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質量強市戰略、知識產權強市戰略、長三角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戰略,在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裡,我市鉚足定力—— 推進“三大戰略” 助推轉型奮進
保持加快發展定力,推進實施“1235”發展思路……在淮南轉型發展的步伐裡,全市市場監管部門推進質量強市戰略、知識產權強市戰略、長三角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戰略,破解了改革路上的一個個難題,跨過一道道險灘難關,交上了一份份精彩的時代答卷。
深化質量強市,聚力高質量發展
今年年初,隨著安徽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大數據基地)落戶淮南,我市正積極開展技術標準創新,推動大數據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質量發展奏強音,今年以來,我市深化質量發展改革創新,著力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開展“五大示範”、“雙零”、“四重”行動,全力提升群眾的“質量獲得感”。
隨著我市第八屆市長質量獎申報工作啟動,13家企業角逐本屆市長質量獎,我市在全社會營造了關注質量、重視質量、追求質量的良好氛圍。同時,我市還組織企業參加首席質量官培訓、質量品牌故事大賽、質量管理創新大賽,助推企業加強質量人才隊伍建設,並推動全市50家以上重點企業質量提升。
“質量知識進社區”、“食品安全進校園”、“計量宣傳進校園”、“特設安全進基層”……9月,我市圍繞“共創中國質量,建設質量強國”主題,組織開展十餘項重點活動,努力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濃厚氛圍。
開展缺陷產品召回、率先獲得地方標準制定權、新培育3家省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和4家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以標準化助推淮南牛肉湯產業發展……今年以來,我市質量強市戰略穩步推進,共主導制定行業標準11項,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5項。
保護知識產權,釋放發展活力
8月6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為淮南市古窯協會頒發了“壽州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證書,標誌著繼“八公山豆腐”、“潘集酥瓜”、“鳳台平菇”之後,淮南市再添第四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優化知識產權服務,千方百計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量,我市紮實推進知識產權創造,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推進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示範園區、示範企業建設,深入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信託融資。集中開展“藍天”專利代理行業專項整治行動。積極申報“淮建西紅柿”、“淮南牛肉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隨著淮南企業越來越多走出國門、開展海外業務,知識產權的外向性很可能成為未來許多淮南本土企業的重要話題。
為做好知識產權工作,我市不斷落實知識產權便利化措施,1—8月份共申請專利3995件,其中發明專利1635件,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PTC申請專利14件,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044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86件,新增商標申請量預計4200件,並獲得第六屆省專利金獎1項、省專利優秀獎1項。
融入長三角,市場體系一體化
“貫徹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堅決搶抓重大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進,積極投身一體化發展!”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的召開,發出了擲地有聲的動員令。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使淮南的交通、產業、城市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按照淮南“施工圖”,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積極對接,全面融入,打造產業“升級版”。
大幕拉開,戰鼓擂響,征程起步。積極融入長三角,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然成為當前全市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務。
全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貫徹一市三省人民政府共同簽署的《長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合作備忘錄》,推進實施“營商環境聯建、重點領域聯管、監管執法聯動,市場信息互通、標準體系互認、市場發展互融,逐步實現統一市場規則、統一信用治理、統一市場監管”的“三聯三互三統一”工程。
藉此,我市將有效落實市場準入、數據共享、網絡市場、執法協作、認證合作、標準協同、產品質量共治、檢驗檢測結果互認、輿情處置與應急管理等9個年度重點合作事項以及20條年度工作要點,建立健全“1+9+20”工作常態化推進機制。(記者 柏 松 賈 靜)
閱讀更多 淮南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