共整治裸露土地15.1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4.6%,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87天,優良率78.7%,裡岔、洋河獲評山東省森林小鎮,新增青島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15個,獲評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 膠州少海景區嬉戲的天鵝(來源:大眾日報)


現代化
倚陸面海,一飛沖天。

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膠州,1088年設立市舶司、1904年開通膠濟鐵路、2019年運營青島膠東機場,開啟“自貿區+”……伴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縱深推進,膠州有了更大的期許。

我們今天的奮鬥,任務之一就是實現現代化,農業也好、工業也罷,服務業也是如此。

膠州的期許——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空港新區,就包含現代化。而一組組數據也從側面說明,膠州的現代化推進速度。

2018年,膠州實現生產總值1211.4億元,增長8.0%。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554.2億元,增長9.5%,為三產中增長率最高的產業。

具體而言,膠州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58.9億元,增長28.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實現225.0億元,增長14.0%,增長幅度高於其他產業。

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日益增長的膠州科技創新活力。僅在2018年,膠州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4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47家,一年新增數幾乎是總量的一半;發明專利申請量1142件,授權量807件,同比增長23.2%。

此外,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壯大智能製造、智能家居、智慧冷鏈等新興產業,完善高教、旅遊、商務等功能板塊的發展;膠州灣國際物流園多式聯運功能持續推進,新港州、全貿通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落地運營;現代臨空產業體系,大沽河省級生態旅遊度假區,全球祭孔等文旅活動……這些產業都將在膠州現代化發展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於其他縣市在發展上是選擇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捨棄農業還是發展新農業,在實際發展中,膠州注重運用平臺引導發展,並提出“發展平臺是膠州最大的優勢”,這讓膠州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

膠州的未來發展,除了所提的宜居幸福的現代化空港新區,膠州還擔當著眾多使命——打造全球航空樞紐的光榮使命、先行先試自貿中心的光榮使命、全省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光榮使命、膠州灣頂部核心增長極的光榮使命……

“工作幹到感動自己,擔當盡責不忘初心”,或許一語道出了膠州發展的真實動因,肩負重擔的力量來源,能在幸福中奮鬥,也能在奮鬥中幸福。

或許,正是源於民眾對膠州滿懷期許,不懈奮鬥,膠州未來之路或者重振“金膠州”雄威已有了最堅實“支撐”。

“鮮活力”洞察報告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海陸空鐵”,青島膠州的新“崛起”


註釋:

1.《2019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百強縣相關指標;

2.資料來源:膠州政務網 —走進膠州——歷史文化;

3.青島新聞網:《最青島文化符號介紹第一期:自然風光與植物》;


圖片綜合網絡 © 新浪山東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