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我們看影視劇中每當有生孩子的鏡頭時,似乎永遠都是一個場景:

產婦疼的嗷嗷大叫,面目猙獰渾身是汗,手緊緊地抓住床單,然後門外一個男人來回踱步,時不時還出現難產,面臨“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生死抉擇。

如果男人選擇保孩子時我們總是替女人不值,而如果選擇保女人我們會鬆一口氣,但同時又擔心女人度過危險發現孩子沒了時該有多麼傷心。

總之,在影視劇裡,女人生孩子就真的是“過鬼門關”,受此影響,我們許多準媽媽們在懷孕之初甚至懷孕之前就選擇了剖宮產。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比如我一個閨蜜,結婚之後就打定主意生孩子一定要剖,理由是怕疼,看影視劇心裡留下陰影了,因此他家兒子和女兒都是剖的。

而我從來都是堅持自然分娩的,不是我沒被嚇到,也不是說我不怕疼,我只是不能接受剖宮產時肚子上那個永久的疤痕。

不過歪打正著,現在來看當時選擇堅持順產是無比正確的,並且經歷過才知道,分娩根本沒有影視劇演的那麼誇張。

01

不管頭胎女兒還是二胎雙胞胎兒子,我都堅持選擇了順產,順產並不可怕,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簡述下我的順產過程吧,高能,注意。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 超出預產期直接入院

女兒41周還賴在肚子裡不出來,本想去醫院檢查下,結果到醫院醫生直接給開了住院,下午辦好住院手續,5點多直接上了催產,到晚上9點多,陣痛來了。

  • 陣痛來襲

剛開始陣痛間隔的時間比較長,也只是隱隱的痛,然後就是一個越來頻繁越來越疼的過程,在疼了兩個小時我坐臥不安的時候,我甚至冒出一個念頭,不生了,剖吧,但一想到要把肚子剌個口子還會留一個疤,就否定了。

  • 破水了,進待產室

疼痛糾結之間突然破水了,那一刻我以為馬上要生了,趕快叫醫生,醫生檢查後說還早呢,先進待產室吧,於是我就被護士用輪椅推進待產室了,其實後來想想我是被嚇懵了,應該自己可以走過去,

坐上輪椅進待產室的瞬間,我覺得我真的要進“鬼門關”了。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 還有這種操作

其實進去才知道,是我多慮了,一間大屋子,躺了十幾個待產的(不知道那天晚上醫院的生意為何那麼好)大家衣衫肯定是不整的,有的在哼哼,有的超安靜,有的在喝水,有的在吃東西,還有的在打電話,我都傻了,還能有這樣的操作,

我什麼都沒帶,除了疼就是無聊地看著醫生護士來來往

是的,我還能感覺到無聊,並且因為是半夜,我甚至還在陣痛的間隙迷迷糊糊睡了一會。

  • 男麻醉醫生來打無痛分娩

護士一直都在,醫生也不時檢查宮口開到幾指,是否可以進產房,其中還有一個男的麻醉醫生來來回回給需要的打無痛分娩,那時在大家的眼裡他就是個醫生而已,不存在尷尬之說,實際上當你衣衫不整地躺在這裡時,感覺就是砧板上的肉,根本顧不上別的。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之前我功課做的不夠,不知道有無痛分娩,看別人打於是我也要求打,醫生說需要家屬簽字,於是出去找家屬,不知道如何溝通的,醫生進來說家屬尊重我的意見讓我自己決定,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娃他爸是絕對的豬隊友,在這個重大時刻讓我自己給自己簽字

然後麻醉醫生給我了幾頁紙,手術需知風險什麼的,我一項項看下去,看到一條有可能有癱瘓的風險,我直接把單子還給醫生說不打了。

  • 上產床女兒很快出來了

確定不打無痛之後不久,我感覺自己疼得要受不了了,於是叫醫生,醫生檢查後直接讓上產床,話說那天真的是好日子,產床上還有一個產婦,一直沒生,就給我騰了個位置,而我上產床大概沒五分鐘,女兒就出生了,什麼醫生在一旁指導怎麼用力啊,以及自己哇哇叫啊,滿身大汗啊,全都沒有。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從晚上9點多開始陣痛到凌晨2點06分女兒出生,產程不算長,並且從我能在陣痛中睡著以及仔仔細細看完手術需知可以想見,生產的疼痛並不是那麼可怕。

而生兒子就乏善可陳了,雖是雙胞胎,但我一直都活動自如,醫生本不推薦我順產,然而看我身體條件不錯,說是可以試。在39周+的某個早上,終於等來了陣痛,然後火速去醫院,直接進產房,雙胞胎兒子順利娩出,產程之迅速甚至都沒來及讓醫生做好準備,大概是二胎的原因吧。

02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順產是最好的分娩方式,但為了少受一點折磨,提前做些功課還是有必要的。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 堅定的信心最為重要

一旦確定要順產,就要堅定信心,不要搖擺不定,事實證明搖擺不定只會讓你“受二茬罪”。很多人一開始信心滿滿,但剛剛陣痛就因為受不了而“順轉剖”,或者在最後緊要關頭“順轉剖”,除個別的確實是身體原因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信心不足導致半途而廢。

  • 孕期不要過分進補,也不要過量飲食

孕期充足的營養是寶寶生長髮育的前提,但適量就好,一般不需要特別進補,也不要過量飲食,注意控制體重,不論是媽媽還是寶寶體重過大都是不適合順產的。

  • 適量運動,注意鍛鍊

一般來說懷孕前三個月需要特別注意,之後就要適量進行運動,保護鍛鍊,以保證有充足的體力生產。

我在孕期一直沒有需要特別照顧,洗衣做飯都是自己來,並且每天堅持走路2個小時,分娩時能那麼順利是和平時的鍛鍊分不開的。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 放鬆心態,不要有過多的擔心

當時我在孕期也是特別好奇分娩的過程到底是怎麼樣的,是不是像影視劇裡那麼可怕,或者碰到男醫生會不會尷尬,而實際上全都是多餘,與其擔心這些還不如多走兩圈或者看看書練一下呼吸法來得實用。

  • 東西不用準備太多,醫院的小賣店可以一站備齊

我們孕媽媽都習慣囤貨,不管是寶寶的還是自己的,特別是生產時需要什麼用品心裡更是沒譜,往往不知道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如果不確定就不買吧,等去醫院你會發現醫院的小賣店才是最靠譜的,你想的到想不到只要是需要的全都有。

  • 如果可以,最好選擇一個技術放心,服務又好的醫院
順產,真的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實際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當時為了放心,我選擇了我們市婦幼,實際上大家也都是這個心理,但公立醫院麼技術沒得說,而服務上從我的經歷可見一斑。

後來跟一些選私立的朋友交流,發現她們的條件和服務都要好的多,真的是醫生一對一的服務,完全不會出現像我這種十幾個人呆在一個待產室的情況,並且需要準備什麼怎麼做她們會有更細緻的指導,更適合頭胎的孕媽媽。

總之是各有利弊,前期可以多對比,考察再做決定,畢竟從孕期常規檢查到生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中間最好不要換醫院,所以選擇一個技術放心服務又好的醫院很重要。

不得不說,在如今醫療技術手段下女人生孩風險小了很多,也有了更多的保障和選擇,但具體選擇怎樣的分娩方式還是要以醫生的判斷為準,不符合順產條件的不要勉強,身體條件允許的在孕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充滿信心迎接寶寶的到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