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每天需要驱车20余公里上班的人,每个工作日8点到8点半的时间我都在路上和广大老司机、新司机们并肩作战。
开车时间长了,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司机,和人的性格一样,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都不尽相同。
总有那么一小撮司机是不太惹人欢迎的,大概可以分为那么几类。
第一类:急头白脸的路怒型
这类司机往往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一旦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情况,比如道路拥堵、天气不佳、信号灯故障或者其他司机的不良驾驶行为等,他们就会进入不同程度的愤怒状态,可能会做出以下行为:言语辱骂、粗鄙手势和危险驾驶等。
一旦进入路怒症状态的司机是比较可怕的,仿佛是马路上的不定时炸弹。
很遗憾,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不同程度的路怒症患者。
第二类:自我中心的利己型
不同于第一类,这一类司机的心态是非常良好的,通常他们都是老司机,开车都有自己的节奏。
TA可以一边打着电话,一边慢悠悠地以30码的龟速前行,丝毫不顾及后面已经排成长龙;也可以在路口乘着前车不注意,一脚油门鸡贼地加塞成功。
这类司机经验丰富,也许曾经也是一个文明驾驶的好司机,却慢慢被马路上的其他坏司机同化了。
第三类:横冲直撞的新手型
这一类司机通常开车不满两年,总里程在2万公里以内,最典型的驾驶车型是某域。
他们通常自我感觉良好,拥有迷之自信,驾驶对他们而言似乎是开跑跑卡丁车,不断用各种手段超车是他们所擅长并乐此不疲的事。
可能某天遭遇到一次挫折才会使他们意识自己行为的不妥,也可能慢慢进化成以上两种油腻的老司机。
以上三类是最常见的坏司机,一言蔽之,这些行为的本质是不能换位思考,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双重标准。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大家都不好好开车?
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坏司机的存在,造成了马路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好好开车的人因为这些坏司机的行为,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或者发生事故。
于是第二天,一些原本好好开车的人加入了坏司机的队伍。
坏司机在马路上开的比好司机舒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的缺失。
首先是车道划分不合理,比如直行、转弯车道的分配,待转区域的设置,往往某一方向堵成狗,另一方向却空空如也;
其次是交通指示系统不科学,比如十字路口红绿灯间隔时间的长短,指示灯信号不明确,很多路口依然存在右转和同向人行道同时绿灯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交通规则的执行程度不高,力度不足,对于诸如实线变道、强行加塞等行为抓拍不足,罚款最高不过200元,如果交通违章成本太低甚至没有成本,那还有多少人会乖乖遵守规则?
这三点都助长了不文明驾驶行为的出现,做坏司机身心舒畅,做一个遵守秩序的好司机太难了。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人均道路资源不够充足。
这一点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城市规划、道路建设、人口数量、汽车保有量和公共交通等等。
譬如道路建设,其增长速度跟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
10年时间,汽车保有量翻了近两翻,2018年达到了2.4亿辆;而此期间中国城市实有道路长度的增长率仅为66%。
我们的城市太堵了,据新华网报道:
全球最拥堵100个城市中,中国大陆有21个城市上榜。
除了上述的道理建设问题,规划部门对于我们国家私家车普及的时间预估也是滞后于实际的。
如果能回到十年前,我们的路一定会建的更宽更多些,大家可能就不会为了一个红绿灯、一条匝道抢破头了。
说了那么多,但其实本质问题的解决是困难重重的,硬件上的问题一时半刻也没法解决,那只能从软件下手了。
希望我们的驾车环境会更好一些,我们的法规能够多鼓励和支持守规矩的司机,对于坏司机多施加惩治手段。
最后,还是要好好开车,有人等你回家吃饭。
END
閱讀更多 1點東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