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們“房住不炒”的決心,一直很堅決。
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2019年4月19日,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一城一策。
2019年7月30日,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短短几句話,讓全國的炒房客們不再反抗,徹底死心了。
02
再觀重慶這兩年的調控政策:

對炒房客影響最大的政策:
【限貸】本地客戶三套房停貸。
【限外】三無人員徵收房產稅,停貸。
【限售】主城區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 》滿2年後才能上市交易。
【限價】嚴格執行預售價格申報、申報價格審查和價格變更備案規定。
2017-2018兩年時間,由於重慶購房門檻低+不限制外地人貸款的政策,吸引了全國大量投資客戶的目光。
有的人,還沒來重慶就直接網上定房。
有的人,來重慶三五天就買下三五套房。
他們把重慶視為下一輪炒房的暴富機遇。
開啟了買大白菜一樣的買買買模式。
也助推了重慶地產的發展和房價的上升。
但去年一紙限制三無人員貸款的政策,可謂炒房客的緊箍咒 :不能貸款意味著需要全款購房;不能貸款意味著失去了利用金融槓桿的機會。
再加上嚴格的限價政策,一時間炒房客徹底對重慶失去了熱情。
就像潮水退去一般。
重慶的炒房客就此消失了?
他們真的退場了嗎?
03
劉女士,28歲,重慶本地人,未婚。
問:驍哥,給幫忙推薦一下自住兼投資的房子?首付不要超過40萬就行。
這是自己住還是投資?
王先生,29歲,老家達州,打算和女朋友在重慶定居,買婚房。
問:驍哥,幫忙推薦一下現在適合居住,以後出手也有增值空間的房子。
這是自己住還是投資?
王女生,41歲,有兩套房。
問:驍哥,我想買個大一點的房子,120-140平米,能用的資金大約100萬,如果以後方便就過去住,不方便就買來放著。
這是自己住還是投資?
你看,炒房客沒有退場。
買房人都關注升值空間,都關注是否有投資價值,無論剛需還是改善,也不分本地人還是外地人。
04
看到一則新聞:重慶某售樓處置業顧問告訴記者,大概花幾千塊錢,就有各種辦法破除“35”貸款的限制。
簡單嗎?
很簡單。
幾千塊錢,若我真買房,也願意掏的。
張小帥,深圳人,來重慶買房的思路更簡單:全款買入二手房,再做抵押貸款。
他說,無非就是麻煩一點,要先找到全款的資金,如果是借貸可能有點成本,抵押貸款利息稍微高一點點,其他也沒什麼。
就這樣,他又在重慶買了兩套二手房。
問了五六個房產銷售人員,大概每個售樓處、每個中介門店裡,都還有外地買房人的身影。
只要他覺得有價值,就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買。
代持、破35、落戶、開公司,總有一條路能走得通,無非時間問題、無非價值選擇。
2019,重慶恐怕仍然是除了深圳以外,最受買房人關注的城市。
05
“炒房客”太難退場了。
只是,現在的他們有了一些變化。
在房主不炒的基調下,更加理性。
在維穩的市場環境裡,更傾向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
他們會考慮自己的負債能力、還款能力、也會更加耐心的挑選最適合的產品。
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也是極高的。
對剛需、改善來說,還可以自己住。
對現在還在花錢買房的投資者來說,等5年也等得起。
而那些期望短期暴富、毫無顧忌的炒房客是真的退場了。
重慶現在的買房人,換了另一種顏色存在。
重慶現在的買房人,不白不黑而是灰色的。
最後說句雞湯煽情的話,人大多長情,愛上一個人後,哪有那麼容易就放得下呢。
對房子,也一樣。
閱讀更多 知夢重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