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张勤,今年40岁,是安徽阜阳人。因为喜欢栽花种草,在结婚后的10余年时间里,我把自家的一楼小院当成了苗圃园,看见有喜欢的花草就买回来种植。目前,已经种植了约400个品种的花草,从外面望去简直成了“后花园”。在2016年参加全省的花博中,作品《美丽家园》被评为金奖。从那以后,大家便送了我一个外号“花仙子”。

我的家乡在插花镇,位于阜阳城东约10公里。我小时候就喜欢花,这或许和我家乡的名字叫“插花”有关吧。听老辈人说,在古代,我们这里是不叫“插花镇”这个名的。后来,是为了纪念一位心地善良,头插鲜花的村妇,人们为她建了一座“插花庙”,因名声远扬,致使“插花庙”的名称取代了原来的名字,后来才改名叫“插花”的。图为张勤的参赛获奖证书。
据说,之前这里叫“吕家铺子”,在西汉末年刘秀兵败经过这里时昏倒,被一位头插鲜花的村妇施救。刘秀苏醒后,问其姓名以图报恩,被村妇拒绝。后来,刘秀登基称帝,派人到“吕家铺子”寻访这位村妇,以报救命之恩。得知该村妇已仙逝,且村民们为纪念她建了“插花庙”,便命钦差大臣于公元26年的2月19日,在“插花庙”前举行盛大仪式,昭示天下,以示敬仰。就这样,“插花庙”名声远扬,“插花“这个名字也被人们称呼至今。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是有一问题得到了证明,那就是从古至今,花一直是女性的最爱。不管是女性天生喜欢花,还是因为我的出生与“花”有关,我就知道在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花。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看到路边有盛开的鲜花,总是忍不住跑过去看一看,遇到自己喜欢的总是想尽办法给移栽到家里。图为学生时代的张勤。
1995年,我毕业后到了当地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成了一名 “上班族”。因为单位性质特殊,每天要和男同事一样走村入户,而且经常会加班。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依然对会花情有独钟,只要有空闲时间,我都会到鲜花市场都转转,看到有喜欢的就会买上两盆带回家里养着。图为张勤和母亲在一起的合影。
时间久了,我家的客厅里,阳台上到处都放满了鲜花。以至周围的邻居和我开玩笑说:张勤,下次再有人来找你,都不需要告诉对方具体的地点了,只要让对方看窗台就行了,哪家的窗台上花多,那一定就是你家了。
1999年,在我参加工作的第4个年头,结婚成家了。一年后,宝贝儿子出生了。从此我由一名爱美的职业女孩变成了一名要买菜洗衣、烧锅做饭和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虽然角色变了,但是对鲜花的热爱程度丝毫未减,每次外出遇到好看的花,一如往常购买带回家。图为结婚时的张勤。
我家住在一个带有小院的一楼,虽然小院只有20平方米左右,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足够我打理的了。一开始,我打算把这个小院打造成供家人和朋友喝茶休息的场所,由于控制不了自己买花的习惯,隔三差五就会带回家几盆花花草草,渐渐地小院成了我的花卉苗圃园。
几年下来,我家的小院里按花草的种类、生长特点和习性等分门别类来放置和管理的各类花草约400种,论个头,有小的多肉、绿萝,大到富贵树、常青树等;按价值,有几块钱一盆的,也有上千元一棵的。细算下来,每年用在花草上的花费达到了2万块钱左右。
去年,有一位卖花阿姨经过我们这里,得知我喜欢养花后,想把养了8年没有开花的一株三角梅卖给我。看到老人不容易,我当场答应买下。对方就按50块钱的市场价卖给了我。经过我细心管理,没想到一年后竟然开花了,如果现在买的话,怕是500块钱都买不到了。
因为有这个爱好,我也交往了一些热爱花草的朋友,大家空闲的时候会在一起交流养花技术和经验。有时,也会邀请她们到我家来指导,当她们来到我家时,看到我在小院里养的各种花花草草后非常惊讶。有一次,有一个朋友看中了我养的一株铁树想要购买。这株铁树是我6年前买回来的,当时花了220块钱,经过这几年的精心培育,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最后,只能忍痛割爱以1600块钱的低价给卖了对方。
图为11月14日,张勤在自己的家里照看着两只小鸡娃。她说,她家里喂养了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这两只小鸡娃就是自己家的母鸡刚刚孵化出来的。
这些年来,通过朋友间的交流和同行的介绍,慕名来我家买花卉的人也渐渐增多。每有人来购买,我都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销售,达到同行互惠的目的。也正是通过这种“低价”买进培育,然后“高价”销售的的方式,使得我家“后花园”得到“可持续发展”。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不如意事,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去我的后花园溜达溜达看看花草,一圈转下来,心中所有的不悦和闷气便全忘到脑后了。去年,儿子考上了大学,送走他后,我精神上感觉一下失落了。我及时调整精神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花花草草上,这样重新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对我而言,”花仙子“只是外号,而我的生活中因为有了花的陪伴,使我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面对生活,才是我最真实的人生享受。