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 順慶區新建街道探索城市社區"五心"治理新模式

12月3日上午,在順慶區新建街道辦事處物業管理工作專題會上,該街道轄區內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業委會主任和派出所等負責人,圍繞小區物管工作展開經驗交流。

金績街17號小區位於柳林路社區,由於物管公司管理不善,小區長期處於混亂狀態,環境惡劣,車輛亂停亂放,業主苦不堪言。2018年4月,物管公司在無法繼續管理的情況下,主動撤場,小區處於無人管理狀態。2018年4月,在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指導下,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選舉業主陳義擔任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

"小區環境、設施、秩序等方面都存在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個爛攤子。"陳義庚即組織召開了業主大會,制定了小區《業主公約》和規章制度,在徵得業主同意後,決定收取3年停車費用於小區改造。

共建共治共享 順慶區新建街道探索城市社區

改水電氣、硬化道路、安裝門禁系統……業主委員會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對於小區的每一筆收入支出一一上牆,讓每位業主心裡都有一筆明白賬。小區業主有困難,業委會主動幫其申請低保,減免小區低保戶物業費,幫助困難家庭人員找工作,業委會還以不同的方式,祝賀小區內年滿65週歲以上老人生日及新生兒出生。去年春節,業委會舉辦壩壩宴,讓小區居民歡聚一堂拉家常,為小區建設獻言獻策。2018年,該小區被新建街道評為"最美小區"、業委會被評為"最佳業委會"、陳義被評為"最美新建人"。

共建共治共享 順慶區新建街道探索城市社區

"小區是我家,維護靠大家。"陳義表示,小區在自治管理的一年多時間裡,居民有問題和意見,可直接向業委會反映或微信群留言,業委會會第一時間回覆,現在鄰里間矛盾糾紛少了,生活環境變好了,小區變得更加和諧美麗。

絲綢路206號小區是西河社區轄區的一個老舊小區,修建於1994年,屬於建行職工宿舍,目前,居住著54戶170餘名居民。"小區路面破損嚴重,下雨天出行困難,下水道經常堵塞,汙水四溢,而且沒有物管,我們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王益泉介紹,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給小區居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業委會多次通過入戶走訪、召開小區改造專題座談會的形式,就小區環境怎麼改廣泛聽取居民意見,並結合居民意見確定最終的改造方案。

共建共治共享 順慶區新建街道探索城市社區

絲綢路206號小區改造現場

"社區人大代表向區財政爭取了部分資金,居民自籌了部分資金作為改造經費,改造中增加新的雨汙管道,硬化路面,給居民創造良好的出行環境。"王益泉表示,待小區基礎設施改造後,將安裝智慧門禁系統和規劃停車位,徹底改變小區髒、亂、差的原貌。

會上,轄區部分小區物業管理負責人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小區物管現狀、難點問題等,進行了全面總結,並交流實踐經驗。

"物業管理關係千家萬戶,是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載體,直接關係群眾生活質量和社會穩定。"新建街道黨工委書記蹇森國介紹,該街道幅員面積4.2平方公里,轄5個社區居委會,58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萬人。當前,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共建"長在鎮泰,共建暖心社區;創在金泉,共建匠心社區;住在西河,共建舒心社區;樂在柳林,共建孝心社區;享在玉帶,共建養心社區""五心"社區,並督促物業公司和業委會承擔起主體責任,堅持黨的領導,轉變服務思路,切實履行職責,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群眾創造美好生活。

"在治理城市基層管理問題上,街道結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實行'共建共治共享',抓實社會治理,積極探索城市社區'五心'治理新模式,切實增強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為南充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貢獻新建力量。"蹇森國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